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家讲堂】刘梦芙:传统诗词创作的意义与基本方法

 WENxinHANmo 2016-11-24



著名诗人刘梦芙先生

做客同济大学闻学堂

主讲“传统诗词创作的意义与基本方法”

 

2016年11月22日下午,在同济大学图书馆十楼闻学堂,著名诗人、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员刘梦芙先生为大家带来了题为《传统诗词创作的意义与基本方法》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由同济大学诗学研究中心主办、同济大学闻学堂协办,同济大学教授、诗学研究中心主任刘强教授主持。

 

刘强教授在开场介绍中表达了试图沟通新诗和旧体诗的愿望。他认为,诗无新旧,只有好坏。同济大学诗学研究中心自2012年创办以来,既邀请过新诗界的著名诗人,也邀请过古典诗学的专家来讲学,这一次邀请当代旧体诗的名家刘梦芙先生,依旧是在贯彻并实践会通古今、弭合新旧的诗学理念。

 

刘梦芙先生首先讲了传统诗词创作的意义。认为传统诗词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和雅正品格。诗文虽然在经史子集四部中的集部之中,但诗的源头《诗经》、《离骚经》又都被成为经。中国的诗歌中融入了儒家的义理,引人向上、向善,因此贯穿了儒家的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决定了诗歌的雅正品格。诗歌的内在精神和外在辞藻都要求雅正。学作诗首先要学做人,人品决定诗品。只有贯彻了儒家人文精神的诗歌才能传之久远。而新文化运动以来,主流文学史的写作,似乎现代诗占据了诗歌发展的主流地位,遮蔽了旧体诗词创作长盛不衰的事实,这其实是1949以后文学史建构出来的假象。实际情况是,在民国时期,传统诗词的创作才是主流,产生了许多的一流诗人,创作了大量的传统诗词作品,且在抗战时期达到了一个高峰。在民国时期,新诗的写作在旧体诗人看来就像一个幼稚的小孩子。 

刘先生还说,古今之辨事实上隐含着中西之辨。有人认为陈寅恪先生提出“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是因为他在欧洲留学时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才提出来的。其实,中国儒家思想中本来就有非常丰富的关于人格独立、精神自由的观点。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又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儒家一直教育我们要做一个独立的人,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君子,乃至圣贤。儒家的诗教主张温柔敦厚,并不是一味地顺从。在社会动荡、政治黑暗的时期,诗人能挺立其人格,敢于批判社会的黑暗面,这才是真正的温柔敦厚。而一味的顺从、温顺,不叫温柔敦厚,而是乡愿。孔子说,乡愿,德之贼也。温柔敦厚包含了一种扬善抑恶的精神。孔子做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就体现了这种精神。

 

1949年以后一直到文革时期,传统诗词创作进入了一个低潮。文革结束前,周恩来总理去世的时候,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以旧体诗词创作最多。当时流传最广的一首诗是:“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这是因为传统诗词短小精悍,便于流传。

 

1978年以来,传统诗词创作复苏。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全国传统诗词社团就有上千家,刊物上千种。到了本世纪初,互联网为传统诗词的创作和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其中很多作者是理工科出身的,也有很多自由写作者。

 

说到诗词研究,刘先生说,传统诗词的创作能力对古典文学的研究有重要的帮助作用。很多古典文化的研究大家同时也是传统诗词的创作大家。程千帆等前辈也都提倡古典文化的研究者要学会写作传统诗词。只有通过创作的经验,才能对传统诗词的美感有更深刻更精微的体会。也才能在研究的过程中避免把西方的文学理论生搬硬套用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上。因为这种生搬硬套式的研究,终究是雾里看花、隔靴搔痒,与中国古典的本体毫不相干。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现在图书市场上很多诗词鉴赏类的书籍,好诗没有选上,一些写得一般的诗却被选中了,而且阐释得天花乱坠、煞有介事。鉴赏力的低下,正是不懂得传统诗词创作的结果。

 

成为一个大诗人需要很多的条件,如天分、学养、丰富而独特的人生阅历。我们学习传统诗词创作并不是都要成为大诗人,而主要是用诗词来陶冶自己的情操,净化自己的心灵,让我们的人生多一些诗情画意。

 

关于传统诗词的创作方法,刘梦芙先生认为:首先,要大量阅读前人的著作,精读与博览相结合,诵读与习作相结合。要写好旧体诗,需要掌握大量的“词汇”,因为我们的情感毕竟需要用语言来表达。前苏联有位作家说,几粒小小的金子是从几吨沙子中提炼出来的。


 

其次,学习传统诗词写作,入门要正,取法宜高。要选自己喜欢的大诗人,认真通读其全集,而不要读选集。一个作者的选集或者一个时代的诗歌选集,体现的只是编选者的品味和眼光,读全集才能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这位诗人。另外,还要多读诗歌以外的其他经典,如四书五经,前四史等。诗歌所表现的价值观、义理就是从经典里来的。一首好的诗歌需要有诗人把他自己的精神和生命灌注其中,而不仅仅是作为雕虫小技的文字游戏。读诗要读大家、名家,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因此要选择公认的大家名家的集子来读,用一流的文字来充实自己的大脑和心灵。

 

再次,学习传统诗词写作,需要严守格律。传统诗词中的近体诗写作,要用平水韵的106韵部。古代的语音与现代语音不同,普通话中有一二三四声,古音则有平、上、去、入四声。普通话中没有入声,因此完全用普通话的音韵来写旧体诗的话,就有会产生不和谐的音韵。普通话是一种交流的工具,而诗词韵律则是一种艺术。在进行艺术创作时,要遵循艺术创作的规律,用古代的平水韵,而不是用做为交流工具的普通话的音韵。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昆曲是用方言演唱的,如果改用普通话来演唱就完全没有昆曲的味道了。

 

刘先生说,传统诗词体现了一种声色之美。这就涉及到传统诗词的吟诵与设色。杜甫诗云:“新诗改罢自长吟。”吟诵是古代诵读诗文的一种特殊的方法,介于朗读和歌唱之间。刘梦芙先生还现场为大家吟诵了杜牧的《清明》和《寄扬州韩绰判官》,令在座的听众击节赞叹。设色,是指传统诗词的创作注重词语的色彩,也称藻彩。如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和清泉就体现了一种色彩的美。李商隐的“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也有色彩之美。

 

在关于诗词的创新问题上,刘先生认为,文学只有优劣之分,而无所谓新旧。如果所有的东西都强调创新,就会出问题。中国传统文化也提倡创新精神,《诗经》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以复古来开新,贯通古今的。新旧一体,以传统为基础。评价文学成就的标准是真善美的完美统一,而不是新。新不等于真,也不等于善,更不等于美。有的新也可能是邪恶的。真的也不一定是善的,要以善来统领真,合乎善的真才是值得追求的。美也要合乎善,不合乎善的美,也只是风花雪夜式的雕虫小技而已。

 

在互动环节中,刘梦芙先生回答了学生提出的关于江西诗派的拗体问题。讲座整整进行了两个小时,在听众们的热烈的掌声中圆满完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