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读诗话:当风流已成为往事48

 江山携手 2016-11-23
第48篇 苏味道:“火树银花”已模棱(上)




  苏味道是初唐著名诗人,与杜审言(杜甫祖父)、崔融、李峤并称为“文章四友”,与李峤并称“苏李”。




  《全唐诗》录有其诗16首,虽然其诗多与初唐其他诗人一样大都是应制之作,一种浮艳雍容之官样文章,但其对唐代律诗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于这,著名唐史专家蒙曼评曰:“苏味道是一个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重大创建的人。我们都知道,唐朝是诗的王国,诗的王国是需要有人开创,有人制定规矩,有人把它推上巅峰的。苏味道是给唐朝的五言诗制定规则的人,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就。他是唐朝的一个杰出的诗人,为唐朝五言诗的规范,特别是五言格律诗的规范做出过伟大贡献。”




  据说,苏味道自幼聪颖,九岁能诗(比徐惠妃、上官婉儿迟一点吧),二十岁中进士,可谓英雄出少年,他的“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是传世之作(所以成语“火树银花”也算是他的版权),影响很大,后世诗评家也说:“王维《终南山》‘白云回望合’、孟浩然《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的“‘合’,用意相同,措语之妙,可能是从这里得到启发的。”




  相传“唐宋八大家”之赫赫有名的三苏就是他的后人,难怪苏东坡的文章那么了得,原来是有遗传的。
  

第48篇 苏味道:“火树银花”已模棱(中)



  除了“火树银花”, 苏味道这位怪杰型宰相,还创造了另一成语“模棱两可”,不过首先要声明的是,苏同志虽然是圆滑世故了点,做起革命工作来也没有多少责任心,不过他还算没有武承嗣那么大的野心,也不见史书说他害过人,所以严格来说也不算是奸臣,而且还是创造成语的神童(虽然不大可取),我们也就不把他归类奸臣的行列了。




  苏味道虽然没有什么政治才能,却能三度为相近十年,却是意料之外的事,后来因革命立场不坚定,总是想模棱两可进而浑水摸鱼(他的子孙东坡居士作为政治人比他合格多了),最终因为依附不能依附的二张而被贬官。




  据史载,“模棱两可”典出《旧唐书·苏味道传》:“圣历初,迁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三品。味道善敷奏,多识台阁故事,然而前后居相位数载,竟不能有所发明,但脂韦其间,苟度取容而已。尝谓人曰‘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时人由是号为‘苏模棱’”。




  模棱两可在辞典里的解释就是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形容处理问题时,含糊其辞,不明确表态,不置可否。就像有一幅漫画曾说的“原则同意”什么的,反正是不全同意原则同意,推诿起责任来也有回旋余地,高啊,实在是高。




  苏味道果然也是“之父”级的,“原则同意”派之父也。
                                                      

第48篇 苏味道:“火树银花”已模棱(下)




  圆滑世故的苏味道在官场混,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做事总是和稀泥,做老好人,不轻易表态,不得罪别人也不得罪自己。还教别人说,处理事情不要那么有决断,黑白分明的样子,走中间路线最好,不然要是处理错了,必会遭到追究和指责。只要模棱两可,别人抓不到小辫子就行了,“模棱宰相”由此得名。




  比如他对其弟苏味玄特别好,几乎到了每求必应的地步,不过始终有些事还是不能办到,每在这时面对弟弟毫不客气的臭骂,他还是处之泰然,轻轻松松用其模棱两可的手腕笑对弟弟的臭脸,基本也能蒙混过关。




  可惜,苏味道试图两边讨好的结果还是没好下场,因为有时候是不能浑水摸鱼的,比如二张要他依附他们,他就不能做骑墙派,最后还是过不了关。唉!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又一典型,官场不大好玩也。




  史载,延圣元年(公元695年)他与张锡坐法同时下狱,张锡从容自如,一副视死如归的神气,而苏味道却坐卧不安,连饭都吃不下去,一看就知是害怕极了,再没有“模棱两可”大耍手段的气定神闲。




  武则天怜其才,放了他,还任命为集州刺史,再后召回中央做官,因改葬其父侵毁乡人墓田,而且铺张浪费役使过度,被弹劾外任,最终因阿附张易之,受牵连,在贬任道中死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