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可】卦气说试论

 易学的探索 2018-08-28

【摘要】

本文通过对学界所见关于易学卦气说的定义及所见相关传世文献,对卦气说进行了明确定义,认为卦气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关键处是对“气”的理解,通过分析认为“气”即是指阴阳二气,从而对卦气说的进一步探究做好准备。

 

【关键词】

卦气 阴阳二气 时间

中图分类号:B221.99   文献标识码:A

 

 

《新唐书·律历志》载“十二月卦出于《孟氏章句》,其说《易》本于气”于是孟喜有卦气说。京房发挥并完善之,汉家讲易多涉此法,并成为象数易学之一重要理论。论者阐述卦气说意涵你,探求卦气说源起,皆由此而起。然古今以来,轮卦气渊源者多,结论却莫衷一是。尤其今年出土文献渐丰,于卦气说源头益发分歧。究其缘由,实是对卦气说定义尚不统一,纷争自此而始。本文欲对卦气说已有定义做一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什么叫做卦气说做一界定。

 

 

今所见卦气说定义约有以下几种:

朱伯崑先生以为“以《周易》卦象解说一年节气变化,即以六十四卦配四时,十二月,二十四气,七十二候,这就是所谓卦气”①这个解释可谓对汉易卦气说

 





 



①朱伯崑《易学哲学史》,北京:昆仑出版社,2005年,第130页。

 

的一个高度概括,也一直为学术界所认可。但是正是由其高度的概括性,在卦气说问题的细节上并不能顾及到,例如“卦气”的“气”该如何理解?这一问题无法阐释清楚并不能算是对卦气说的很好解释。

梁伟弦先生注意到这一问题,在它看来“卦气是特指汉人的这套具体的以易卦与历法之节气相配的体系。”①在梁先生看来卦气说的原理与阴阳二气之运行消长有关,“但汉人所谓卦气已不是模糊的泛指阴阳二气,而是以易卦与之相配的节气之气”。梁先生此说对于“卦气”之“气”的概念进行了等价细化的界定,即“气”便是气节。如果说朱先生上以为“气”兼具象征时间的历法与气节双重定位的话,那么梁先生便只取气节之意。梁先生此说不仅是要对卦气说进行明确的界定,更是希望通过卦气说“气”的界定来支持他对卦气说渊源的探索,即卦气说必然是在二十四节气完全形成的西汉时期方才形成。相同的,林忠军先生也认为“(卦气说)按照一定的规律,将《周易》卦爻与四时、十二月、二十四月节气、七十二候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套融《周易》与历法为一体的易学理论。因说《易》本于历法中的节气,故称卦气”。②同时认识到这一问题的还有台湾学者江弘远先生,江先生说“所谓‘气’,以位之空间概念来说,即天候所含的湿度、温度、引起风或声音的传递,维持在某种特定之波动状态,这种特性足以反应在人事的影响上,以时之阶段概念来说,日夜所含的湿度、温度相异,故差别时段有不同律动状态的气,对人事的影响也明显与差别。……按照《易》家不同之理解,其创制模式的时间阶段各有不同,长则一卦直半年期,或一卦值一月期,短则一卦值六日期或一日期,以卦配合天道节气,更可凸显出地道形式各阶段性人事物之相异状态,此级称之为‘卦气’。”③江先生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对“气”的概念进行了颇具科学意味的界定。不同时空状态下的气对人事的不同影响,而节气作为划分“气”的不同阶段,其与易卦的结合可以凸显“气”对人事的影响。这样看来,江先生的观点与梁先生并无太大差别,不过更加强调了卦气说的功用性。

 

 


①梁韦弦《汉易卦气学研究》,济南:齐鲁书社,2007年第3页。

②林忠军《象学易学发展史》,济南:齐鲁书社,1994年,第55页。

③江宏远《先秦汉魏以来音律卦气占学史观》,收录于林庆彰主编《中国学术思想研究辑刊》第九编第六册,台北: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0年9月,第2页。

除以上明确定义外,尚有其他较隐晦之论。廖名春先生早在《帛书<易传>

象数学探微》一文中,提出帛书中蕴含两种卦气说:一是以《损》《益》卦为代表的“原始状态的朴素的卦气说”另一个是《忠》篇种八卦配八方物候的卦气说。①“原始状态的朴素的卦气说”即帛书《要》篇“《益》之为卦也,春以授夏之时也,万物之所出也,长日之所至也,产之室也,故曰《益》。授者,秋以授冬之时也,万物之所老衰也,长(夕)之所致也,故曰(《损》)”所论。究廖师之意,以易卦与四季配合即可看做是卦气之说。这里的易卦可以是两卦,也可以是多卦,而表示季节的气,可以是四季,也可以是十二月、二十四节气等。这一点在廖师讨论坤卦卦名起源问题是也再次得到证实。②显然廖师对于卦气说的看法更加宏观且不拘成法。基本上承认马王推帛书中有卦气说的学者都可看作承认了这一点。③

此外,刘彬先生在分析易纬中的卦气思想时也有精彩论述:《乾凿度》卷上八卦卦气说,是八卦与岁时空间相配纳的一种象数体力。在时间上,它以一年三百六十日八分,一卦用事四十五日。又以八卦之位,为四正卦,其余四卦主四维之位,为四维卦。……可推知八卦卦气的配纳是八卦之象与一岁阴阳二气之理的精密契合,亦即象理合一,此即“阴阳之体定”。亦即“《易》以道阴阳”的本质。④刘先生以八卦卦气说为例戳除了卦气说的本质在于八卦之象与一岁阴阳二气之理的精密契合,也可开始其对卦气说的一种理解和定义。显然,这里刘先生不再将“气”仅仅理解为气节,而是将其上升到阴阳之气的范畴。当然,遗憾的是刘先生并没有对一个广义的卦气说进行界定。

显然,易家在卦气说定义上的分歧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卦气说之“气”

 

 


①廖明春《帛书(易传)象数探微》,载《汉学研究》第十三卷第二期,1995年12月。

②廖明春《坤卦卦名探源——兼论八卦卦气说产生的时代》,载《东南学术》,2000年第1期。

③这方面的论文有连邵名《长沙楚帛书与卦气说》、刘大钧《今帛本卦序与先天方卦及卦气说的在探讨》、梁韦弦《帛书易传<要>篇透漏出的卦气知识及其成书年代》、刑文《帛书<周易>与卦气说》、刘彬《论帛书<要>篇<损>篇<益>说的两个问题》、井海明《简论帛书<易传>中的卦气思想》等。这其中只有梁韦弦先生持异论,否定马王堆帛书卦气说在证明卦气说产生年代的上的价值。

④刘彬《<易纬>八卦卦气思想初探》,载《周易研究》,2004年第6期。

究竟是指节气,还是指阴阳二气;二是,若将“气”当气节看,此“节气”是否一定是完备的二十四节气;三是,卦气的“卦”究竟是当以六十四卦之全体看,还是以部分卦看。此三点为解决卦气说定义之枢要。然而这三个问题我们几乎都无法找到直接的文献证据,这就需要我们运用逻辑思维疏通证明之。

 

 

卦气于文献所见,概念实不统一。《汉书·谷永传》是正史中首次出现“卦气”一词,其所谓“籍税取民不过常法,宫室车服不踰制度,事节财足,黎庶和睦,则卦气理效,五征时序……峻刑重赋,百姓愁怨,则卦气悖乱。”①观其上下文,这里的“卦气”是谷永用以表征天人感应的符示,意即“风雨寒温”是否各适其序,也即“卦气”指的是一年中各时节气候的发生顺序,用朱伯崑先生的话说就是“此说则成了规定气候变化的一种图示”②,实则与易卦关系不大。

《易纬·稽览图》有“甲子卦气起中孚”一句,卦气显然指的是具体的“阳气”。郑玄注曰:“卦气,阳气也。中孚,卦名也。中者,和也。孚者,信也。经言,中孚豚鱼,言庶人养也,举庶人言之,其所养微也。言微阳生于坎,而为雷声尚未闻于人,而知于律历俞助作也。”③知,“卦气”可作阴阳二气之阳气之意。

于易学卦气说最具权威性的说法是《新唐书·律历志》一行关于孟、京卦气说的论述,这也是后世讨论汉易卦气说,尤其是孟喜卦气说最为倚重的资料,其文如下:

十二月卦出于《孟氏章句》,其说《易》本于气,而后以人事明之。京氏又以卦爻配期之日,坎、离、震、兑,其用事自分、至之首,皆得八十分日之七十三。颐、晋、井、大畜,皆五日十四分,余皆六日七分,止于古灾眚与吉凶善败之事。至于观阴阳之变,则错乱而不明。自《乾象历》以降,皆因京氏。

 


①[东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汉书》第八十五卷,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6月,第3467页。

②朱伯崑《易学哲学史》,北京:昆仑出版社,2005年4月,第216页。

③[东汉]郑玄注,常秉义编《易纬》,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年10月,第88页。

当据孟氏,自冬至初,中孚用事,一月之策,九六、七八,是为三十。而卦以地六,候以天五,五六相乘,消息一变,十有而变而岁复初。坎、震、离、兑,二十四气,次主一爻,其初则二至,二分也。坎以阴包阳,故自北正,微阳动于下,升而未达,极于二月,凝涸之气消,坎运终焉。春分出于震,始据万物之元,为主于内,则群阴化而从之,极于南正,而丰达之变穷,震功究焉。离以阳包阴,故自南正,微阴生于地下,积而未章,至于八月,文明之质衰,离运终焉。仲秋阴形于兑,始循万物之末,为主于内,群阳降而承之,极于北正,而天泽之施穷,兑功究焉。故阳七之静始于坎,阳九之动始于震,阴八之静始于离,阴六之动始于兑。故四象之变,皆兼六爻,而中节之应备矣。①

此段除少部分论京房卦气说,其余皆孟喜卦气说内容。清儒惠栋据此做孟长卿卦气图如下:

 

 QQ截图20170530203040.png

 

 QQ截图20170530203101.png


                                                 


 

两图或可合一,今所见京房卦气图即是。孟喜卦气图,内三圈即四正卦配二十四节气图,外一圈为十二辰图,表示十二月,最外一圈为六十卦配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六日七分图,其外第二圈公辟侯大夫卿,按朱伯崑先生解释以十二消息卦为辟卦,屯、小过、需、豫、旅、大有、鼎、恒、巽、归妹、艮、未济为十二候卦,其他卦分别为公、卿、大夫卦……此说自然是本于惠栋卦气图得之,然而观一行之论,并无此论④。孟喜之说如此,后人京房、易纬等卦气说以此为准,或有增益,今列表如下,以观三者之大概异同:


四正卦说

十二消息卦说

六日七分说

其他

 

 

坎(冬至)、离(夏至)、震(春分)、兑

(秋分)一爻配一节气,初爻在分、至

复(子)、临(丑)、

泰(寅)、大壮(卯)、

夬(辰)、乾(巳)、

姤(午)、遁(未)、

否(申)、观(酉)、

剥(戌)、坤(亥)

 

坎、离、震、兑

主四时,其余六十卦配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日,卦主

六日七分。自冬至

初,中孚用事。

 

 

坎(冬至)、离(夏至)、震(春分)、兑(秋分)一爻配一节气,初爻在分、至

  复(子)、临(丑)、

泰(寅)、大壮(卯)、

夬(辰)、乾(巳)、

姤(午)、遁(未)、

否(申)、观(酉)、

剥(戌)、坤(亥)

  六十四卦配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日,坎、离、震、兑各得八十分日之七十三;颐、晋、井、大畜各得五日十四分;其余五十六卦各得六日七分

六卦(坎、离、震、巽、艮、兑、每卦初、四两爻各配两节气)配二十四节气说

建候说

积算说

 

坎(冬至)、离(夏至)、震(春分)、兑(秋分)一爻配一节气,初爻在分、至

复(子)、临(丑)、

泰(寅)、大壮(卯)、

夬(辰)、乾(巳)、

姤(午)、遁(未)、

否(申)、观(酉)、

剥(戌)、坤(亥)

坎、离、震、兑

主四时,其余六十卦配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日,卦主

六日七分。甲子卦气起中孚;坎、离、震、兑各得八十分日之七十三

四正思维说

(震、巽、离、坤、兑、乾、坎、艮八卦配八方,二、四、五、六、八、十、十一、十二月,三百六十日)

八卦卦气说

 

赖一行、惠栋之功,今可见卦气说大概。上述诸家说“卦气”之义,实是由此而起。单论孟喜卦气直说,“其说《易》本于气”,指节气还是阴阳二气似不好说,其后论述“坎、离、震、兑”四卦以二十四节气解之,可见“气”指节气;然而,从“坎以阴抱阳,故自北正,微阳动于下,升而未达,极于二月,凝涸之气消”等句的论述看,此“节气”背后是指阴阳二气,这也是以阴阳符号为标识的易卦与节气暗合的原因所在。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隐然可见卦气说的“气”有阴阳二气的含义,然而与节气、月份等时间系统也脱不了联系。实际上,单纯从孟喜、京房建构的卦气学的理论框架来看,传统以卦气说为易卦与节气历法的搭配的说法并没有问题,尤其是历法节气与阴阳二气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郑文光先生认为古代阴阳时空观念是按照阴阳—东西—四方—四时这样一条思想发展线索进行的①。作为阴阳二气的阴阳虽然未必会早于四时的创立,但是至迟在春秋时期已经与时间结合在一起。《国语·周语》伯阳父解释地震之时曾说:“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气,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镇阴也,阳失而在阴,川源必塞”② 足见当时阴阳二气已经有了一定的运行规律,至《管子·乘马》云:“春

误混入孟喜之说,谬矣。秋冬夏,阴阳之推移也;时之长短,阴阳之利用也;日夜之易,阴阳之化也。然则阴阳正矣。”《形势解》云:“春者阳气始上,故万物生,……冬者,阴气毕下,故万物藏”①,显然阴阳二气已经与时间结合起来。或有言《管子》一书晚出,但从二篇之思想并结合《国语·周语》之言看,并非显得与时不宜。彭华先生即怀疑他出于春秋晚期时人之手②。再有《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载:“二十八年春,无冰。梓慎曰:‘金兹宋、郑其饥乎?岁在星纪,而淫于玄枵,以有时菑,阴不堪阳。’”杜预集解云:“星纪在丑,斗牛之次。玄枵在子,虚危之次”。服虔云:“岁为阳,玄枵为阴,岁乘阴,进至玄枵,阴不胜阳,故温无冰”③。可见阴阳已经与十二支同名的十二辰相关联,其与象征时间的十二支的联系是不可言喻的。

阴阳二气既可以表示时间四时节气,而阴阳二气与易卦之关系自不待言,从此开启时间与易卦结合的可能性。杭辛斋先生对于易卦与气的关系曾进行过精致的概括,他说:“气者,即天地阴阳之气。故一曰气始,二曰形始,气居于形之先,形包于气之中,流行不息,运化无穷,大无外而细无间,皆气之所周也。然气不可见,故显之以象,而节之以数,析之以理,言理言数言象,皆所以言气也。固不仅为卦气,卦气但以明一岁四时七十二候之序耳。五行者,所以别气之刚柔,干支者,所以明气之盛衰,纳甲以象气之交错,纳音以尽气之变化。而出去内外,节以制度,捷在于数,故明乎数之理,象与气可坐而致焉。”④天地之间充斥阴阳二气,有气才有形有物,万物终亦可化为气。为了表现无形的气,才有了象,并以数度节之区分,此间潜在规律即是理,这就有了类似宇宙论的阐释,所不同者是将气与象与数与理做一内在关联的探索,按杭先生之义,究其根本皆是“气”。这不仅表现的是杭先生的宇宙观也是其对易学的理解,即象数易学实在是建立在气论宇宙观的基础之上,以气作为根本,所以卦气之气根本上是阴阳二气;干支所表之时间根本上是阴阳二气的流转盛衰;五行所表之不同元素形态,根本上是气的刚柔差异;纳甲所对应的易卦与干支只是象征气在一日之内的交错转换;纳音所表示的易卦与声音只是形象表达气的强弱变化。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数的节制和统领,正如卦气说以一卦纳期之不同搭配,纳甲一卦纳干支之不同即如是观,其表示之象与气自可明了。

因此笔者以为,卦气说症结当作此解:卦气说有广义、狭义之别。广义上讲,卦气指的是时间系统与易卦的搭配,而时间系统的具体表现方式是阴阳二气的消长流转,若定格在某一时间点,则是阴阳二气的存在状态,若从某一时间段考察,则是阴阳二气的消长变化,这里涉及到一个阴阳二气动态和静态的关系问题,我们姑且总称为阴阳二气,其影射在易卦上便是阴阳爻象的变化,这里的气指的是阴阳二气,而其内容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卦气说,甚至纳甲、爻辰皆在此列;狭义的卦气说是就汉人,尤其是京房之后形成的卦气说理论框架而言,以正四卦说、十二消息卦说,以及六十卦配一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的六日七分说为主要表现方式。这一方面便与纳甲、爻辰等象数学理论区分开来。显然,狭义较之广义只是更加具体,更加形象。所以黄元炳先生解释卦气图之名,认为“举卦气一名己可括诸家所定之名。在内即此一图名之为爻辰,名之为消息,名之为旁通,亦无不可者,但卦气名其全体,其余皆名其一曲”①。实因其理论本质的一致性所致。

至此,我们理解“卦气”之气实质是指阴阳二气,那么就广义角度说,由阴阳二气表达的节气也就不必定要等到二十四气尽数齐备之后方能与易卦相结合;同样,也未必是六十四卦尽数与节气相结合方能称之为卦气,这两点我们从帛书《要》篇以及《说卦传》尽可得观。如此,将卦气说的形成局限于汉代似为不妥。同时,上文提到的《汉书·谷永传》、《稽览图》中卦气说也可得到解释:阴阳二气流转可造成气候风雨寒温的变化,而取“卦气”偏正之义解为阳气亦无不可。实际上,以“卦气”之为阴阳二气,并非没有先贤论述,李零先生在《中国方术概观·杂术卷》中列《卦气部》,其论卦气之义说:“卦气即用《周易》卦象标志气。气,此处即指阴阳二气的消长运行。古人认为,是阴阳二气在一年之中的此消彼长,决定四季代换、万物荣落,因此也决定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阴阳二气消长正常则春温夏热秋凉冬寒,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天下太平。不然,若冬雷夏霜,疾风暴雨,则被认为是阴阳不和,不正常。其原因,被认为是君主行政之失。于是就进行占卜。”

就狭义角度的卦气说来说,有一点必须要补充进来,尽管卦气说理论构架上凸显的是年时节气与易卦的搭配,但哪怕是在汉代之时,学者对卦气说理论的运用实在也是在运用易卦与阴阳二气消长的联系。例如《周易集解》引马融解释乾卦初九爻辞说:“物莫大于龙,故借龙以喻天之阳气也。初九,建子之月,阳气动于黄泉,既未萌芽,犹是潜伏,故曰潜龙”。《周易正义》序引郑玄解释“反复其道,七日来复”说:“建戌之月,以阳气既尽:建亥之月,纯阳用事。至建子之月,阳气始生。隔此纯阴一卦,卦主六日七分,举起成数言之,而云七日来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