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魏王朝的第一次政变——忍不可忍之忍

 老沈阅览 2016-11-23
魏王朝的第一次政变——忍不可忍之忍
              
              2016-11-23                           

 

   魏晋时期,男人们都有一个时尚特色,喜欢留长发,如同我们现在夸奖美女,长发飘飘一样,当时夸奖男子们头发长,用得最多的一个词是:长发委地。头发长到可以在地上拖来拖去。《晋书》记载:晋朝开国皇帝司马炎,“长发委地,手过膝”,是晋王朝的第一美男。《魏书》记载,魏明帝曹睿(公元226-239年称帝)“天姿秀出,长发委地”。魏明帝除了“长发委地”的时尚特色外,他还有一个生理特征——口吃,讲话结巴,所以魏明帝朝会时基本不讲话,但这个小缺点,没有防碍他成为一个不错的皇帝。对于国家大事,魏明帝曹睿一点也不糊涂,“优礼大臣,形容善直”,明帝一朝,许多大臣,包括权臣司马懿都乐为其用。

   公元239年,魏景初三年,这位“长发委地”的皇帝曹睿临终托孤,把八岁的太子曹芳,托付给两个人:一、大将军曹爽,二、太傅司马懿。

   曹爽,故大将军曹真之子,能力平平,魏明帝“嫌其才弱“,拜尚书孙礼为大将军长史以佐之。”魏明帝的托孤,十分费劲,他得先给自己托孤对象——曹爽,找一老师,让曹爽学习合格后,再来扶持自己的儿子曹芳。但魏明帝只“知人”,不“善任”。大臣宪英当时就认为:“曹爽之才,非太傅之一偶。”抵不上太傅司马懿,身体的一个小角落。

   魏明帝强行把他们俩捏合一起,辅佐小皇帝曹芳,不管是对曹爽,还是对于魏王朝,都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魏明帝死后,大将军曹爽对与马懿明升喑降:一、封司马懿为太傅。太傅是品级很高,没有实权的散官。二、没收司马懿的兵权,把武卫军、禁军等重要军职,抓到自己人手里。表面上,对司马懿“礼貌尚存”,骨子里行动上,曹爽却在一步一叔排挤司马懿。司马懿以最大的耐性容忍着,退让着。一个人把一件貌似普通的事坚持三个月,这个人很有耐性;一个人把一件貌似普通的事坚持三年,这个人很了不起;一个人把一件貌似普通的事坚持十年,这个人就是一天才。司马懿就是天才,他对大将军曹爽容忍退让,坚持到第九个年头。魏正治九年,曹爽越来越不像话:骄奢无度”,“衣服饮食,拟于乘舆”,“尚方珍玩,充物其家”,并私取“先帝才人以为妓乐”。按当时法令,每一条都足以让曹爽“族灭”。

   司马懿看在眼里,记心里,但一言不发。有一位大臣,实在看不下去,跑到司马懿家里,对司马懿说:“明帝把天下托付给太傅与大将军,现大将军纵横不法,社稷将危,连我们这些小臣都看不下去了,太傅还要退让、容忍到什么时候?”

   司马懿却说:“时机不到,不要多说,当心祸从口出,忍不可忍之忍!”

   懿曰:且止,忍不可忍!

   此时,司马懿已经六十余岁,已经老了,但没有糊涂,他知道大臣之中,曹爽最忌讳自己,自被曹爽架空之后,公开场合,司马懿没有说过曹爽一句不是。这种人是最可怕的对手,司马懿的沉默,让曹爽心里很不踏实。河南令尹李胜,大将军曹爽集团成员,曹爽提拔李胜为荆州刺史,赴任前,李胜到司马懿府上,向司马懿辞行。司马懿意识到李胜此举,可能受曹爽的指派,决定借驴下坡,演一出戏:“令两婢持衣,衣落,指口言渴,婢进粥,懿不能持杯而饮,粥皆流染胸。”

   李胜看到英雄无敌的司马前辈,如此老朽,感叹说:“听说太傅中了风邪,没有想身体虚成这种样子,请太傅多多保重啊!”

   司马懿顺着李胜的意思,继续装聋作哑:“老朽老矣,朝不保夕,听说君除并州(实为荆州),前途无量啊,老朽一死,两个犬子,请您多多关照!”

   李胜见此,客套一翻,告退司马懿,向曹爽汇报:“司马公尸居余气,不足虑也!”

   曹爽听了李胜汇报,对司马懿戒备,完全松懈。

   转眼之间,到了魏嘉平(公元249年)元年,司马懿对大将军的容忍,到了第十个年头。正月中旬,大将军曹爽带着皇帝曹芳,到埋葬魏明帝的高平陵扫墓祭祖,司马懿突然袭击,发动政变。这一场政变,是曹魏王朝开创以来,第一场政变,是司马懿对大将军曹爽,“忍不忍之忍”的情况下发动的,所以这一场政变,可名之为“忍不可忍之忍”之变。

   政变开始后,司马懿下令: 关闭洛阳所有城门,不允许任何人擅自出入;派出自己从前的亲信,占据洛阳武器库;宣罢免曹爽大将军一职,任命亲信高柔,持皇太后信节,进驻军营;下令朝臣,罗织大将军曹爽的种种罪过,向还与曹爽呆在一起的皇帝上书,并诏示天下......

   正在游山玩水曹爽,做梦都没有想到,蜇伏十年的司马懿,会猛然出手!接到太傅司马懿发动政变的消息,及朝臣弹劾奏章后,曹爽“窘迫不行所为”。有一个谋士向曹爽建议:“挟天子到魏故都许,以天子令诏各地诸候发兵勤王。”此法不失一上上之法,但曹爽不是曹操,接到司马懿最后通谍,“自甲夜到五鼓”,想了一夜,后投刀于地曰:“司马公许我,投降亦不失为富家翁。”

   说完,下令投降。结果,司马懿发动的这场政变,不战而屈人之兵。但司马懿没有兑现诺言,而“夷曹爽三族”。曹魏王朝这一场政变之后,天下大势开始向司马家族倾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