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际礼仪的概念与基本原则

 老玉米棒 2016-11-25

国际礼仪的概念与基本原则

张明明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国际政治研究室主任

大家好,今天我们开始做国际礼仪课的讲解,今天是第一节,作为第一节呢,我们也像许多课程那样,要从国际礼仪的概念和基本原则入手,以这个呢作为开启国际礼仪之门的一把钥匙。

一、国际礼仪的概念

    下面我们首先解释一下国际礼仪的概念,什么是国际礼仪?国际礼仪的含义是什么?首先我们看礼仪二字的礼字,这个礼字呢,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呢?表示的是他人的敬意、尊敬、尊重,敬重等等。而这个仪字呢,它表示的是外在的形式、方式、样式、模式、式样,都是一个意思等等。那么礼仪二字,组合成的意思是什么呢?一句话,就是对他人表示尊重的方式,那么国际礼仪,国际礼仪呢,就是在国际场合,也就是国与国之间的人们相互表示尊重的方式、意识、形式等等。那么这种尊重他人的形式呢,是多种多样的,小到一句谦辞敬语,大到国家恢弘的仪式,都可以包括在内。咱们举一个例子,有一次周总理去见外宾,这个负责礼宾的这个负责人见到总理来了就说总理人们都到齐了,那么我这就去叫外宾进来吧,总理一听,这马上就觉得,你看你怎么能叫去叫外宾进来呢?应该是去请外宾进来,叫和请这就一字之差,但是他体现出总理对外宾的尊重,这就是国际礼仪。当然这是小的,那么说到大的,你比如说如果是国家元首来访问,那么这个国家就要举行恢弘的仪式了,那就不是说一句两句这个谦辞敬语了,你首先你就得铺红地毯,你就要升国旗奏国歌,还要鸣礼炮,还要检阅三军仪仗队等等,这都是比较大的仪式,另外你比如说大使到每一个国家去上任,他要递交国书,国书,这也是一个重要的礼仪形式。

    那当然了,我们一般是讲前面说的这些小的礼仪形式,我们一般是给他说成是礼节,礼节,你像敬个礼、鞠个躬,问个好、握个手,这个都属于礼节,比较小的礼仪小事。那么大的像后面我们说的这些国家层面的这些仪式,一般我们才把它说成礼仪,礼仪。这是比较严谨的概念来说。从广义的说对所有的这一切都可以叫礼仪,狭义的,前面那叫这个小的叫礼节,大的才叫礼仪,就是这个意思。那么现代国际礼仪呢,他是源自近代的欧美国家,我们现在所说的国际礼仪,他是和古代的那些礼仪还是有区别的,现在是讲,现在适用于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是讲的现代国际。那么他是在欧洲国家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通过改革、改造,中世纪欧洲封建礼仪的基础上形成的,当年英国也进行过礼仪改革,法国,尤其是法国,尤其是拿破仑时期,进行了力度比较大的对封建时期的这个礼仪形式,宫廷礼仪形式进行了改革。但是我们说呢,现代国际礼仪,还不能说它是,不能把它等同于是西方礼仪,这两个之间不能划等号,尽管他有很多联系,但是不是等号,那么只有那些被大多数国家所接受,所认可的西方礼仪,后来才成为国际礼仪,这是我们要注意把握的一点。

你比如说握手礼仪,这个握手礼仪原则西方现在已经被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所接受,这个自然它就是成为了国际礼仪。那么你像有的礼仪,你比如说吻手礼、贴面礼,或者是吻面礼,或者拥抱礼等等,这个在世界有一些国家尤其在东方国家,并不具有广义的这种普遍的适用性,所以这个一般的说还应该说还是西方礼仪。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国际礼仪也在不断的融合世界其他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礼仪、礼节,你比如说现在中国的筷子,中式的旗袍,中餐、中国茶等等,这些呢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世界其他国家地区,包括西方人所加以选择了,另外你看在美国,就华人之间有一个中式的问候语就是好久不见,用英语表达就是Long time no see,这完全是一个种式的,按照中国语言的顺序表达的英语。现在这句这个表达语呢,实际也被美国人也接受了,美国人也这么问,见面了他就说Long time no see,这个言简意赅,比原来英语的表达,我好长时间没见你了,那个句式比较长,比那个这个简洁,所以也被美国人接受,因此我们说呢,随着国际礼仪这个适用性越来越广,越来越具有普遍性,所以我们应该把这个国际礼仪视为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而不是西方国家的专利,这是我们对国际礼仪的这种概念简单的解释。

二、国际礼仪的基本原则

(一)主权平等原则

    下面讲一下国际礼仪的基本原则,第一个原则首当其冲的第一个原则就是主权、平等原则,主权平等原则呢,就是国家不论大小,一律平等,这一条是国际法基本原则之一,已经被写入联合国的宪章,也是联合国建立的一个基石,那么各国之间的交往呢,都必须遵循这一原则,同样呢,作为国际礼仪呢,也必须遵循这一原则,在国际礼仪里,表现主权平台,这也是体现在各个方面的。你比如说这个尼克松72年到中国,他到中国以后,他要是做这个他的专机,我们经常说空军一号坐着来的,大型喷气式,到中国以后呢,后来他在中国要,他提出来美方提出来呢,在中国访问,他也要坐这个他这个空军一号,因为那个时候中国没有大型的喷气式的客机,这是他提出来的。另外呢,他还提出来一条,提出来一条就是他希望呢,他在中国的活动呢,要经过电视的转播,向美国、向世界上转播,但是中国那会儿还没有比较大型的这种电视转播的设备,美方就提出来,可以免费给中国提供这种设备安装等等的。但是这两条意见呢,建议呢总理,周总理都不同意,因为这涉及到中国主权的问题,你在中国国内访问,你就得乘坐中国的飞机,至于这个电视设备呢,如果有需要的话,我们中国可以向美方购买,买,或者是临时租用。这个不必由美方无偿的给中国提供,因为中国和美国刚刚这个接触,新中国建立以后刚刚接触,两国关系刚刚往好的方面什么,还没有这个正常化呢那个时候。

所以这个周总理他不同意,那么谈来谈去最后是这样解决的,就是这个专机问题呢,从北京到杭州呢,是尼克松呢乘坐中国的周总理的专机,周总理的专机,周总理陪着他,那么后来又从杭州到上海那一小段,那一小段呢,这个美方邀请周总理作为尼克松的客人去乘坐尼克松的专机,从杭州到上海,这也是中国做了一定的让步,这个问题就是这么解决的。这是尼克松在这样的是这样。后来1974年尼克松访问叙利亚的时候,也涉及到这个问题,那个叙利亚的这个外交礼宾礼仪规定,所有国家的客机,在叙利亚的领空航行必须要由叙利亚的战机、战斗机给护航,就是说你的飞机可以在我领空上飞行,但是必须有我们的战机护航,这一条规定让这个美国方面感到有点惊恐,他就想着这个是不是别这样,但是叙利亚那时候不干,所以后来只能这样。那到了空中以后,就发现什么情况,这个美国的这个空中一号,他就想以这个叙利亚的飞机拉开距离,或者说就想把这个战斗机给它甩掉,可是叙利亚的战斗机看他想跑,那也不行,就在后面猛追,就出现了这么一幕。这是我们说的第一个原则。

(二)对等原则

    第二个原则是对等原则,对等,对等也称作互惠,就是指国家之间,相互给予相同的或者类似的待遇,表现为三点,一个是规格对等,一个是级别对等,一个是礼遇对等。那么这一条实际上是我刚才说的主权平等原则在国际礼仪里边的进一步体现,你要按照中国人的说法,那就是投桃报李,平起平坐,比如说你国你国家的总理来,我国家总理就去迎接你,你部长来,我部长去迎接你,反过来,我到你的国家去,你也这样对待我,就是这么个意思。相互对等,你比如说72年尼克松到中国访问,周总理是到机场去迎接他的,那有人可能会问了,这尼克松是总统,周总理是总理,这个对等不对等,这个问题涉及到美国的体制,美国呢他是个总统制国家,他这个总统和别的国家的总统还不一样,他是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他美国呢,就没有另外一个总理,美国的国务卿相当于外交部长,他这个国务院就等于是外交部,所以这个美国这个总统呢,他等于是又是总统,又是总理,一身兼二任,那么作为总理,我们周总理去接待他,去迎接他,另外双方还是对等的,就是对等的,就是这么个意思。你说到当时这个尼克松下飞机,还有一个细节,尼克松下飞机的时候,他问身边的工作人员,大冬天,他说外边挺冷的,说你看看去,看周总理是不是穿着大衣呢,后来那个工作人员说他的确周总理在下面穿着大衣呢,这回尼克松就赶紧的也穿大衣,穿上大衣,然后才下飞机,这个举动呢,按照尼克松的女儿说,这是为了表示相互的一种平等,其实呢,确切的说,这应该说也应该说的是一种对等。

    那么我们说有的时候,这个对不对等,还不是小的问题,弄的不好,有可能还会国家之间还可能会起摩擦,你比如说二战,德国的投降,投降仪式,当时曾经搞过两次,那么德国之所以搞过两次这个投降仪式的签字,这个部分原因也跟这个对等不对等有关系,那么第一次签字仪式是194557号,在法国兰斯这个地方搞的签字仪式,这个主持仪式是美国,美国这个战士的盟军的最高司令,就是欧洲战场盟军最高司令官是美国的五星上将(艾斯豪尔)将,他主持的,但是这次签字仪式呢,苏联方面表示不承认,为什么不承认呢,理由是参加签字仪式的苏方代表只是一名少将,而且是刚刚授衔时间不长的,而这个西方国家出席签字仪式的都是高级将领,你这个(艾斯豪尔)五星上将,史密斯级别也比苏方的少将要高的多,这是一个原因,而且呢,苏方说了,这个少将,苏方的少将去参加签字仪式,也没有得到苏联最高当局的授权,言外之意呢,既不对等也不合法,不对等,这个级别太低,另外苏联最高当局没有授给他权利,他没有这个权利。当然了,这个真实原因,不止一次,苏联反对的这个签字仪式,不是主要原因还不是这个,主要原因是西方国家当时是为了削弱苏联在这个第二次大战期间,尤其是欧洲战场,所起到的作用,这个主要作用。斯大林格勒战役以后,一直反攻反攻反到了柏林,德国的首都,苏联是立了巨大的这个战功的。这个西方国家呢,他主要是为了削弱苏联的作用,他先搞了一个签字仪式,当然这个签字仪式德国方面呢,他是为了向英美国家首先投降,主动找到这个西方国家美国和英国,就是德国的这个诉求。

    所以苏方呢,认为这个他不能接受,但是由于当时战争还在没完全结束,还要继续打。所以他也没有想着也不需要马上把这个挑明或者美国、英国,把这个脸撕破,所以说苏方呢认为也承认这次签字仪式,但只是一个初步的签字仪式,不否认它,但是呢还必须再访一次正式的签字仪式,这是苏联的要求,这样在苏联的要求下,194558号就在德国首都柏林又搞了一次德国投降签字仪式,这次签字仪式的主持者是大名鼎鼎的苏联元帅这个朱克夫。这样两次签字仪式,由于这个二战时期,这两次签字仪式,所以有人说这个德国投降两次,由这个事情呢,也引出了后来苏联和西方国家关于欧洲战场胜利纪念日这一天究竟是哪一天,双方也出现了分歧。西方国家一般是57号和58号这两天,他们搞庆祝,苏联呢,他是59号,双方有这么一天的错位,这是我们所说的这个这个问题。但是我们说这个对等,它也不是绝对的,有的时候处于政治和外交的考虑,对外宾给予破格的接待,那么也是常有的事儿。你比如说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当时小平同志的这个级别是副总理,国家副总理,但是他到了美国呢,得到的却几乎是国家元首级的礼遇,卡特总统亲自去接待他,这是一个事情。

再比如我们国家对待西哈努克前王,1970年西哈努克访问法国和苏联的时候,国内发动了政变,他的这个亲戚朗诺,朗诺和施里玛达,这两个人发动了政变。这朗诺是他的堂弟,也是他的亲戚,把他给推翻了,后来呢又判处,缺席审判嘛,判处这个西哈努克死刑,那么这些情况呢,西哈努克当时在访问法国,访问苏联的时候都不知道,那时候信息没有现在发达,只是他后来在他离开法国临上飞机之前,苏联总理柯西金才把这个情况告诉他,他非常吃惊,心情非常不好,那么到了飞机上,他就大哭一场,痛哭失声,就觉着这个怎么办,那么下一站就是中国,中国是什么态度,这个西哈努克他也不知道,就这样坐着飞机往中国飞,那么到了中国下飞机的时候,在机场上的一幕,令这个西哈努克是终身难忘,只见周总理率领中国叶剑英等一批高级官员在机场正在等候,他下飞机以后,总理就上前握着他的手说,说你仍然是柬埔寨的国家元首,我们只承认你,这个令西哈努克非常感动,那么这以后呢,这个西哈努克在中国一住就是好多年,一共住了有五年的时间,那么在这个期间呢,中国一直把它作为国家元首对待,由于这一个特殊的经历,这个西哈努克终身都致力于对华友好,这我们讲的第二个原则。

(三)平衡原则

    第三个原则,平衡原则,平衡原则也叫做无差别待遇原则,不歧视原则,他说的是在国际交往中当你面对多个国家时,这个东道国,东道国作为主人这一方,在面对多个国家的时候,不能够毫无理由的特别的优遇某一国某一方,反过来呢,也不能冷落冷遇某一国某一方,就是这么个意思,就是大家这个待遇呢都应该是差不多的,一个级别的官员都应该坐一样的车、吃一样的饭,住一样的宾馆,大体这么个意思,按中国话说,就是你应该对这些客人应该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就这么个意思。那么有的时候,在现实中,这个国际事物他也比较复杂,这种无差别待遇,这种一视同仁有的时候不是简单的大家都坐一样的车的问题,有的时候,实际情况也比较复杂,你比如在70年代曾发生这样的事情,这个在北京,这个欢迎外国来宾的招待会上,招待会也邀请驻华的,各国驻华使节参加,那么在这种欢迎大会上呢,我们中国作为东道国经常也要发言致辞,那么那时候发言中呢,一般的要阐述你这个国家的外交政策,那么在阐述外交政策的时候,国家一般那时候要批判苏联、批判苏修,那么一批苏修的时候,这个时候作为苏联的驻华的使节,还有一些跟他友好的,比如说东欧的一些国家驻华使节,他就推旗了,表示抗议,就走了。

    那么这样的事情呢,发生以后,后来就汇报到周总理,周总理就觉得这个事情不太妥当,因为作为外交使节,同作为外交使节,你这个基本礼遇还是应该享受的,因为那个时候的招待会,他不是这个单纯的开会,他一般都管饭,是要吃饭,就一边吃饭一边开会。你这个他临时退场了,等于他就没吃什么东西,饿着肚子他就走了,所以周总理觉得这个事不太妥当,所以就和礼宾司工作人员商量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在当时的形势下,这种发言又不能取消,当时情况就是这样。所以要解决只能另外想办法,那么后来呢,想的办法是什么呢?的确也是不愧是总理,还是有办法的,就是这种发言呢照发,但是呢是把中方代表发言的这个时间往后边推迟,过去发言呢,就是晚餐刚开始的时候,刚上冷盘、冷碟的时候,中方代表就上台发言了,那么现在呢,就是把这个时间往后推,推到什么时候呢,就是上热菜、上主菜的时候,而且上第三道主菜的时候再发言,那么这样解决这个问题就解决了。那么照发言照发,退席照常退席,因为你发言时间比较晚,等发言到那个时候,苏联代表退席的时候,他已经吃的就差不多吃饱了,就这么解决的。这是我们说的第三个原则。

(四)次序原则

    第四个原则叫做次序原则,所谓次序原则呢也称作礼宾次序原则,这个礼宾次序也称作优先权的次序,什么意思呢?就是在国际活动中,实际上就是国际活动中怎么排队的问题,怎么排队,是这个国家排在前面,还是排到后边,按照中国的说法呢,叫做排座次,像梁山108个座次,一二三四,一直排到108位,就类似这个东西。这个礼宾次序呢,是东道国对外宾的一种礼遇,同时呢体现各国主权的平等,这个如果里边次序排列不当,也有可能引起外事纠纷。这个当年在这个波斯坦会议上,美英苏三巨头第二次大战期间,有三次最高峰的会议,波斯坦会议是其中一种,一个,最后一次,这是三巨头来开会,在这次会议上,美英苏三国就为进入主会场的参与次序发生纠纷,发生争执,相互协商这个事儿,就争来争去,因为什么呢,这个三国都认为自己是战胜国,谁都不想,作为战胜国,谁都不想最后一个入场,甚至也不想第二个入场,都想第一个入场,都不想屈居第二,更不想屈居第三,所以就发生了纠纷。那么最后就讨论来、讨论去,最后是怎么解决呢?就这么解决的,就是三国领导人在进入主会场的时候,每个人各走一个门,也就是从三个不同的通道同时进入主会场会议厅,就是这么解决的。但是我们说,这种事情只能是一种特例,因为在现实中,三个门洞的房子毕竟很少,你这奥运会你也不可能多国运动员同时入场,所以你必须有个先来后到,有个先后顺序。

    那么怎么样排这个先后顺序,经过多年的外交实践呢,大体以下三种形式:第一种就是按照职务高低为序,这个不用讲,谁官大就把谁排在前面。第二种呢,是叫做按照就职先后为序,就是同一个级别的官员,那就要看谁任职任的早,就把谁排在前面,如果同样这个级别,同样担任大使的时间,比如大使都是同一年的,那么你就要看谁到这个国家递交国书递交的早,谁来的早,来了以后,他递交国书递交的早,你有时候乘航班来的比较早,但是你没递交国书,那么在排序的时候,也不能把你排在前面,这是第二种。第三种就是按照英文字母为序,这在国际会议中使用非常的普遍,你比如说联合国开会经常使用这种。但是这个按英文字母为序,他不是简单的ABCD,如果是那样的话,就是A字打头的国家就排到前面去,Z字打头的就排到后面去。他是经过一个什么办法解决呢?就是他在按照英文字母排序之前呢,他首先搞一个抽签仪式,抽签,抽签的时候要决定哪个字母打头,就要把这个打头的字母先给他排上去,你比如说摩洛哥,摩洛哥在这个抽签的时候,M摸到了第一位,摸到第一位以后,M就排到第一位,M后面的这个国家这个字母,紧跟着就跟着M往前排,往前排,那么M之前的那些字母就甩到后面去了,这样的话,M排到第一位,这样这一次顺序就排出来了,他这个英文字母比较重要的会议排序他是这样排,他不是简单的ABC

    另外呢,这个在这个国际礼仪中呢,还有一种排序方式是叫做右为上,右为上,这个我们需要讲,这也是国际礼仪中十分重要的一条排序原则。那么这个右为上,先说这个左与右是如何确定的,这个很简单,这个右呢伸出你的右手,伸出你的右手,这个右边的位置就是右手位,那么在国际礼仪中呢,遵循的是这种规则,这种规则呢,体现在多方面,比如说你会客的时候,要把客人放在右侧,拍照片的时候,你比如说两个人照片,你要把客人放在右侧,吃饭的时候,把客人放在你的主人,主持人的右侧,走路的时候,把主人也放在这个,走路的时候,也把客人放在主人的右侧等等,就这么个意思,右为上。为什么右为上呢?他的出处呢,大体是这样,就是古代君主,他一般都佩剑,佩剑,主要是为了防身用,那么佩剑的时候,这个剑位,剑的位置一般配在身体的左侧,左侧,那么剑柄一般都朝向是朝向右侧,你拔剑的时候,一般都是右手,右手拔剑要把左侧的剑朝着右边,身体的右边拔出。那么如果你拔剑的时候有人,要控制你的手力,不让你出剑,这个时候,这个君主就很危险,所以这个君主的右侧位置,防止他拔剑的这个右侧位置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这君主一般就是把最信任的人放在他右侧的位置。久而久之,这个右手位,右侧位置就变成了一种上位和尊位,他就是这么来的。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中国历史上,比如在先秦时期,中国有这个左为上的习惯,左为上,你像我们中国有一句成语叫做虚左以待,就是要把左侧的好位置留给客人来坐,就是这样的意思。你像当年项羽鸿门宴,鸿门宴这个项羽坐正位这没啥说的,但是按照规则,他应该把来宾刘邦放在他左侧位置上,但是他没有,他这个左侧位置排位排的是亚父,把刘邦放在了他的右侧位置上,所以这种排位呢,就带有要贬低刘邦的意思在里面,那么我们现在中国采取的方式呢,是内外有别,在这个问题上是内外有别,我们现在在我们内部的国内的一些重要会议和典礼上,依然奉行左为上,你比如说我们的两会,党代会和两会,比如我们党代会和两会,现在还是奉行左为上,就是第一把手,最高领导人居中,那么第二把手他的位置很重要、很关键,比如我们国家总理的位置他是在最高领导人的左侧位置上,第三把手在右侧位置上,依次类推,是这样排位的,这是我们国家现在这种情况。但是在国际交往中,我们国家奉行的还是右为上,这个是和国际接轨的,这种例子很多,我们以后还会讲到。这是我们讲的第四个原则。

(五)人权原则

    第五个原则是人权,人权呢,说的是一个人,人权的含义是指作为一个人所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这是他本意。到现在为止呢,这个人权原则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宪法所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2004年人权原则已明确写入中国宪法,这个人权原则在国际礼仪上的体现是多方面的,你比如说首要一条,人不能因为性别、种族、信仰等等被歧视,你比如说,不应该说你是黑人、你是白人,你是黄种人,相互之间就有种族歧视,这是绝对不允许的。另外还有你比如说保障人的安全和健康,尊重人的社交人格,尊重人格,人不受恐惧和骚扰,保护老人妇女和儿童,女士优先,男女平等尊重个人隐私等等,他体现是多方面的,这个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些。你比如说尊老爱幼,这就是一种社会公德,这也是国际礼仪中奉行的一个非常普遍,具有广义性的一个规则。这是我们说的人权原则。

(六)惯例原则

    第六个原则叫做惯例原则,惯例,所谓惯例呢,指的是能被大多数国家所接受的习惯性做法或先例,就这么个意思,习惯性做法、先例。这个不是法律规定,只是一种习惯性做法,是这样。那么国际礼仪中的惯例很多,或者我们说国际礼仪大部分现在还都是惯例,习惯性的,只有少部分已经成为国际法,写入公约,国际公约,你比如说有关外交人员的外交豁免权,这个已经变成法律了,但是大部分还是惯例。你比如说自古以来的一个惯例,就是两国相交不斩来使,甚至两国交兵交战也不能斩来使,你要斩来使的话,很可能这两个国家之间就要爆发战争,你比如说古希腊时期,古希腊时期,这个波斯帝国的国王,他派使者到这个希腊半岛,要求希腊城邦国家都要向波斯帝国国王奉献水与土,这个意思就是他们臣服于波斯的国王。另外这个波斯国王他早就做好了武力征服希腊半岛的准备,但是他一开始还是先礼,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先礼后兵,他也是先派使者采取合并的方式,不通过战争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当时希腊半岛的城邦为了免于自己遭灾,因为有的国家不什么已经波斯帝国给征服了,所以后来很多这个城邦国家就表示屈服于波斯国王的这种,就对他俯首称臣吧,但是有两个城邦,雅典和斯巴达这两个城邦,这个大家都比较熟知这两个城邦,这两个城邦不听这一套,这个向你称臣没门,所以雅典和斯巴达怎么对待使者呢,一个是把波斯的使者给扔进深谷里面去,不是要土嘛,水与土,那深谷里有的是土,你去取吧,另一个是把这个波斯国王的使者给扔到了水井里边去了,你不是要水嘛,那里面有的是水,拿去吧,就这么个意思,以此表示反抗波斯国王的图谋、决心。

    那么这样一下这个波斯帝国,这个皇帝他就有借口了,他本来就做好了武力征讨准备,你现在又把我使者杀了,好,立刻发病征讨你希腊城邦,这个希波战争就是这么来的,持续了十几年,这是我们所说的一个例子。当然了,更多的国家,在历史上还是遵守了两国相交,不斩来使的惯例,这种惯例呢,以后就促成了世界上这个驻外使节制度的产生,1314世纪,在欧洲就产生了驻外使节制度。有了这个驻外使节的制度,这个使节的人身安全以后就基本上有了保障,这个杀使者的事情逐渐就越来越少了。也包括在二战期间,二战期间你想德国,德国的副首相叫做赫斯,当时副首相仅次于希特勒的位置,当时他是亲自驾飞机飞到英国,英国降落,飞机后来这个等于是坠毁,赫斯也受了点伤,被英国给俘虏了,俘虏以后,到底赫斯飞到英国去干什么,直到今天有各种版本讲,但是大家对他有个一直的看法,这个赫斯是肩负着重大的外交使命,当时大家认为他就是想劝说英国投降,投降跟德国合作,当时他富有这种重大的外交使命。所以后来英国呢,对待赫斯他是什么办法,当然他也很难办,你说给你放回去吧,很多秘密在里面,另外他这个身份又太重要的,还有副首相,你想想,副元首,国家副元首仅次于希特勒的人物,这么个人物,你不能轻易放回去,但是你要把他杀了,那也是个问题,因为他毕竟富有外交使命,所以英国后来就长期给他监禁,软禁,一直到第二次大战后结束,经过纽伦堡审判,后来又把这个赫斯又盟国审判,作为战犯,审判终身监禁,后来是90多岁死在监狱里了。这是我们说的一个两国相交,不斩来使的这样一个惯例。

    再有一个惯例呢,就是不纠错,不纠错。有这样一个传闻,说是这个俾斯麦,当年宴请中国的李鸿章,在宴请的时候,这个李鸿章顺手把这个餐桌上,一碗这个洗手水,这洗手水里面还撒着花瓣,飘着香味,当时李鸿章呢就端起碗来,也是口渴吧,就把这个洗手水喝了,这喝了以后,这个俾斯麦一看就有点着急,就担心这个有其他官员会发笑,所以这个俾斯麦马上也就把自己面前那碗洗手水咕咚也就喝了,他就是怕这个李鸿章难堪,这个俾斯麦一喝,所有陪坐的其他的德国的官员也跟着喝洗手水,大家都跟着喝,这个传闻的真实性,现在无从查考,但是他反映的是国际礼仪中的一种理念或者是惯例,就是不纠错,或者是不当面纠错。那就是说,接待外宾的时候,有时候外宾可能会出错的,你比如说坐错了位置,上错了车,念错了稿子等等等等,这个时候一般的时候,都是将错就错,尽量给他遮掩过去,不当面纠错,就是这么个意思,不是什么原则,就是防止外宾尴尬,或者露怯,难堪,就这么个意思,我们平常在家里待客人不也是这样嘛,国际礼仪也是这样。这个除了不纠错以外,就是在条件允许的时候,还要尽量满足客人的要求和喜好,这是从这不纠错延伸过来的,尽量满足他,就是说主随客便,就有这么个意思。

    你看当年英国元帅蒙哥马利,就是打败隆美尔沙漠之狐的那个人,英国元帅。他当时是将军,后来称元帅,60年代到中国访问,他访问的时候,是中国的高级将领熊向晖陪同他,当时熊向晖陪着他去看这个豫剧《穆桂英挂帅》,可是这个蒙哥马利听翻译把剧情介绍了一下之后,起身就离席而去,就不看了,就跟熊向晖说不看了,熊向晖就问他是怎么回事,后来这个蒙哥马利就说了,说女人怎么能当元帅,女人当元帅,要这些男子汉还干什么,当时这个熊向晖就跟他解释,说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这么一个传为佳话的这么一个片段,更多的还都是,中国还肯定都是男人嘛,男的将领嘛,这只是一种特例嘛,就给他解释企图说服蒙哥马利,后来总理就批评熊向晖,说你不能给他,他已经不想看了,你还给他解释,还想做他工作干什么,你就得赶紧,咱们就得赶紧给他调整,调整节目,所以说当时就说让他把那个下次的节目单拿来看看排的时候,就给他演下次。结果把这个节目单拿来一看,下次节目是什么,《木兰从军》,又是个女元帅,女帅,这是周总理当时脱口而说,一看,总理一看这节目单,又是个女帅,那怎么办,就是再调吧,就是再调整,就是把这两个都否了,否了以后呢,就给他安排的是杂技,杂技表演,这个杂技表演后来蒙哥马利一看非常高兴,尤其里边的口技,他认为那太真实了那个口技,跟真的一样,后来他就把这段经历写到他的回忆录里面了,这是我们说的要尽量满足客人的要求。

    当然了,有的时候客人的要求不能满足,有的时候,他要求太过分的时候,你不能满足,或者有时候客人出了差错,出了差错和问题,你需要纠正他,不纠不行了,那这个时候怎么办,这个时候也应该尽可能的采取一种委婉的方式,也就是说呢,能够让客人比较容易接受,应该采取这种方式,这个呢,在周总理当总理的时候,这样的事情都发生了,总理都给妥善解决了,有这样的事例。首先一个例子就是当年阿尔巴尼亚到中国来,而且不是一次,到中国来干什么呢?就是要求中国一个是访问,到中国访问,一个是同时对中国提出援助的要求,给他援助,当时中国是中华两国关系是非常好的,一般对他的这个要求都是有求必应的,但是后来发现呢,他的要求太高,后来就是有些单子太大,已经超出了中国当时的援助的能力,那么怎么解决呢,这个周总理就是,又不能当面的驳他的面子,周总理首先就给他安排,先到中国国内参观,尤其那时候周总理给他安排去大寨参观,大寨参观展览,参观劳动场面,而且特别嘱咐大寨,接待阿尔巴尼亚的代表团给他准备农家饭,最初这个大寨还有点不太理解,这北京来的客人,尤其阿尔巴尼亚来的应该咱们准备什么样的饭,准备好一点的,怎么能准备我们当地玉米面、小米饭、小米粥,玉米面饼子,准备这些农家饭行吗?后来周总理说,你就按照我说的去做,就这样,给他准备农家饭吃。在这个基础上,周总理再做阿尔巴尼亚代表团的工作,那个意思就是启发他以自力更生为主,以争取外援为辅,周总理的用意就是这样,在这个基础上,然后再把他的那些比较大的单子往下压缩,压一下,压缩。这是一个例子。

    再一个例子是说60年代的时候,当时有一个也是比较重要的外宾到上海,到上海呢,在一次宴会上,宴会上当时呢,他对那个酒具,当时宴会的酒具是九龙杯,非常感兴趣,爱不释手,临走的时候,特就顺手把一个酒盅杯就装到自己公文包里拿走了,这个九龙杯呢是应该说也是一种国家文物,这个事情就反映到当时在上海视察的总理那,让总理看看这事儿怎么办,这个总理想了想呢,后来就是这么解决的,就是当天给这个外宾又安排了一场,他有一个表演,这个晚饭后有一个表演,那次晚宴之后,晚宴后有个表演,表演里总理特别给安排了一个魔术表演,就这个魔术师,拿出了三个九龙杯,忽然一下子就把其中一个给变没有了,这个大家就猜测这个九龙杯跑哪去了呢,就在这个时候,这个魔术师就非常礼节性、礼貌性的走到这个外宾的面前,就让这个外宾打开他的公文包,公文包打开,就从这个公文包里取回了那个真的被这个外宾拿走的真的九龙杯。

    好,谢谢,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