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是一个骗局,专骗你的养命钱

 祥富 2021-06-09

暴哥以前写了很多投资理财和宏观经济解读的文章,这些文章基本都是针对年轻人和职场人士的!今天暴哥这篇文章重点写给老年人,是一篇介绍专门针对老年人投资理财诈骗的文章,年轻人看到了也可以转发给家里老人。

不过,文章最后的建议是写给年轻人的!

1

6月7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警惕“投资养老”“以房养老”金融诈骗的风险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远离非法金融活动,保护自身权益。

这是一个骗局,专骗你的养命钱

这是最近1个月,银保监会两次发文警示养老领域非法金融活动。

国家这次曝光的主要是两类诈骗手法:以投资养老为名诈骗养老钱和通过以房养老名义诈骗老年人资金。

第一,以投资养老为名诈骗养老钱

这是目前针对老年人惯用的一种诈骗手段!

不法分子通过拉家常和赠送一些鸡蛋、米、油等日常用品获得老人信任后,进一步对老人日常生活细致入微的关心,亦或通过组织免费或者象征性收费的旅游,农家乐、知识讲座等各种活动,借机向老人灌输金融养老、新型投资知识,承诺高额分红、保本高息、且提供预留养老床位、预定养老房间等服务等,一旦老年人放松警惕后就进行非法筹集资金。

这种手法与过去几年高价销售老人保健品极其相似,唯一不同的就是保健品换成了非法的金融产品,相同的都是榨取老人的养命钱。

第二、用以房养老名义诈骗老年人资金

目前,国外流行老人退休后将自己年轻时积累的房产抵押给银行、新型商业养老保险机构或者国家指定的金融机构,获得反向抵押养老保险金直至身故,这是一种合规的以房养老的方式。

在我国,由于金融行业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风险较高等等,这种模式还处于试点阶段,并未对外推广。

而国内的不法分子以国家政策名义掩盖非法集资的本质,借助“以房养老”的外衣,诱骗老人办理房屋抵押,再用抵押的钱购买虚假理财产品;有些甚至直接诱导老人将房屋抵押给骗子自己注册、管理的民间贷款机构,且以各种名义或者非法合同条款不给老人抵押款,直接占为己有。

以上过程甚至还有部分公证员、律师参入。

对于已经失去经济来源且年近古稀的老人,一旦被“套路贷”盯上,人还未老,房子可能没有了,面临无家可归绝境,甚至还身背贷款,那真的是一出人间悲剧。

上述这两种骗局,目前在国内时有发生,大家可以自行搜索关键词了解一下:

青岛9000多名老人掉入爱福家投资养老骗局

河南500名老年人被“老妈乐”骗,资金达到5000余万元

北京海定区发生的中安民生骗局,老人被逼卖房还高利贷

长沙检察机关对爱之心老年公寓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提起公诉;

2020年7月,湖南益阳纳诺老年公寓爆雷;

2020年4月,江西中华情老年公寓爆雷;

……

2

为啥骗子专对老人下手?暴哥觉得主要是一下几点原因:

第一,养老焦虑

随着中国步入老年化社会,这些老人的子女大多是独生子女,且是当下社会的中流砥柱。上有老,下有小,别说养老,有些子女还要啃老。别的不说,掏空4个老人口袋买房就足以导致让老人养老焦虑陡增。老人不忍心给子女太大的压力,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证明自己还未老,还能分担子女压力,因此被骗子盯上。

第二:金融知识缺乏

当下金融行业飞速发展,各种理财产品层出不穷,尤其是线上理财这种虚拟的方式五花八门,更加让人无法捉摸。别说老人,就是年轻人可能都没有足够多的知识来辨别风险,比如P2P。老人年纪大,本身辨别能力就下降,对于新鲜事物的理解和认知就更加不足,这是导致老人被金融诈骗的主因。

第三,高额回报诱骗

经过多年的投资者教育,年轻人可能对“理财产品收益率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就很危险,10%以上大概率是骗局,保本高收益基本上是金融诈骗”这个认知已经相当深刻,但老人的意识是不够的。

骗子通过“稳赚不赔”“无风险、高收益”的宣传,吸引老人注意,在刚开始,先给老人一点甜头,兑付高额利息,引诱老人加大投资,一旦上当受骗的老人群体够多或者隐瞒不住了,就卷款携逃,这就是典型的“击鼓传花”和“庞氏骗局”。

第四,个人信息泄露

随着移动智能手机的应用,网上各种APP通过活动要我们提供身份证、银行卡号、家庭成员等个人信息。由于监管不严,导致个人信息严重泄露、冒用、滥用或非法使用,部分犯罪分子对老人的情况了如指掌,因此更加容易取得老人信任

第五、对老人关系不够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在外地工作,留在老人身边的对老人的关心也不够。这就会出现两个问题:老人越老越内心空虚,骗子嘘寒问暖,趁虚而入;其次,老人有疑惑不知道找谁商量,没有人给他们拿主意,这才让骗子能一步步得手。

暴哥建议:防止老人被骗,不是要给他讲太多的金融知识和理财常识,说太多他们不一定能明白和接受。预防老人的金融诈骗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陪陪老人,将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诈骗手法告诉他们,虽然不一定都能记住,但关键时刻可能有这个意识。另外在平常生活中多关注老人行为,遇到问题及时报警。

如果不常在老人身边的年轻人,应该多打电话回家,有时间多听听老人的唠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