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七章面罩共鸣与头腔共鸣(21

 大利吉祥 2016-11-23
面罩共鸣与头腔共鸣 (21-40条)
淳 于 金 章
21.有人称面罩共鸣是声音的灵魂,是一种寻找高位置的唱法,把字声共鸣安放在面罩里,咬字和吐字与共鸣的矛盾就不那么明显了。因为问题多发于辅音与共鸣之间,辅音都是在前面形成的,特别是唇齿音。所以把共鸣的位置前移到面罩,将会大大缓解这个矛盾。
22.“前面唱法”(面罩唱法或现代唱法)应是对“后面唱法”(咽腔唱法或传统唱法)的一种教学补充,或者说是在“后面唱法”基础上的一种发展或升华,这样的定位才有积极和现实意义,特别是对中国的声乐教学而言。好的方法其结果一定是前后都有,一定会有面罩,一定要比面罩更加丰富。
23. 无论男女,无论高、中、低不同的声部,面罩既可以是结果,也可以是手段。当字声靠在面罩后,还要很执着地想着把声音送出去。这时,要抬起上颚,内并上唇,打开鼻咽腔,放松下巴和喉咙,避免声音挂嗓,出杂音和破音。切不可前面“踩油门”(往前推送),后面还“踩刹车”(嗓子用力),不要用某些发音器官的紧张或用力来得到面罩。凡是人为的、用力的、憋的、挤的,都不是好的。好的面罩共鸣,声音轮廓清晰,既明亮又圆润,声音从集中上升到打开开放,犹如礼炮烟花,腾空绽放,自然舒展。
24.优秀传统美声歌者的横膈膜以下基础无不打得非常坚实,声音能够混着气灌满整个腔体,从咽腔反射到头顶,再从头顶辐射到面罩。当代传统美声往后唱的典范贾科米尼,61岁时在北京独唱音乐会上所展示的声音威力,令人瞠目结舌。大师的声音前后都有十分丰富,辉煌的共鸣音响几乎是当时世界三大男高音之合。当与王信纳大师谈到当今流行的面罩唱法时,他曾坚定地说:“不能那么来,那会使声音受到局限。首先要使呼吸通畅,让声音在后面的咽腔形成共鸣,前面自然会有相应的震动,而且不仅仅是那一点地方,是整个面部。”随之,他用手指从眼眉到下巴画了一圈。
25.虽然贝吉大师自己的演唱方法是传统往后的,但却十分注重面罩共鸣的教学。他在中国讲学时曾这样说过:“我很不愿意跟你们说这句话,其实声音就是要感觉从鼻子里出来。”我们要注意的是意大利人可以不注重喉咙和咽腔的打开,因为他们天生就有,但中国人和亚洲人应当根据自身条件,批判地去学习借鉴,千万不可在初始阶段就直接往面罩上唱。
26. 元
音在面罩集中,用面罩(鼻腔为中心)为掩盖的方法,是现代美声唱法训练中的普遍模式,但普遍欠缺的是后面腔体的扩张,缺少通、圆、活、松,声音不辉煌。这主要不是唱法本身的问题,而是训练方法和老师的声音概念问题。
27.获得良好基音的必备要素之一就是打造良好的共鸣空间,面罩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是打开鼻咽腔的产物。鼻咽腔也要体会上下、左右和前后的打开,以建造更宽敞的修饰空间,为咬字和关闭创造条件。
28.在高声区,歌者应把可以共鸣的腔体全部灌满,头顶要像一个圆拱,或像一个大蘑菇,用气息冲击拱顶向上及向两边扩张,要扩张到极点。训练得法的男高音到升f时,拱顶会突然向两边裂开,集中的声音会破顶而出。歌者自己听着声音可能不大,听者听到的却很穿透、很明亮。这是面罩唱法难以达到的声音效果。
29.有关面罩唱法,贝吉大师要求“在颧骨和鼻子处把声音往宽里唱”。大歌唱家盖达要求“把声音送到面罩外1.8尺的地方”。有意识地振动面骨,增加声音的强度,声音才能更好更多地送出去并令人震撼。送不出去或不能充分地送出去,不仅是中国,也是全世界美声歌者的通病。
30.在全腔体灌满或打开基础上,出现在硬口盖以上的共鸣音色,是鼻腔与头腔混合共鸣的产物。仅有打开口腔或灌满鼻咽产生的共鸣,是单一的,只是共鸣的一部分。所以是否有面罩的感觉,仅应看作是检验发声方法是否正确的手段之一,不可当作追求的惟一目标,否则会造成声音过于“靠前”、“单薄”或鼻音。
31.进入面罩的声音会产生一种丰富的泛音。要唱好面罩,起声之前,要先把颧骨上抬和嘴唇内收的状态做出来。在面罩上也要找空、松、通的感觉,不论是传统美声,还是现代美声,明亮的声音都不是挤出来的,而是膨胀出来的。
32.追求面罩共鸣一定要在喉咙、咽腔、鼻腔、胸腔和腹腔乃至后背都充分打开的基础上进行。要尽可能地在高位置上把声音放出来,这时不仅会产生良好的面罩共鸣,还会把部分头腔共鸣带出来。面罩共鸣实际应是头腔共鸣的一部分。
33.头腔共鸣和面罩共鸣并不是男高音的专利,没有头腔共鸣的男中音是没有价值可言的。好的男中音可以唱到降B,听了卡普契里这样的男中音,再听一般的男高音,你会觉得没什么味道了。
34.在面罩共鸣的基础上,把声音位置有意识地再往后、往上移动一下,会得到更好的头腔共鸣。而传统美声唱法是直接让声音贴后咽壁反射向上,直接在脑后及头顶得到共鸣。这虽是不同的高音技法,但没有很好的嗓音甚至身体条件是很难做到的,应用不当会损害嗓子。
35. 获得头腔共鸣可以有多种方法,如:咽腔反射法,脑后翻扣法,面罩推送法,直送头腔法,集中打开法等等。可用na和?唱 1 3 5 31 — — 在咽腔和面罩分别训练寻找。
36.传统美声的倡导者沈湘大师不喜欢面罩的说法,他认为这容易使人产生错觉,会使某些肌肉紧张,而代替了应以放松而得到的共鸣,追求面罩唱法不能顾此失彼。
37.王信纳大师说“实际上,越往后咽壁唱,声音就会越往前反射,就会越有面罩感”。但他不赞同面罩唱法,也不主张咽腔唱法,他认为这只是必须和有效的基础训练方法。而像吉利和比约林那样,把字声放在硬腭与软腭或小舌间是他所欣赏追求的,因为这更有利于往宽里唱,使声音大气辽阔,母音清晰饱满,有利于在高位置上的声线制作,获得更多、更高规格的头腔共鸣。
38.素有“小莫纳考”之称的世界著名男高音,韩国的尹锡贞在被问及高音究竟应开到多大时,他思索了一会回答,“从南极到北极”,就是开得越宽越大越好。这让多数美声歌者难以理解,因为他们只知道高音要更多地向面罩集中,而不知在头腔关闭后,还应向两边继续扩展和打开。
39.往前唱,着重字声在面罩共鸣是现代美声的灵魂。往后唱,着重字声结合在咽腔共鸣是传统美声的灵魂。在前后之间应当是相对完美的唱法追求。无论是往哪里唱,只要前、后、上、下全腔体的共鸣能够同时并用,其高音必将灿烂辉煌。
40. 面罩唱法的优弱点比较:
优点:能充分利用鼻咽腔的共鸣过滤声音杂质,帮助关闭和集中音束,减轻声带负担,避免声音挂嗓,方便找到字声结合的高位置,有助声音入腔、声区统一,便于汉语的咬字与吐字(特别是闭口音)并获得高音,使声音高亢并富有穿透力.
弱点:不利于喉咙的打开和扩张,会出不自然的亮音和鼻音,不利于胸腔共鸣的运用以及充分发挥咽腔共鸣的质感和天然的嗓音之美。相比以咽腔共鸣为核心往后唱的传统美声,会缺少英雄或戏剧男、女高音及中音所应有的声音力度和辉煌。
(本章结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