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CDS2016 |中国2型糖尿病,和西方有何差异?

 珍惜感恩 2016-11-25


东西方糖尿病的发病基础和特点存在差异,所以,应该根据我们自己的临床研究证据,来制定更合适的治疗策略。


记者:李小慢

来源: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11月17日,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二十次全国学术会议(CDS2016)上,中日友好医院杨文英教授为各位同道带来了《探究2型糖尿病的东西方特点与管理》的精彩演讲,介绍了中国糖尿病的特点及相应对策,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重要内容。



(杨文英教授)


东方糖尿病有哪些特点?


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近年来T2DM的患病趋势、诊疗现状更严峻;东西方患者特点也各有不同——


1、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在迅速增长


从80年代到近期的全国性调查研究结果中(见下图)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糖尿病患病率已从1.04%上升到近10%,尽管每次的筛查方法和诊断标准不同,但增长的趋势是明确的——



(点击可见大图)


2、东亚患者β细胞代偿功能不足是疾病进展的关键因素


韩国首尔国立大学的一项研究纳入2001-2012年间40-69岁糖耐量正常的社区居民共4106例,随访10年,每2年进行一次OGTT评估胰岛素分泌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结果显示,随时间进展,胰岛素分泌功能在糖尿病(DM)组下降最为明显(见下图)。



(点击可见大图)


3、中国人β细胞功能异常以早相分泌缺失为主


从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并非在诊断血糖异常之后β细胞分泌异常才发生;血糖尚在正常区域时,分泌异常就已经发生——


(点击可见大图)


4、亚裔T2DM患者餐后高血糖比例较西方人群更高


正是由于我国患者β细胞功能异常以早相分泌缺失为主,更容易影响餐后血糖,因而从下面的研究可以看出,80%新诊断的T2DM患者(未经药物治疗)存在餐后高血糖。


(点击可见大图)


5、东方人群饮食中碳水化合物是主要能量来源


虽然中国人的饮食已经越来越趋于西方化,但从数据中我们分析得出,中国人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仍然高于西方——


(点击可见大图)


6、进食等量碳水化合物后中国人群峰值血糖水平均高于欧洲人群


(点击可见大图)


7、进食等量碳水化合物,中国人的血糖反应显著高于欧洲人


(点击可见大图)


东西方患者,用药特点及治疗路径各有不同


1、全球不同地域和国家的指南和共识,面向不同人群而制定



2、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vs.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促泌剂


鉴于以上背景,CDS发布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以下简称《指南》)推荐的一线用药并非是二甲双胍独占鳌头,而是仍然可以考虑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促泌剂——


(点击可见大图)


而我们自己的研究(March研究)也证明,对于中国患者,阿卡波糖降低餐后血糖优于二甲双胍,同时降低HbA1c疗效及安全性相当——


(点击可见大图)


3、胰岛素起始治疗:基础胰岛素vs.预混胰岛素1-2次


同样,由于中国人餐后血糖比例更高,《指南》与ADA/EASD的立场声明有所区别,并非只将基础胰岛素作为起始治疗方案,而是将能够改善餐后血糖的预混胰岛素也添加入推荐意见当中——


(点击可见大图)


以下是分别针对白种人群和亚洲人群进行的研究,结果发现,在亚洲人群中,起始门冬胰岛素30治疗的疗效优于甘精胰岛素,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点击可见大图)


总结:


杨文英教授指出,对中国患者,除致力于提高诊疗率外,应考虑选择适合中国患者的糖尿病管理策略,并注重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目前研究基础上,也需要更多研究证据,以探讨东西方糖尿病患病机制和临床特点的差异,制定适合不同种族的糖尿病管理策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