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230篇:方寸讲文学(40)

 hejunwei_yeah 2016-11-23

《战争与和平》

 

《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部不朽名著。小说以库拉金、罗斯托夫、保尔康斯基和别祖霍夫四大贵族家庭的生活为线索,气势磅礴地反映了十九世纪从初期到二十年代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托尔斯泰以天才之笔,游刃于战争与和平、心理与社会、历史与哲学、婚姻与宗教之间,主次分明,匠心独具。

 

《战争与和平》以其恢弘的构思和卓越的艺术描写,震惊了世界文坛,成为举世公认的世界文学名著,也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英国作家毛姆和罗曼·罗兰称赞它和中国的《红楼梦》,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两部小说之一”,“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史诗,是近代的伊利亚特”。

 

第 <wbr>230 <wbr>篇:方寸讲文学(40)—托尔斯泰和《战争与和平》
 

【艺术特色】

 

《战争与和平》问世至今,因其场面浩大,人物繁多,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这部卷帙浩繁的巨著,以史诗般广阔与雄浑的气势,生动地描写了18051820年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各个生活领域:“近千个人物,无数的场景,国家和私人生活的一切可能的领域——历史,战争,人间一切惨剧,各种情欲,人生各个阶段,从婴儿降临人间的啼声到气息奄奄的老人的感情最后迸发,人们所能感受到的一切欢乐和痛苦,各种可能的内心思绪,从窃取自己同伴钱币的小偷感觉,到英雄主义的最崇高的冲动,等等,在这巨幅画卷里都应有尽有。”

 

作者对生活的大面积涵盖和整体把握,对个别现象与事物整体、个人命运与周围世界的内在联系的充分揭示,使这部小说具有极大的思想和艺术容量。作者对人物的描写,既复杂又丰满,常常采用对比的艺术方法。在体裁方面,也是俄国文学史上的一种创新,超越了欧洲长篇小说的传统规范。

 

第 <wbr>230 <wbr>篇:方寸讲文学(40)—托尔斯泰和《战争与和平》  

【人物形象】

 

   《战争与和平》这部鸿篇巨著,一共写了559个人物,其中能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下三十个。保尔康斯基、别祖霍夫、罗斯托夫三大家族是爱国、善良的优秀贵族,安德烈·保尔康斯基公爵、皮埃尔·别祖霍夫、娜塔莎·罗斯托娃、尼古拉、少年彼佳都是优秀的青少年。库拉金家族则是贪图私利、粗鄙不堪、无视国家民族利益的贵族。

 

第 <wbr>230 <wbr>篇:方寸讲文学(40)—托尔斯泰和《战争与和平》
 

安德烈,是保尔康斯基家的公子。在贵族浮华虚伪的社交场合落落寡欢,注重内心的追求,想过“高贵”、有意义的生活,并希望在社会事务、国家民族事务上建功立业。

 

安德烈保留了父亲给予他的的坚贞、忠诚、勇敢的优良传统。他关心贫苦农奴的生活,深深为不公平的社会现状而苦恼,试图改革又归于失败,对上层贵族的淫逸生活深恶痛绝,渴望为国杀敌建功授业,并最终捐躯于库图佐夫元帅的麾下。

 

第 <wbr>230 <wbr>篇:方寸讲文学(40)—托尔斯泰和《战争与和平》
 

皮埃尔是别祖霍夫伯爵的私生子。在伯爵死后,他继承了大笔财产,摇身一变成为莫斯科的大富翁。这引起库图佐夫家族的艳羡,觊觎于皮埃尔财产的库拉 金先生,通过各种诱骗手段,将在社交场春风得意的女儿海伦嫁给了皮埃尔。婚后海伦仍旧品行不端,最终婚姻宣告结束。在战争之后,皮埃尔与罗斯托夫家的女儿娜塔莎结婚,获得幸福平静的生活。

 

与安德烈相比,皮埃尔更偏重于内心道德的追求,他还参加了激进的追求清苦修行的“共济会”。皮埃尔和安德烈是好友,每每于精神困顿之中互相影响,并取得思想上的进步与超越。皮埃尔是整部小说中给人印象最鲜明的人物。

 

第 <wbr>230 <wbr>篇:方寸讲文学(40)—托尔斯泰和《战争与和平》
 

娜塔莎·罗斯托娃,是罗斯托夫家的女儿,也是《战争与和平》中最动人的女性形象。在托尔斯泰的心目中,她是生命和幸福的化身。是一个“可爱而富于诗意的淘气鬼。每时每刻,她都是快乐幸福的,甜蜜单纯的快乐在她的生活中从未失去。她像一个天使、精灵,给人以乐观和力量,让人没理由认为人生是苦难的、社会是无望的。

 

然而,这样一个天使并不是完美的,安德烈出国离开时,年轻的娜塔莎无法忍受寂寞,且经不起海伦的哥哥阿纳托利·库拉金的诱惑,擅自约定私奔,因此,与安德烈·保尔康斯基的婚约即告无效。也正是因为这个凡间精灵身上的一个瑕疵,使得娜塔莎这个形象更为真实可信、丰满迷人。

 

 

第 <wbr>230 <wbr>篇:方寸讲文学(40)—托尔斯泰和《战争与和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