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温】华中青年话中国精神——地道战精神

 【点石成金】 2016-11-24

 华中青年话中国精神 

地道战精神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4:07 地道战精神(主讲:杨金辉) 来自青春销售华中

地道战精神

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

机智灵活、勇于挑战、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

干群一致、协同奋战、合力攻坚的团结精神

大公无私、甘于奉献、不怕牺牲的忘我精神

01

地道战精神形成的历史背景


       地道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抗日军民利用地道,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作战方式。

       地处河北省清苑县的冉庄从1937年开始挖地道对付日寇,是最早开展地道战的地方之一,形成了长达15公里的地道网。冉庄民兵利用地道对敌作战72次,配合外地作战85次,杀敌2100多名。日军惊呼,冀中出现了奇幻战争!

       1942年夏季反'扫荡'开始后,中共冀中区委和冀中军区号,召冀中人民 普遍开展 挖地道的活动,地道的构造不断改进和完善,逐步步形成户户相通、村村相连,既能隐蔽、转移,又便于依托作战的地道网络,成为长期坚持冀中平原抗日斗争的坚强地下堡垒。

        地道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中平原抗日军民 的一个创造,是坚持平原游击战争的一种有效的作战形式。


02

地道战精神的内涵


       它是一种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

       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灭绝人性的残酷扫荡,清苑人民没有被强敌屈服,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以顽强的毅力,以无坚不摧的勇气,擦干眼泪,挺直脊梁,前赴后继,英勇抗击,保卫了自己的家园,捍卫了民族的尊严。

       它是一种机智灵活、勇于挑战、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

       在敌强我弱 又是在开阔平原作战 的极为不利形势下,没有盲目应对、固守陈规,更没有束手无策、无所适从,而是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把握自身优势,由地上转为地下,由明转暗,避实就虚,机动作战,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体现了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英雄气概,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观。

       它是一种干群一致、协同奋战、合力攻坚的团结精神。

       坚持依靠和发动最广大 人民群众,用保家卫国的共同目标,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群众,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全民皆兵、全民参战,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使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它是一种大公无私、甘心奉献、舍家忘我的牺牲精神。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舍小家顾大家,妻争送夫上前线,父争送儿上战场。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怕流汗流血,不怕妻离子散,甚至不惜牺牲。大局观念、无私奉献和不怕牺牲的精神,谱写了地道战的伟大辉煌。

本期主讲人:


杨金辉,中国共产党党员,现为发展规划处主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