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者,见难不恐,遇兴不躁——吴劲松老师专访

 springer009 2016-11-24

撰稿:? 王小明

编辑: 桉叶糖


编者按:

吴劲松教授是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杰出医生,也是我们心目中儒雅风趣的明星导师。他不仅是一名优秀的外科大夫,一名循循善诱的教师,还是一名登山爱好者。今年国庆期间,他成功登顶世界第六高峰——海拔8201米的卓奥友山峰,成为了医学界登顶高峰的楷模。


笔者于11月3日聆听了吴劲松教授在华山医院举办的“心有山海,静而无边”交流分享会,并于会后对吴教授进行了采访。在分享会上,吴劲松教授以“为什么要去探险”展开,先后介绍了人类征服世界14座8000米以上山峰的历史、登山认识的朋友的故事、亲历的登山救援经历等,最后还介绍了户外救援的基本技巧和生存技能。作为观众,在备受鼓舞的同时不禁要问,攀登高峰这么有风险的事,是什么给了吴老师动力?登山又为他带来了什么?医生的身份对登山有什么影响呢?



图注
:吴教授分享会现场


笔者

您是如何开始喜欢上登山的?其间遇到过阻力吗?

       登山其实也就是一项兴趣爱好,只是它可能比较极端,因为有死亡风险。但登山能带给人很多东西,第一肯定是锻炼身体锻炼意志,强健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是基础,而不断训练的过程又会让他们更强大;第二它能给人亲近自然的机会,现代人大多生活在城市里,忙碌的生活、高强度的工作是人们很少有机会能近距离接触自然,欣赏大自然的美景;第三它代表着一种对自由的向往,给人一种摆脱现实生活束缚的力量,在勇攀高峰的过程中使心灵得到宁静。


    我开始登山也是蛮晚的了,这确实跟医生这个工作有点关系。年轻的医生想要发展自己的爱好,是有困难的,首先可能还没做到经济独立,更主要的是时间不够。这个情况全球都一样,国外的医生在住院医师培训的时候也是非常忙、很少有自己的时间。到了主治及以后,时间会相对多一点。


    说阻力的话,一开始没遇到太大来自外界的阻力,更多的是来自自己本身能力的限制。刚开始的时候,也遇到过背包背不动啊,走时间长了肌肉酸痛,技术不够成熟等等这些情况。这些关卡必须要通过耐心的练习来克服,不能急不能赶,这样才能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只要坚持,进步是看得见的。比如我刚开始下山的时候只敢小心翼翼地往下走,现在胆子大了,技术也娴熟了,下山的时候就能大步前行,有“脚感”了之后可以走得很快。

笔者

您觉得医生这个职业在兴趣爱好发展方面有什么特殊性吗?

    医生是一个有人文关怀的职业,是一个阶层比较高的职业,是有个人追求的职业。我想每个医生都有他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人文追求。就像有的医生喜欢摄影,有的医生打高尔夫球等等,有人喜欢“文”,有人喜欢“武”嘛。


医生的工作量确实比一般职业大,但也不要觉得就是最辛苦的,比医生辛苦的职业多得是。我在山上住在帐篷里、睡在睡袋里的时候就在想,其实野外生活还是蛮辛苦的。医院工作再忙,我毕竟能喝一杯咖啡吧;医院工作再忙,我毕竟是在一个有空调的环境里吧;医院工作再忙,也是个跟人接触的文明世界吧。所以有时候在野外饥寒交迫的时候,我就会想,还是病房温暖啊。对于医生这个工作,大家都经常抱怨,这里不好那里不好,天天都很辛苦。但一旦在那种环境下你就会发现,每天晚上能睡在床上就是一件幸事了。所以真的,医生这个职业也没有那么需要抱怨,生活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能健康地生活,愉快地工作就足够幸福了。


你们医学生选择了医生这个行业,我相信绝大多数人还是出于喜欢与向往的。同时也要思考自己是否适合这个职业。我就觉得自己很适合当医生,因为我很喜欢关心别人,这倒不是什么思想教育的结果,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乐趣。每个人性格不一样,如果是很抵触跟人打交道的那种性格,恐怕是不适合学医的。所以我相信,每个医学生都是思考过的,那么在选择了之后就不要抱怨,乐观地接受,愉快地工作。


图注
:吴教授登顶卓奥友峰(8201米)


笔者

那医生这个职业对登山是否有影响?反之呢?

    我想,影响是交互的。我之前说了登山能带给我的许多东西,同时作为医生,也能为登山这项运动做出点贡献,这个职业在户外运动中是很受欢迎的,它能给同伴带来安全感。在山上,我能帮他们打针、清理伤口,提供一些高原病的防治知识。我每次去登山都会带一个简单的医疗箱,里面有一些实用的器械,比如说弹力绷带、酒精、纱布等等。有一次登山,碰上一个队员前列腺肥大、尿闭,无法自行小便,最后实在没有办法只好把他运向低海拔地区。当时我就想,如果我带着导尿管就好了,这个问题就可以很简单地解决了。


 我这个职业对登山也是有影响的。比如这次登卓奥友,队员都是体力很强的选手。有马拉松爱好者,有运动员,有专业登山队员,那么我怎么跟别人比呢?这时我作为外科医生的性格特点就突现出来了。外科医生是有着强大的意志力的,面临绝境和困难,面对山上的寂寞孤独,这种强大的意念是有巨大力量的。就像我们在手术台上,如果遇到突发事件,没有坚强的意志,是根本无法面对那样的场面的。登山的时候也是一样,都是千钧一发的时刻,需要你在紧急情况保持冷静,最快做出选择。这种沉着冷静的素质是当医生的过程中不断训练出来的。我年轻的时候也遇到过在手术台上病人颈动脉破裂的情况,这时候肯定立马分泌大量肾上腺素吧,有那种“热血涌上头”的感觉,马上就开始气粗、手抖,本来可以控制的场景可能也无法控制了,只好请老师来救场。那这种情况出现第二次的时候你就有经验了,就不会那么慌张了是不是?

笔者

谈到梦想,每个人的追梦动机各不相同,过程也不尽相同。那您觉得勇敢追梦的人需要一些什么样的特质呢?

    回答这个问题,我想不如引用一个登山认识的朋友罗静(中国首位完成10座8000米以上女性登山者)的话:“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女性独立起来,拥有自己的梦想,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它变成现实。我觉得梦想是一个很私人的东西,并不是别人给予我的。如果你总是向往着远处的雪山,而不一步一步攀登,那么山永远只会在那里,它是不会向你走去的。我也希望用这样的价值观来影响我的孩子,一个人除了要对家庭和社会负责,还要对自己负责。不去尝试,怎么能知道自己能取得什么样的成绩?”


我今天虽然讲了很多关于梦想关于坚持的东西,但不是说鼓动大家都盲目地去追求一些高风险高难度的事。还是希望你们对自己的能力,身处的环境,还有所处的人生阶段有一个客观的判断。与其说追求梦想不如说是追求自由。很多人认为自由是“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其实不是,自由是“你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听上去是在做文字游戏,其实它代表了两层含义,“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代表了个人权利的自由,“想不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代表的是个人面对公权利的自由。


比如,父母家人反对我登山,我一定要坚持去登山,那就是自由了吗?首先,它应该是出于你的真正兴趣,然后你一步步去为之做准备,比如跑步、爬楼、学习攀岩、练习绳结等户外技巧。慢慢的你的家人就会看到你从心理上生理上都做好准备了。然后你慢慢从低海拔的山峰开始攀登,一点点向你的目标努力。当你这些都准备好了,我相信你的家人不会反对你的。追求其它的事情也是如此,只有一步一步脚踏实地朝着你的目标努力,才有可能改变别人对你质疑的目光。在这之前,你自己的内心必须做好准备。如罗静所说,你的想法是真的对自己负责吗?你能否赢得自己的内心?当你内心有了坚定的信念,又肯为之踏实地做出努力,那其实什么样的特质都不重要了,都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图注
:中国女性登山者罗静


结语

    吴劲松老师的一席话,向我们展示了一名医生想要发展个人爱好的优势与局限性,也鼓舞并告诫了我们,在追求梦想与自由的道路上,脚踏实地和内心坚定同样重要。《黄帝内经》论勇篇有云:“勇士之忍痛者,见难不恐,遇痛不动”,我想,吴老师的采访可以总结为“医者,见难不恐,遇兴不躁”,见到难事能不惊恐,镇定自若处置,是为医者之勇;遇到感兴趣的事物,能不急躁追逐,而是客观判断,冷静耐心地采取行动,不也是一种医者之勇吗?愿每个人都能在追求梦想与自由的道路上气定神闲,一帆风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