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想有钱,是为了不再因钱受伤”|6 题浅看金钱观

 独孤求旷 2016-11-24

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对我来说它是食欲和克制:更多的钱意味着更多的巧克力,然而在超市小卖部妈妈让我挑一个我喜欢的东西时,我永远只选相对便宜的却不是我喜欢的。

在小学更高年级时,对我来说是虚荣,窘迫和羞耻:买更好的礼物给别人,提前花掉了钱饿着肚子想吃一些朋友的东西但是朋友却在炫耀食物并且让我恳求他,以及偷爸爸妈妈捐更多的款。

然后在初中和高中,对我来说是性格缺陷,自卑和举手投足的局促不安:有钱人家的孩子永远都是善意的,温柔的,我永远都在钱的问题上纠缠不休,觉得心里是阴暗的,敷衍的,没有诚意的。

而现在,当有了钱之后,生活费从一个月200变成一个月2000,我还是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还是那么的自卑虚荣窘迫, 它对我来说甚至是把上面说的那些都扩大了,我始终不能原谅自己。

钱可以买到吃的、买到衣服、买到玩具

钱意味着节俭和生存。 虽然小时候家里不是很贫困,甚者在外人看来我们家挺小康的,但由于父母从小就说我们勤俭节约就是为了培养你们,给自己形成了一个心理暗示:想要钱去满足生存之外的需求都是奢侈,是不应当的,导致后来延伸到对很多事情的渴望都是稍纵即逝。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小学六年级去小姨家,表弟表妹要去参加夏令营,我和他们全家一起去报名。小姨夫和小姨问我要不要也一起,我的第一反应是:要交钱的吧?我家没钱……小姨和我妈通电话,问能不能让我去,我妈说随我意,我那时只想要给家里省钱,这是不该花的,也自尊心很强地不要他们给我出钱,既然急得自己哭了起来,把他们都吓傻咯哈哈哈哈哈。现在想起来真是蜜汁尴尬……

从小就被教育钱只能用来温饱,包括日常耳濡目染的环境,因而不会玩乐也很压抑,有时还会冲动之下乱花钱,或者花钱的时候都没有价值观念。急需解救啊。

小时候钱是长辈给小孩的零花钱 ,可以每天拿去买糖吃。现在还记得满屋子找爷爷的身影,跟他讨五毛钱买糖吃的场景。

父母离异,从某一天开始家里条件变得很不好,长辈始终萦绕在耳边的一句话就是「钱省着点花,好好读书以后只能靠自己了」;几年买一件新衣服;拿贫困生补助被别人举报,因为曾经家里条件不差而养成了好好收拾自己的习惯,被别人在背后打报告说没有资格,哭着去找老师解释,结果还是没拿到。成长至今, 钱对我意味着尊严,能让我站在别人面前很有底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