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人防骗过度 年轻人要理解

 nizijun 2016-11-25
老人防骗过度 年轻人要理解
 
      老年人对新事物的认知能力下降,对电信诈骗防不胜防。 

很多年轻人发现,自己的父母对于电信诈骗等过于紧张,甚至已经影响了生活。例如,陌生电话一概不接,陌生邮件一概拒收。广州有心理专家表示,这是老年人害怕被骗,成了“惊弓之鸟”,虽然造成麻烦,但总比受骗上当好得多,年轻人应该理解。

  最近,张小姐在网上买了些东西给妈妈,为图省事,地址就直接写了妈妈的地址,并告知她过几天会有快递,让她注意查收。但快递送到时,却被妈妈拒收了。原来张妈妈忘记了女儿的叮嘱,怀疑是骗子。不仅如此,对于电话诈骗张妈妈也有招:任何通讯录里没有的电话都不接。有次,张小姐手机没电,于是直接用办公室电话打给张妈妈,又被拒接了……张小姐觉得妈妈的防骗招数太过绝对,而张妈妈则认为骗子太多,防不胜防。

  张妈妈的防骗行为可能给子女或他人带来不便,但不失为一个有效的防骗招数。现在骗子太多,很多老人已成惊弓之鸟。老年人的思维特点是更多地利用经验性智慧,但对新事物的再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逐渐下降。手机虽然已经非常普遍,老人也在使用,但这些电子产品对于他们来说仍然属于新事物,所以听说电信诈骗的事件后,很多老人就将接听骗子电话与被骗画上等号,用最直接、最“笨”的方法对付——拒接不明来电。

  年轻人需要体谅老年人,理解老人的独特心理特征。很多空巢老人即使与子女同住也感到孤独,而退休老人有点积蓄,是骗子“最爱”的群体,通常给予老人多点关爱、陪伴,很多老人就会主动掏腰包。在上当后,很多老人还会觉得很值。例如,保健品骗局猖獗,很多子女阻拦父母购买保健品,却被老人认为是“不孝”。所以,老人“防骗过度”虽然造成一些不便,但可以省去被骗的麻烦,年轻人应该感到安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