分享

明长城本溪段很另类:柞木构筑墙体 城堡开市通商

 waiwlu 2016-11-22

李家堡子边墙遗迹(资料图片)。

核心提示

3月初,记者随本溪满族自治县文物所工作人员考查本溪境内的明长城。

1469年,明王朝开始修筑辽东境内长城。1616年,努尔哈赤攻破清河城,明长城失去了屏障作用。让人惊奇的是,辽东段明长城有一部分是由木头构筑的,包括木栅栏、木质烽火台等。

回望烽火 建州女真给明朝带来了大麻烦

记者从史料中查知,公元1423年,原本居住在吉林境内辉发河流域的建州女真人,因不堪蒙古草原鞑靼人的频繁袭扰,请奏永乐皇帝后,向南迁徙至辽宁境内的浑江流域,在今天的桓仁满族自治县五女山南麓安顿下来。

建州女真的首领李满住被历史学家吴晗称为“东北史上一位怪杰”,眼见初来乍到的5000余人衣食无着,李满住便率领部族开始了南征北战、东打西杀的扩张生涯。随着部族的逐步强大及与汉民族交往的日渐频繁,建州女真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悄然改变,以游牧渔猎为主的经济形态渐渐向农耕转型。于是,本来偏安一隅的建州女真人开始将铁骑踏进明朝的东北门户。

明成化三年,建州女真对东北边陲的袭扰已成家常便饭。征剿犯边之敌已不可回避地摆在了成化皇帝和王公大臣的面前,皇帝震怒,明朝发兵了。但两个月的讨伐过后,建州女真的勇猛让明军吃尽了苦头。指挥征剿的明军提督辽东军务左都御史李秉坐不住了,他一面组织迎敌,一面紧急奏报朝廷,恳请修筑长城,构建防御工事。

在本溪市博物馆原副馆长梁志龙撰写的考古名著《沸流集》中,记者查到了李秉奏请朝廷在本溪县修建长城的原始初衷:“若不乘胜立为经久之计,恐班师后,逃遁余贼复为边患。”李秉的奏折很明白,为长久考虑,吁请朝廷速速定夺,修建长城。他还提出了三条方案:“第一,从广宁(今锦州北镇)调入2400人,补充辽阳以东的守备部队。第二,在辽阳以东接近建州女真的地区,筑立城堡。从盖州、复州、广宁三卫各抽出两个千户所,驻扎新堡。第三,沿边增置驿道、墩台,方便军士往来和边警的通报。”成化皇帝回复准奏。据《全辽志》记载,成化四年(1468年),明朝在本溪县境内筹备修建城堡长城事宜。次年,清河、碱厂两座城堡率先动工,城堡之外再修长城,并有烽火台监控城堡和长城内外。

考古发现 本溪明长城由柞木构筑

本溪明长城从1469年开建到1616年努尔哈赤攻破清河城止,在近150年的时间里,一直作为明朝的东北屏障,同样作为边关屏障,本溪明长城与秦朝等各代长城相比,却是一朵不折不扣的“奇葩”。

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起,国内的考古专家便开始调查本溪境内的长城。21世纪初至今,由国家文物局统一组织的辽宁省长城资源调查取得重大进展,一系列的考古发现逐步解开笼罩在村民和考古专家心中的历史谜团。

本溪县文物管理所所长乔程告诉记者,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考古发掘,本溪县境内共发现长城遗址33段,计4.6万米。其中,碱厂镇李家堡子段、桦皮峪段、南甸镇李王沟段保存完好,遗址留存最高处达1.5米,宽1.1米至1.5米不等,全由当地盛产的小豆岩(玄武岩)垒砌而成,与秦长城那样的砖石结构完全不是一个风格。尽管建材不同,但长城的防御功能却并无二致,城墙、城堡、烽火台远近相接,烽堠相望,形成一道或穿溪走涧或横亘山梁的攻防屏障。

随着考古的推进,专家在实地发掘的同时,也不断通过史料来还原明长城曾经的宏伟壮观。据考古专家、本溪市博物馆原副馆长梁志龙考证,本溪县明长城在初设时期,仅在通衢冲要处构筑沟墙,在河水和溪流通过的地方,用的却是木头构筑栅栏墙,木墙高6尺、宽4尺。在平地上,则完全用木头构筑城墙,宽百余尺。在高峰上筑的烽火台,也是用木头构筑,高8尺,四面各宽13尺,台上设有木板屋,高5尺。

“其实,史料最初记载的本溪明长城沟墙并不是石质工事,而是木栅栏、木质烽火台。”梁志龙介绍说,“由此可见,长城初设,是罕有石头墙的。”

“必须承认,本溪境内的长城即使是木头构筑,也是辽东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由北向南,从新宾下夹河过太子河,入本溪境,经南甸、碱厂、东营房、兰河峪等乡镇,出本溪境内,抵宽甸,穿山过涧形成了绵延50公里的长龙。”乔程告诉记者。

乔程说,本溪长城是明朝战事吃紧时被逼修筑的,这与秦朝主动构筑军事屏障有着本质的区别。秦长城多是砖石结构,而本溪长城则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筑法灵活,形制多变,有一半山体一半垒石的山险墙、有劈山开凿的墙,有石墙,还有土沟墙、木栅栏等,各式各样。也正因如此,本溪县明长城与秦长城相比更加另类,更有考古价值。

鼓角争鸣处 打仗是战场停战是市场

在明长城体系中,城堡既是防御工事,又是古城兵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在众多的城堡中,清河城、孤山新堡成为明军与建州女真的必争之地。

清河城遗址位于本溪县清河城镇清河村,坐落在山谷平原上,地势平坦,呈方形,边长各500米。经考证,城堡始建于明成化五年(1469年)四月,是辽东长城最早的十大守城之一。城原高6米、墙宽3米,墙基部分以大石砌筑,高2米。上部用青砖砌筑,白灰勾缝,墙外设置马面(攻防掩体),转角设有角台,城设四门,外有护城壕,城东有点将台、先锋台。

1618年,努尔哈赤率后金兵从赫图阿拉出发,攻打清河城,待援的明军关闭城门据守。7月22日,后金兵改变策略,将清河城东北角城墙掏开,杀入城内,万余名居民几乎全部丧生。战后,后金兵士在努尔哈赤的指挥下,拆毁了清河城,大举挥师南下。从此,清河城的长城重镇功效彻底失效。现在,清河城遗址残存的东墙北端,还保留着一个大豁口,那就是当初城墙被挖开的地方。

孤山新堡位于本溪县兰河峪乡新城子村,村庄四周至今还保留着古城墙。在新城子村出土的一块名叫《创筑孤山新堡记》的石碑,详细记述了建堡过程。碑文出自时任辽东巡抚、后任明兵部尚书的张学颜之手,碑文中有一段关于孤山新堡选址的轶事。文中说,起初明朝本想将孤山堡建在女真人来犯的要冲张其哈喇甸子,但负责建堡的清河守备王惟屏考察地形时,对其“蜂腰之地”甚惊,害怕女真人武装侵袭,于是自作主张,另选他地,在旧堡东北十里建起新堡,仍称其为孤山新堡,名称虽然未变,方位已有所移动。

新堡筑成后,辽东巡抚张学颜上报朝廷,朝廷派人验收,发现选址有违原议,以为他“畏虏势,伪呈不便”。皇上大怒,不日下令,“坐惟屏以罪”,参与建堡的各官一律不给奖赏。

据梁志龙考证,包括清河城、孤山新堡在内的六堡的建立,拓展了明朝在辽东的辖地。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经过万历皇帝批准的在城堡开市通商的政策,使得古堡具有了双重功用,即“打仗作战场,休战开市场”,战争与和平在这里轮番上演,反差强烈。梁志龙反问记者:“作为军事防御工程,还没有哪朝哪代的长城具有这样的市井烟火气吧?”

跨越本溪境内50公里的明长城是建州女真与明王朝角逐辽东的历史见证。500多年弹指一挥间,纵然历史的烟尘淹没了荒城古堡,但那段金戈铁马的倥偬岁月留下的痕迹却在考古的不断探掘中,愈加勾勒出更清晰的轮廓。□记者/丛焕宇 文/摄

延伸

木柞墙

在明代史料中曾提及木柞墙,《全辽志》卷二中记载:“自孤山南界至江沿台西界止,木柞墙共六千八百一十七丈。”刘谦在《明辽东镇长城及防御考》 中记载:“在今本溪县碱厂公社西南有名为‘木栅墙’的地方,位于长城沿线上,在调查鸦鹘关时,关南侧的太子河岸有一种叫‘水牛子’的建筑,既可防水冲堤,亦可防止人马通行。其构造方法系将木椿子打入靠河岸的地方,筑成一个井状。沿井字外圈,圈以横木杆三圈,以固其形。如同方墩,高约3米,将其连结起来,形成一道木头墙。”

辽东地区山多、沟谷多、平原少,地势起伏大,最大的优势是山林众多,主要树种为柞树,构筑木柞墙的材料颇为充足。因柞树质地坚硬,耐腐蚀,加工便利,成为木柞墙的首选材料。

另《柳边纪略》中所载,清代柳条边沿用较多的明代辽东边墙,清代借用原有木柞墙的基础,经简单修筑而成柳条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