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辉武:人参七禁

 医贵仁心 2016-11-24




人参


人参系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人参的根。


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肺经。


功能大补元气,补脾益肺,安神益智,生津止褐,益气生血,益肾助阳,强身延年,扶正祛邪。


主要用于治疗气虚欲脱,脾气不足,肺气亏虚,心神不安,失眠多梦,惊悸健忘等病证。



应用禁忌




1

肝阳上亢者忌用人参


人参具有益气升举的作用,凡是上逆趋势的病证都不宜用。


【病机】肝阳上亢证是指肝阴不配阳,以致肝阳不潜或肝气升发太过,阳气浮动于上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禁忌症状】如头晕,头胀,自觉有热气上冲,头痛,目赤眼花,上重下轻,行动不稳,或见面色红赤,耳鸣,耳内堵塞惑,口千舌燥者,都当忌用人参。

 



2

肺热陔痰者忌用人参



人参性微温而补益,因肺热咳嗽,痰多痰黄者容易助热生痰,故不宜用。


【举案】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早有咳去人参的告诫95条小柴胡汤证“若欬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因为人参补益肺气,在肺热壅盛,痰浊阻肺的咳嗽时误用人参不利于邪气宣散,从而加重临床症状。


【禁忌症状】故咳喘痰多或痰涎浓稠而黄,咯痰不畅,胸闷胸痛,苔黄,脉实而有力者,应忌用人参。

 


3

阴虚内热,阴不制阳忌用人参  



人参性温,对于精血不足,津液亏耗,阴虚液少,阴不制阳而生内热者不利。


【禁忌症状】故临床表现为口燥咽干,心烦失眠,潮热盗汗,尿少色黄,大便干结,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者,不可用人参,而宜改用性味甘寒的西洋参

 


4

血热上扰吐衄者忌用人参



人参性温而主升阳,故具上逆趋势的血热吐血、鼻衄,法当忌用。


【禁忌症状】血得热则行,除吐衄症状外,尚有面目红赤或发热,血色鲜红,或口渴思冷饮,舌苔黄舌质红绛,脉数等证可作辨别血热的要点,以免误用。

 


5

脾胃实邪、热邪停滞者忌用人参



人参性温,有大补脾胃之功,补益之药可能滞气敛邪


【禁忌症状】故脾胃如有实邪热邪停滞,临床表现为胃腹胀满或疼痛,嗳气,或因饮食不节而吞酸嗳腐,呕吐秽浊,大便不畅,厌食,舌苔白厚或黄腻,脉弦滑有力者均当忌用人参。

 


6

外感初起有表证者慎用人参



气虚外感宜配用人参,但外感初起,新病常以外感风寒、外感风热及外感风湿等实证为多见,如果早用人参补肺气,可能不利于宣肺祛邪外出


【禁忌症状】故凡外感初起,畏寒无汗,头痛,身痛,发热咽喉红肿疼痛,多汗而口渴思饮,脉实而有力者都不可用人参。

 


7

人参禁与黎芦、皂角、五灵脂等配伍



人参禁忌与藜芦配伍应用,为传统认为的“十八反”之一。人参不宜与皂角、五灵脂同用。在服用人参期间,不宜食萝卜、浓茶,以免影响疗效。

 





讨论





1

关于人参畏五灵脂的问题



人参畏五灵脂的说法源于北齐徐之才《药对》,明代刘纯《医经小学》收其列人“十九畏”歌诀中,流传至今,作为中药配伍禁忌之一。


后世一些医家不以为然,有意将人参与五灵脂同用,如《本草求真》说:“至云参畏灵脂,而亦有参同用以冶月闭,是畏而不畏也”。《仁斋直指方》用人参芎归汤治血胀,其中,人参与炒五灵脂同用。《温病条辨》化癥回生丹,治疗癥病、疟母、妇女痛经经闭、跌打损伤等证,人参与五灵脂同用。近年来,人参与五灵脂同用,治疗肝脾肿大(《浙江中医杂志》,1980,(1):34) 、冠心病、胃溃疡、小儿疳积等证,疗效较好(《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2,(3):53)。


药理研究表明,人参与五灵脂配伍,五灵脂并不会降低人参的抗疲劳作用,并能增加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功能等,相关研究述在进行中,似至少可以说明,人参与五灵脂不是绝对的配伍禁忌,如何谨慎地在临床运用中掌握,还有待探索。

 


2

关于人参恶莱菔子的问题



《本草集要》载:“人参‘畏萝卜’。”《中药学》教材以“人参恶莱菔子”为典型例,解释相恶的概念。


然而,清代陈士铎在《本草新编》中称:

“或问萝卜子专解人参,用人参而一用萝卜子,则人参无益矣。此不知萝卜子,而并不知人参者也。人参得萝卜子,其功更补。盖人参补气,骤服,气必难受,非止喘帐之症也,然得萝卜子,以行其补中之利气,则气平而易受。是萝卜子平气之有余,非损气之不足,实制人参以平其气,非制人参以伤其气也。世人动谓萝卜子解人参,误也。”


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也说:“莱菔子……若用以除满开郁,而参、芪、术诸药佐之,虽多服久服,亦何至伤气分乎”,都主张人参与莱菔子同用。


药理实验研究表明,莱菔子所含的脂肪油、葡萄糖、蔗糖、果糖及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都不会影响人参的主要有效成分人参皂苷、人参多糖的吸收,而且,用人参与莱菔子按1:4 饲喂小鼠,其抗疲劳、耐缺氧、抗应激的作用较单用人参为好(《中华临床中药学》) ,似可说明“人参恶莱菔子”之说难以成立



文章来源:《实用中医禁忌学》  主编/王辉武



- END -




学中医,你想要的这里都有!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01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02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03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04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05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06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07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08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09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10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11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12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13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14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15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16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17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18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19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20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21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22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23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24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25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26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27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28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29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30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31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32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33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34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35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36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37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38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39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40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41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42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43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44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45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46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47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48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49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50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51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52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53

五味学苑:伤寒论辨太阳病脉症并治54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01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02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03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04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01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02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01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02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03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01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02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03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01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02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03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04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阴阳离合论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阴阳别论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阴阳别论02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阴阳别论03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阴阳别论04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灵兰秘典论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六节藏象论01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六节藏象论02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六节藏象论03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五藏生成篇01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五藏生成篇02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五藏生成篇03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五藏别论篇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移精变气论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汤液醪醴论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玉版论要篇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诊要经终论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诊要经终论02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脉要精微论01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脉要精微论02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脉要精微论03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脉要精微论04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脉要精微论05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脉要精微论06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平人气象论01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平人气象论02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平人气象论03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玉机真藏论01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玉机真藏论02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玉机真藏论03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三部九侯论01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三部九侯论02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经脉别论篇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藏气法时论篇01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藏气法时论篇02

五味学苑:黄帝内经宣明五气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