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出轨,一片骂声;谢杏芳说“风雨同舟”,又引来更激烈的骂,网民怒其不争,说什么马伊琍Plus。 可是,如果你真的心疼谁,请还Ta清净。人的同情心一旦被滥用,也会造成伤害。 没有谁能替谁生活,也没有谁能帮谁做一个“明智”的决定。 出轨,当然需要讨论,应该更广泛、更深入地拿来讨论,因为它的确是现代社会一个不可回避甚至具有普遍性的问题。然而任何人身攻击、歇斯底里的破口大骂,都无益于我们认识问题和成长。 1 前两天我看了TED演讲《重新认识出轨行为》,觉得非常好,尤其结尾部分。关于出轨,从一有婚姻就有,而且以后也不会灭绝。演讲者提出了一些很好的问题,例如:人为什么要出轨?那些幸福的人为什么还要出轨?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会发生矛盾吗?出轨一定是件坏事吗? 一句“人性弱点”肯定不能把出轨这个问题解决了,虽然人性的确有弱点。比如荷尔蒙、比如善变、比如自私、比如欲望…… 同样,人性也有美好的一面,自制、理性。我相信多数选择进入婚姻的人是真诚的,很少有人一开始就成心想去出轨的,说我跟一个人结合、结婚,就是为了去出轨。那么何以一些人自己都没有意识、准备,就出了轨呢? 在这个演讲里,她提到,有时候出轨不是为了“找别人”,而是在“找自己”。什么意思?出轨看起来是跟另一个人发生关系,但往往推动这个的内在因素是我们自己有缺失。我们可能不满意现状,我们想让自己有活力焕发生机,我们想尝试,我们不知道我们还可以尝试什么…… 所以,人们常常会惊讶,Ta的出轨对象怎么是这个人?还不如原配呢!出轨,很多时候不是为了去找一个什么样的人,而是通过可能的对象实现自己的欲求。 我想分享《人类简史》这本书。这位作者提到了一个观点:现代人的期待越来越高,永无止境,同时不知不觉越来越不开心。 快乐跟期待有关,期待过剩,期待过高,都会导致不快乐。 2 现代社会是个什么样的社会?现代人是怎样的人? 现代社会和现代人强调“自由”、“自我”,希望人从一切束缚中解放出来,人最大,连上帝都死了,人是万物的尺度。 什么传统、礼教,统统颠覆。但是这样就解决问题了吗? 李安导演的《冰风暴》就探讨了这个问题。这是发生在1973年美国的故事,性解放,大家搞换妻派对,可是最后我们发现“乱搞”根本解决不了人的孤独、无聊的问题,反而让人陷入更大的空虚。 物极必反,人们追求个性解放,但是又在纵欲中丧失了基本信任和尊重,失去了相互之间的约束,人心走向冷漠和荒唐。 《人类简史》中写道:
《人类简史》中还写道:
3 人类社会一直是传统、保守和开放、自由两股力量的较量。当自由主义、个人主义走过头,就要往回拉一拉。 过去是媒妁之约,包办婚姻。人们压抑自己的感受和追求。但是当人们过度追求“主观感受”,欲望,这种“顺从本性”也是一种“执迷不悟”。 我想分享一个N与L的故事。N与L是高中同学,彼此的初恋,最终步入婚姻。他们在一起17年了。 N告诉我,她当年对自己说,第一个让她坠入爱河的男生如果也爱她,那么她就要嫁给他!我相信很多独立女性会笑话她。 N很幸运,她喜欢的L正好也喜欢她。后来他们都去了美国上大学,毕业后,N回到印度工作,L留在了美国,他们经历了几年的异地恋,再后来结婚、一起去了悉尼。 初恋、异地恋、姐弟恋(L比N小1岁),这似乎都是最不被看好的恋,但他们成了,很幸福。而且没有“出轨”这种佐料。 N是相当出色的女性,在全球最大的独立另类资产管理机构和金融咨询服务公司工作。她独立吧,她很强吧,她完全可以有很多很多更好的选择吧,但她很满足于自己当初的选择,保持了一种传统、朴素的婚姻观。 一说到出轨,男人是首先挨批的对象,但是事实上,出轨的女性也不比男性少,没有女性,男性怎么出轨呢? 我们看到,很多女性并不介意跟已婚男人发生关系,不排除那些寻求经济依附的“小三”。但是现代社会里,“独立”女性对两性关系的态度更为开放,她们根本不要求男人负责,可以来去自由。这也让出轨变得很容易。 4 出轨一定是件坏事吗?在这篇《重新认识出轨行为》的演讲中,她并不认为出轨没有任何“益处”。 这绝不是说我们支持出轨,而是说,人可以通过这样的挫折、挫败来重新进行自我认知,梳理与他人的关系。 出轨事件里的每个人都可以认真反思。或许这段关系不可挽回、无法弥合,双方分道扬镳;或许又可以为这段不知去向的婚姻注入了新的能量。不管什么结局,都不是绝对的坏事。 婚姻中的夫妻很容易觉得彼此“理所当然”,但是并不是这样。 最近看鲁豫采访李安,问他,现阶段最大的幸福感是什么。李安回答,“太太能对我笑一下。”他又解释说,并不是太太很严肃,而是“我做了人家父亲,做了人家先生,并不代表说我就很自然地得到他们的尊敬。你每天还是要来赚他们的尊敬。你要达到某一个标准。这个是让我不懈怠的原因。” 李安的这句话特别好,即使在最亲密最信任的夫妻关系中,我们每天都要给自己一个要求,每天要去“赚”这个尊敬,而不是“理所当然”。 |
|
来自: xueyongqi555 > 《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