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 中国目前已经公布共7批487座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能被评上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一般都是有些历史和文化且保存较为完好的村落,而且大多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回想一下,我去过的近70座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几乎没有哪座是完全顺路而去的,基本都是绕道专程探访,蕉岭石寨村也是如此。说来也有点意思,广东目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有两座石寨村,分别位于陆丰市和蕉岭县,两座村庄都比较偏僻贫困,村中有石寨或土楼。 蕉岭县石寨村位于县城东北约34公里的南礤镇,村中主要有新旧两座土楼,旧土楼称“方楼”,为郭姓五世祖建于明嘉靖年间,距今460多年;新土楼称“树德楼”,为郭姓十世祖建于清康熙年间,距今340多年。除了土楼之外,石寨村还森林茂密、绿水环绕,是闽粤交汇处一座美丽的客家古村,也是蕉岭县首批长寿村。 相比那些著名的古村,石寨村其实并没有太多的亮点,建筑算不得精美,新旧民居也显得比较杂乱。 村口有“石寨长寿古村”石碑,蕉岭是中国著名的长寿之乡之一,是世界第7个、中国第4个“世界长寿乡”,石寨村又是长寿乡里的长寿村。 石寨村是一座有着500多年历史的闽粤交汇处的客家古村,现有500多户人家。 村口以及主要干道的房子全部被粉刷一新,眼前这座承德楼甚至还是民宿,村中食宿不愁,但数量不多。 主干道及外围房屋被粉刷一新,不是说粉刷一新不好,但村中还有很多摇摇欲坠的危房,这种只顾面子的工程,感觉有点形式主义了。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蕉岭石寨村已经是第六批了,一般来说,批数越靠后,可看性也越低,这也说明石寨村可看的东西不算太多,古建筑以两座明清土楼为主。 村中有两座土楼,相距100米,楼高均为13米,都是三层土木建筑的方型土楼。 树德楼建于清康熙年间,虽然也有340多年历史了,但却被称为“新楼”,相对保存较好,里面还住着几户人家。 楼内有一张告示有点奇怪,“禁止高唱山歌”,我心想谁会跑到这里高唱山歌呢?后来,有一个阿姨悄悄地告诉我们,由于她山歌唱得好,山货卖得多,其他人就不允许她唱山歌揽客了,真是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 旧土楼叫做方楼,建于明嘉靖年间,距今已有460多年历史了,比树德楼早100多年,已经十分破败了。 除了土楼外,其实村中还有一些历史建筑和小庙宇之类,但大多空空如也,可观赏性不大。 与村落相比,周边的环境其实更赞,郁郁葱葱的树林,蜿蜒流过的小河,还有山顶的青云宝塔。 走过石拱桥,有一条小路可以通往山顶。 路口有棵迎客松,树下有个简易的小木屋,正好是午饭时间,叫阿姨先准备好几个菜,然后去爬爬山,下山正好吃饭。 上山的小路有些湿滑,由于交通不便,来石寨村的游客本来就少,来爬山的人就更少了,山脚的小庙和凉亭都长青苔了。 这种石头下面撑满树棍的大家可能都在旅游景点见过,在当地被称作“撑腰石”。 半山有一棵南酸枣王树,以为会十分巨大,走进一看并不是很粗,大概一人也可以合抱。 山野树底下长出了厚实而漂亮的蘑菇,山味浓厚,当地的红蘑非常有名,不过也相当贵,好的干红菇甚至要上千元一斤。 在古村大树下的午餐还是挺令人回味的,其实石寨村的亮点就在这里,原生态纯朴自然。 在城市餐馆里吃饭,可以坐在沙发上看着电视,而在石寨古村落,可以坐在大榕树下,看着羊群归家。 梅州是客家人的精神家园,石寨村是其中一座典型的客家古村,也是梅州市现有两座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之一,石寨村没有磅礴的大川,也没有雄奇的山岭,只有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河和几座郁郁葱葱的山峰,这座安静的古村落里并没有精美的古建筑和令人眼前一亮的景色,但却相当的原生态,这里没有门票,客家村民也还纯朴,游客相当少,来到蕉岭石寨村,其实更多的是找回那种曾经在乡村随处可见的自然与纯朴,回归乡野,品味自然。 温馨提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