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处女的翻译》第5篇· 亚历山大私人收藏 ——钧窑

 汐钰文艺范 2016-11-25
与洁白无瑕的定窑相比,毗邻的钧窑陈列作为另一个大的重要收藏显得流光异彩,以暖色令人瞩目。在老的中国藏家心目中,均州窑的瓷器在宋代名窑中地位较低。低调精巧的灰色或青绿色单一色调是其理想釉色效果,而不统一的红斑和紫斑钧釉则对于他们挑剔的品味来说属于次一等的瓷器。或许,我们(英国)灰暗的气候使我们更喜欢亮色和跳跃性的颜色。总而言之,钧釉在西方藏家的眼中的位置非常崇高。

钧州,也就是现代的禹州,是这种瓷器的发源地,位于现在的河南开封地区。该地区宋元时期瓷器生产蓬勃发展,到了明代有时还在给宫廷进贡花瓶。我们不知何时此处窑火熄灭停烧;但至今仍然有禹州生产的瓷器,且数量不少,其中薰衣草色的厚釉碗今天还在烧造,并间或有欧洲人把它们当做老的钧瓷。本地区产瓷器为一种陶胎炻器,其胎质粗细不一,取决于窑烧火候的多少。在好的样品中,胎的瓷化程度很高,呈灰色,与我们对瓷器的感受非常接近。其他的样品中,有不同质量的褐色炻器胎,以及砖红色的陶胎。釉色很特别,为厚釉并发乳白色光,棕眼处形成深洞,止釉处形成厚的裙边。在一些优良的钧窑器物中,如我们在花盆和泡泡碗[1]中所见到的,近底止釉处线条均匀,烧成控制较好。底足处可见橄榄油褐色状釉,这种釉据说是铁锈混合浆满布整个器物刷釉而成,起到护胎作用,只在无釉或薄釉处才显现出来而已。这些卓越的钧窑器物底部还刻有数字,表明其大小尺寸,也是这类钧窑器的一个特征。

色釉钧窑釉光各异,但总体来说都是一种略带灰色调的薰衣草色;这种相对素净的釉色中通常混有一些红色或紫色,从淡粉色到猩红或草莓红都有。红色的比例多少取决于铜的含量,而乳光的大小控制则不清楚原因;釉遍布气泡,气泡有散射光线作用,红色是涂刷或撒釉成斑点而成。除了数码钧窑,还有一大群精良的碗和陶胎的瓶,这些器物的釉色均匀,满釉到底,底物也有釉块。这些器物通常釉色呈现薰衣草灰色,而又不同程度转化为软紫色混杂状,有时还形成清晰可见的紫色釉斑,釉班内呈现铁锈褐色和绿色。这些对称的撒斑有时模仿水果或动物的形状。在一部叫做《博物要览》的中国著作中把这些斑纹说成“蝴蝶、鸟鱼、独角兽以及豹子”的形状,似乎他们与官窑某类器物类似;或许由于这个原因,把这类钧窑称作“官钧”[2]。亚里山大收藏中有许多好的例子。典型发色见于彩图2。



彩图 2

图27、28中的器物外壁有大面积均匀分布的紫色浑浊釉,而图29到图31,图35的器物则釉明显的釉班斑。图31小碗或杯中的乳光色泽为此类钧窑赢得了“泡泡碗”的形象称呼。


图27、图28

图29、图30、图31

图34(Fig.34)中的一件比例恰当的小连座瓶是由釉接的方法把瓶身和座相连的。瓶身为柔和的薰衣草灰色,有暗紫色斑 。


图34

有一类较粗的碗,胎色为褐色或砖红色,停釉处呈厚釉堆积或大的釉滴垂流至无釉底足。这类碗烧造时间要晚一些,是元代钧窑。有些无疑属于明代。


图32、图33

图33中的一个罕见的小狗塑件也是钧窑产品。许多窑口也仿钧窑。其中一种胎质米灰色,厚釉开片呈薰衣草-绿松石颜色,有些有红色撒釉斑,有些则没有,这类被称为“软钧”。其产地不详,年代从宋代到明代都有。还有一类在宜兴生产,胎为红色炻胎;另一类广东佛山生产,胎质米色或偏红色。这些藏品在系列中都有展示。但最有趣的仿钧是那些景德镇生产的。其中一件为浅碗,通体有细密纹理,底足呈褐色,其他部位施钧窑那种紫釉,釉色中有灰色颗粒感。这是一种稀有的品类,或许为数码钧窑的明代仿品。另有一钧窑泡泡碗,年代为十八世纪早期,釉如红色火焰,仿钧红釉,很吸引眼球,其胎为白色瓷胎,诚实地暴露了它试图掩盖的仿品身份。

图 35

下期预告:第6篇 · 亚历山大私人收藏
——明代青花及彩釉

注:

[1]泡泡碗,是西方藏家对钧窑满釉小碗的一种特定称呼,这种敛口厚釉小碗通常满釉到底,口径8-9公分,盈盈一握,有些有紫斑,厚釉多气泡。其得名或许与釉中气泡,或其形状有关,不得而知。但霍布逊此处可能指的是现在叫官钧盆托的器物,而非小碗。

[2]从现在观点看,这句话显然是牵强附会。像生的撒斑如何与官窑扯上关系,也是不知所云。—译者注。


此文翻译自霍布森(R. L. Hobson)1931年著作

CHINESE CERAMICS IN PRIVATE COLLECTIONS

(《中国陶瓷私人收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