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汉易卦气:六日七分说

 不可思议道自然 2016-11-24

汉易卦气论试图将易经六十四卦与历法结合,当中最有名且相传最久的莫过于六日七分说。

所谓卦气,是一种“值日卦”的概念,就是由六十四卦来主掌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七十二侯,二十四节气,十二个月,甚至到一年的每一日每一时。

六日七分说

六日七分说最早记载于《易纬》,据说这是源自于孟喜易。

《易纬?稽览图》:

甲子卦气起中孚,六日八十分日之七。”郑康成注:“六以候也,八十分为一日之七者,一卦六日七分也。

《易纬?是类谋》:

冬至日在坎,春分日在震,夏至日在离,秋分日在兑。四正之卦,卦有六爻,爻主一气(共主二十四气),余六十卦,卦主六日七分,八十分日之七。岁有十二月,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六十而一周。

简单说,一分就是1/80,七分就是7/80,六日七分就是6又7/80日。意思是说,每一卦值6又7/80日,差不多是一卦值六日又多一些些,一爻大约就是值一日。

这个数字是怎么算出来的?

64卦中震兑离坎四正卦并不值日,而是主掌二分二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四卦共二十四爻则分掌了二十四节气。除却四正卦之外,其余的60卦分别主掌一年的365又1/4日。六日七分就是这么算出来的:

(365又1/4)÷ 60 = 6又7/80

后来有人将这些卦的值日画成了圆图,一年365天什么卦什么时候值日可以一目了然,这也是李溉所传的“六日七分图”。以下第一张图为李溉的原图,第二张图则是根据李溉卦气图以电脑重绘者。

浅谈汉易卦气:六日七分说

浅谈汉易卦气:六日七分说

在六日七分图上,从最内几圈可见四正卦共二十四爻,各爻分主一个节气。

从最外圈则可见一个月大概会有五个卦在值日,这五个卦各别有其官爵,分别是侯、大夫、卿、公、辟。

六十卦的值日到底根据什么规则来安排,不得而知。但若将十二个辟卦抽离出来,则可看出清楚的卦气发展规则。这十二个辟卦又称“十二辟卦”、“十二消息卦”。相关概念可参考这篇文章。

辟是君、主、法的意思。十二辟卦就是十二君卦之义。

易林值日

在六日七分图里,四正卦并不值日,而是主掌二十四节气。所谓的值二分二至,主要是就节气上来说。例如“冬至日在坎”意指冬至日开始由坎卦主管接下来的六个节气。

汉人焦延寿(焦赣)的易林值日与六日七分图颇像,和六日七分图的最大差别,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当日,震、离、兑、坎四正卦都分别要值日一天。而其余六十卦则是每卦值约6日,差不多是一爻值一日。

易林值日表可参考这里。

至于易林值日与焦氏易之间的关联则充满了悬疑,特别是该值日法和《易林》一书的关系?

较通行说法是这样的:使用《易林》占时,当用值日卦。例如假设在6月9日当天起卦,得同人卦。当天节气为芒种,大有值日,就翻到《易林》的“大有之”,然后找到同人卦,亦即“大有之同人”,然后以“南国盛茂,黍稷醲酒。可以享老,乐我嘉友”为占断。

但也有人认为《易林》的起卦法与周易相同,然后直接从本卦查到之卦。也就是说,值日法和《易林》起卦无关。

其他的值日

关于卦气值日之说,黄宗羲《易学象数论.卦气》所论甚详,以下依文说明:

六日七分之说相传最久,其余卦气皆自后起。

有自干至未济,并依易书本序,以一卦直一日,干直甲子,坤直乙丑,至未济直癸亥,乃尽六十日,六周而三百六十日。四正卦则直二分二至,坎冬至,离夏至,震春分,兑秋分,不在六十卦轮直之列者,焦氏之法也。

有以乾坤坎离四卦为橐蘥,余六十卦依序卦一爻直一时,一月有三百六十时,足其数者。又以十二辟卦,每卦管领一时,魏伯阳之法也。

干起甲子,坤起甲午,每卦直六月者,京房之法也。

【翻译】关于卦气值日的说法里,以“六日七分”说相传最为久远,其他的卦气理论则都是后起的。

有的是从乾卦到未济卦,完全依照世传本《周易》一书的卦序,以一卦值一日,由乾卦值甲子日,坤卦值乙丑日,到未济卦值癸亥日,如此六个周期就是三百六十日。(按:该理论应该是以震兑离坎四正卦不值日来计算,其余60卦配六十甲子日,60x6=360。)四正卦则值二分二至,也就是春分、秋分(二分),和夏至、冬至(二至)。其中坎卦值冬至,离卦值夏至,震卦值春分,兑卦值秋分。四正卦不在六十卦轮流值日的行列里,这里所用的是焦延寿(焦赣)的易林值日法。

也有以乾坤坎离(先天八卦图中的四正卦)为橐蘥的,其他六十卦依《周易》的卦序,一爻值一时,一个月有三百六十时,刚好就是60卦x 6 爻/卦 = 360爻的数。(按:一个月有30天,每天有12个时辰,因此一个月= 30 天 x 12时/天=360时)。然后还有以十二辟卦每卦管理治理一个时辰的,这是魏伯阳的方法。

黄宗羲所言,简单来说,六日七分说是卦气理论最为古老的。而除了以六日七分为基础的值日法之外,另外还有直接以《周易》卦序来安排值日、值时的。

(台湾易學網作者:郭和杰)

本堂编辑文章与图片,仅从学术角度印证周易五術学之应用及起到传达信息之目的,丝毫没有任何意图与偏见,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若阅读者有需了解更加详尽专业知识请与专业导师联系,以获得相应帮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