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265篇:方寸讲文学(75)

 hejunwei_yeah 2016-11-23

叶赛宁的艺术成就

 

在俄罗斯诗坛上,叶赛宁是普希金之后最受读者喜爱和崇拜的诗人之一。

前苏联先后为他诞辰708090周年分别举行过大规模的纪念活动。

诗人的家乡康斯坦丁诺沃村整个被俄罗斯联邦划为国家级“文学保护区”,而“保护区”的重点自然是“叶赛宁文学博物馆”。

在现今的俄罗斯,叶赛宁的肖像被印在邮票上和中学、大学课本里,刻在浮雕和版画上,而他的作品,已被印成六卷本广泛发行了。

至于叶赛宁的一生和诗人形象,在纪录影片《谢尔盖·叶赛宁》、故事影片《歌唱吧,诗人……》、大型声乐交响诗《怀念叶赛宁》和传记小说《谢尔盖·叶赛宁》等许多文艺作品中得到了栩栩如生的艺术再现。

以叶赛宁为题材创作的诗歌近700首;

以叶赛宁生活片断为情节创作的散文作品有50余部;

根据叶赛宁的诗歌作品谱成的抒情歌曲和其他音乐作品有500余首……

 

第 <wbr>265 <wbr>篇:方寸讲文学(75)——叶赛宁(三)



叶赛宁的诗,不仅抒写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如批评家梅特钦科所说,乃是“别具特色的抒情日记”,同时也体现出伟大转折的时代,即暴风雨般的革命时代及这一时代所引起的人的精神面貌的变化。

然而,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叶赛宁被视为“颓废诗人”的典型,他的作品被打入冷宫。直到50年代末诗人才被恢复名誉,其闪烁异彩的诗作使人们相信他是“真正苏维埃诗歌艺术的代表”。此后兴起的“叶赛宁热”一直持续到今天。

诗人沃兹涅先斯基说:“美利坚的强大在于电脑,俄罗斯的强大在于读者。”

 

第 <wbr>265 <wbr>篇:方寸讲文学(75)——叶赛宁(三)

  叶赛宁的诗歌培养了一代又一代苏联诗人,许多青年诗人从他的诗歌中汲取营养,受到启迪,从而形成了七八十年代颇具影响的“悄声细语”派诗风。这种诗风至今不衰,在俄罗斯诗坛上仍保持着旺盛的势头。

  叶赛宁的诗歌,在世界范围内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各种外文译本已有几十种流传于世界各国。

前南斯拉夫出版了两套不同版本的叶赛宁诗歌全集。

早在诗人生前,欧洲的一些国家就翻译介绍了叶赛宁的诗歌作品,例如英国和意大利,分别于19221923年首次翻译介绍了叶赛宁的诗。

中国读者第一次听到叶赛宁的名字,是通过愈之先生于1922年介绍十月革命后苏联文学的文章《俄国新文学的一斑》(《东方杂志》第19卷第4册)。愈之先生在这篇文章中充分肯定了叶赛宁的诗剧《普加乔夫》的革命现实意义。

日本于1923年翻译出版了叶赛宁诗选的单行本。

 

 

第 <wbr>265 <wbr>篇:方寸讲文学(75)——叶赛宁(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