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奉音 对佛教一无所知的时候,对六祖慧能的“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尖埃”这个偈语就崇拜得不行,虽然不懂,但仍然做出高度认同状。 原因很简单,如果我不赞叹这个顿悟偈语,而认同神秀大师的“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的这个渐修法门,无异于告诉大家,我资质平庸,是个笨蛋,没有可能一跃飞天,只能一步一步的往上爬行。 而承认自己资质平庸是一件多么需要勇气的事呀! 反正开悟的人谁也没见过,离我们遥远得不可见。那就在刚开始站队的时候,混进“聪明”人的队伍,既使得不到好处,也显得好看不是? 同时,我们又多么渴望自己有一天能象中六和彩似的,突然飞来一个棒喝,让我们顿悟、明心见性。再说了,六祖慧能一个砍柴、大字不识一个的樵夫都可以,我们怎么也比他高明,凭什么他可以,我们就不可以?我们差的只是运气而己。 还有这“顿悟”法多么切乎我们现代人“好逸恶劳”的心性呀,我们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天赋异禀”,那些低级、琐碎、重复的事情都不是我们应该干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那里坐等一个人、或者一个机遇,带我们坐直升机登天。 于是,这些“天资聪颖”的人是不屑于与那些天天老老实实做功课的人为伍的。但让他们顿悟的“棒喝”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招呼到头上。 哪能用什么来彰显自己的聪明,支撑骄傲呢?好在禅宗有一特立独行的“机锋转语”。 这一行门能懂者更是寥寥,而且越不懂越显得高深莫测。别的作用暂且不管,糊个门面还是很漂亮的。 于是,这类人天天谈“空”说“妙”,专以怪癖、不通情理,却以为“世人皆醉 我独醒”的面目示人,最后离醒是越来越远,离着魔却越来越近了。 作者简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