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京官的工资条, 你想知多少?#UC订阅号#

 丧家犬 2016-11-24

所谓“京官”,顾名思义就是在京师担任职位的官员,主要是指在中央机关工作的中下级官员,比较像咱现在的在中央任职的基层公务员的角色。忍不住八卦了,这些官员的工资到底有多少?来来来,搬好小板凳排排坐,小编来扫盲了。



经常看宫廷剧的小伙伴就知道,官员上朝都得打扮得人模人样,人靠衣服马靠鞍,所以他们的服饰大都华美,这不仅是中央机构形象上的要求,最主要的是他们要向别人展示:快看呀,我这衣服老贵老贵了,又长膘了的我这布料钱又加了,快看呀,我有钱。所以,具有求知精神的小编扒出了担任大清户部江南司郎中一职的李慈铭的工资条:

四月十六日,春夏两季俸银45两;

五月初三,养廉银10两;

八月初十,秋冬两季俸银80两;

十一月初五,糙米约1200市斤。

这位典型京官系统官员一年的俸禄为135两银子和1200市斤糙米,我们假设他每天只开支一两银子,咱们这位江南司郎中一年中就得有七个多月的时间挨饿,厉害了,我的郎中,你居然还活着。再想到清代流行的一句谚语“京官穷,穷京官”,这鲜衣怒马的背后竟如此的凄惨,京官真“穷”。



咱也都知道,基层公务员的工资也不高,那么,为什么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人人都挤破了脑袋想进中央任职呢?

报告!地方官有话要说。


官方的工资条能看出来京官的工资确实很低,可是,你听说过有哪个京官被饿死的吗?所以,深挖了一下,竟真找到了李慈铭的另一份收入单:

礼金418两;

印结银346两;

捐银、团拜银:198两;

天津问津书院束修:1115两

……

这些非工资收入竟超过了2000两。

“大树底下好乘凉”这板上钉钉的道理再一次被印证了,京职身份和地位的特殊性,这些京官人际广布并且能获得大量的信息,这使得大多地方官都处心积虑地巴结他们。俗话说“吃人家嘴软,拿人家手短”,就有了“信息费”和“保护费”等等名目的礼金,再者就是,来京师做生意的同乡商人收到京官的招待,他们也是要揩一把油的。

有权就有钱,话糙理不糙。把参照物换成寻常百姓,京官的工资收入足够他们过富裕的生活了,职位之便能让他们获得这么多额外收入才是人人对京官翘楚相盼的原因,更何况那时候京官收取地方官的礼金并不是违规犯法的事。


欢迎关注我的UC订阅号:蜜罐
微信公众号:蜜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