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惠周光:医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肿瘤医学论坛 2022-06-16 发布于广东

古人云,“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医生是一个充满挑战、充满辛苦、充满幸福的职业,从入学之初的希波克拉底宣誓开始,抗争疾病,守护生命便成为了医者一生的执着。医路漫漫,世世代代的医者们未曾停下脚步,在抗击病魔的道路上努力奋进着,惠周光教授便是其中的一个。

作为肿瘤领域的医生,惠周光教授更加懂得生命的珍贵,他用严谨的态度对待科学,给患者以亲人般的赤诚,将温暖带给身边更多的人。从医路上,惠教授一直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医者仁心”的职业操守。

惠周光教授,中国医学科院肿瘤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协和特聘教授,首都十大杰出青年医生,中央保健会诊专家,干部保健处副处长,特需医疗部主任。中国抗癌协会放疗青委会副主委,中国老年肿瘤放疗专业学会常委,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健康医疗大数据肿瘤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擅长肺癌、食管癌等胸部肿瘤的放疗。

无悔从医路,痛并快乐着

由于家庭原因,惠周光教授从小就接触到了医学,每每看到患者的痛苦经过医生的诊治得到缓解,不禁感慨医学的神奇和伟大,也一次次燃起了心中对医学的兴趣和向往。

从进入医学院校面对满满的课程表到如今面对看不完的病人,惠周光教授从未后悔过当初从医的选择,一直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全身心投入临床和科研,取得了优秀的成绩,2016年被评为“首都十大杰出青年医生”,2017年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谈及这些,惠教授用“痛并快乐着”来形容自己的从医路,“我不太喜欢用激进的词语,如果说'艰辛’就有点过了,因为从事一个自己喜欢的行业不会觉得那么艰辛。我所理解的'痛’主要是辛苦,首先学医的过程相对来说比较辛苦,其次医生这种职业比较辛苦。终身的学习必不可少,医学发展很快,医生必须要用最短的时间,最有效的方法进行知识的掌握、整合,应用到病人的诊治过程中,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比较恰当的解决病人的问题。医生要有极大的责任感,为达到患者、社会对医学的期望,接近自己的目标、理想,付出很大的努力,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这个角度来说,学医是比较辛苦的。当然,不被理解的时候也很辛苦,可能是患者的不理解,也可能是家人的不理解。但是,我很庆幸自己的职业刚好就是自己喜欢做的事儿,所以我更享受从医的幸福感。”是这种对职业的喜欢和对生命的热爱,让惠教授把正在经历的辛苦感无限缩小,而把解决患者病痛之后的满足感和快乐感放大,享受医生用心救“心”的幸福感,无法替代的幸福感。

特需医疗仍需探索完善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医疗服务需求正在从早期的基本医疗服务转向人性化、个性化的需求服务,医疗服务也正在呈现复合性、多样性、多层次性的需求特点。我国的医疗服务已逐渐趋向多元化,于是,特需医疗应运而生,作为多元化医疗服务的一部分,其刚性需求也同样得到了肯定。特需医疗是市场作用的结果,是一种符合市场规律的资源分配方式,特需反映的是医疗服务质量的未来。作为特需医疗部主任,惠教授借用奥林匹克格言“更高、更快、更强”形容特需医疗的特点。

“更高”——特需医疗对医护人员的要求更高,需要经验丰富的护士和医疗水平很高的专家提供更加高质量服务和诊疗技能。专家对病人进行会诊,有针对性的选择最合理的综合治疗方案,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个性化诊疗服务。同时,特需医疗对病人的要求也高,由于受到现行医疗报销制度的限制,到特需就诊的病人就要支付更高的医疗费用,而且病人一定要有特需就诊的需求,这样才能避免医疗资源不必要的消耗。

“更快”——特需医疗提供绿色通道、绿色服务,让整个诊疗过程更加便捷、更加高效。绿色通道能让病人更快的进行各项检查,更快的拿到检查结果,除此之外,由各科室专家组成的会诊中心将第一时间对疑难杂症进行会诊讨论,避免病人在不同科室间辛苦奔波的情况,病人能够更快的接受最专业的诊疗。

“更强”——医疗资源的高效整合对于提高疑难杂症的诊治水平、推进医疗水平进步有重要意义。肿瘤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其诊疗涉及多个科室,如果将优秀的医疗资源整合到一起,最佳的医疗设备及手段提供支持,专家从不同角度探讨解决同一种疾病的治疗方法,使治疗过程呈螺旋式向前推进,这样能够让病人、医务人员以及疾病研究达到最大的获益,解决疾病的能力变得更强。

特需医疗重在诊疗的精准,卓越的诊疗团队、先进的诊疗设备、科学的诊疗流程和人文服务,对于推进肿瘤的精准治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理解的精准,从解决问题角度而言,包括战略精准和战术精准;从诊疗角度而言,包括诊断精准和治疗精准。”惠教授如是说,“从解决问题角度,特需医疗会诊中心的MDT团队由各个方向上的资深专家组成,能够针对不同病人进行准确的、个性化的战略定制,比如针对病人的情况,临床上能够用哪几种方法进行治疗?治疗上应该先用外科治疗还是先进行放疗或者化疗?这就是所谓战略上的精准。其次,治疗方向制定后,有经验的专家会参与整个治疗过程,从诊断、治疗、到后期疗效评估、随访,以达到战术上的精准。当然,从诊断和治疗角度而言也是如此,准确的诊断为治疗方向精准把脉,根据病人需求进行相关的基因检测,突变与否指导用药,专家参与全程诊疗,在最佳的时间施以最佳的诊断和治疗,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肿瘤精准治疗。”

社会在进步,人们对于医疗服务的要求会更高,所以特需医疗仍需不断探索和完善,惠教授语重心长的说:“首先,医院环境、人文、医疗技术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其次,要加强各个医院特需服务领域的交流;另外,加大国家政策的支持,特需门诊和普通门诊要相结合,共同发展。”

相互帮助是一种温暖

“惠医生团队不仅治好了我身体上的病痛,还让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谢谢医生给我的爱,让我又多演了16年的戏。”这是著名演员李雪健作为康复病人,为当选为“2016首都十大杰出青年医生”的惠周光教授颁奖时说的话,那一刻的温暖,让惠教授更加坚信自己的初心——与人为善,于己为善。惠教授把“相互帮助是一种温暖”作为生活和工作的信条,时刻提醒自己医患之间要善良相待,“医生要用'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专业技术,'另一条腿’就是对病人的服务意识。”惠教授说道。

“医者仁心”四个字在惠教授这里变得更有温度。面对病人,他竭尽全力解决病人身体上的痛苦,更关注病人心理上的创伤,换位思考,以心换心,从不敷衍,不懈怠。正是这样,惠教授与病人及家属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手机中2000多个电话号码,有一半以上是曾经的病人或者家属,有病人去世,家属会主动告诉他,“他们没有抱怨,没有责怪,只有感谢,这让我心里很温暖。”惠教授告诉记者,“从事一份职业,就要有职业责任感,帮助病人解决身心上的病痛,是医生最基本的要求。除此之外,主动的人文关怀也必不可少,这是一种善良的行为,是爱心的体现。'换位思考’不能只是一句空话,病人身心受到病痛的折磨,尤其是肿瘤病人,当对生活失去信心,还要忍受病痛时,他们可能会焦虑、会烦躁,但医生要意识到病人急需关怀和帮助,用心体会病人的痛苦,进而转化成为病人解除痛苦的动力,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提供服务。医生要把自己摆在一个正确的位置上,我们和病人是平等的。病人把生命交给医生,对医生赋予了很高的期盼,医生不能把自己当做圣人,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对待病人,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全力治疗,给病人足够的人文关怀。只要我们真心对病人,病人也会真心对我们,这就是和谐融洽的医患关系。”惠教授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医生,传递正能量已经成为惠教授生活和工作中的习惯,他坚信自己的正能量能够影响身边的人,患者、同事、亲朋好友,他希望能把正能量传递给更多的人。

记者手记

在一次学术会议间隙,我按照会务组的安排对惠教授进行采访,是关于精准医学时代放射治疗发展的问题,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惠教授,采访开始前,惠教授笑着对我说:“昨天看到采访提纲,好好想了一下这几个问题,提前做了准备。”说着便拿出几张写的密密麻麻的草稿......采访很顺利,不得不感叹惠教授在学术领域的造诣,但最令人折服的是他对待知识的认真与严谨!我想,正因为有这样的医生,才让我们在面对疾病时,不再那么恐惧和不安。

原文刊登于《肿瘤医学论坛》1月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