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承苏工精神助推“苏作”再现辉煌

 苏迷 2016-11-25
传承苏工精神助推“苏作”再现辉煌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鼓励企业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的提法,出现在2016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持续增长动力的一节,成为与中国产业转型和制造业升级紧密相连的时代热词,与去年此时首次写入总理报告的“互联网+”一样,备受关注。
  苏州早已是制造业大市,但还远不是制造业强市。要在供给侧改革这场攻坚战中克服困难、闯过关口,必须补上“工匠精神”这一课,将其作为一种职业精神、工作态度和制度设计统筹建设,不断提高供给质量和有效供给能力,让“苏州智造”助推苏州经济再上层楼。

  人物

  陈来生:
  1962年生于苏州,复旦大学博士后。现为苏州科技大学教授、苏州市专家咨询团副团长、复旦大学苏州校友会会长,专攻旅游文化、传统文化和商旅融合。对苏州社会经济发展所作建言献策,多次获得市领导批示,并转化为政府决策。

  观点

  ●苏州传统手工技艺都具有很独特的科技含量。与缺少技术相比,苏州当下更缺少的是“工匠精神”。
  ●强化对工匠的奖励机制,加大激励表彰的力度,提高技工人才的工资福利待遇,使传统技艺后继有人。
  ●提高职业工人的素养和技能,是职业教育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也是政府应该高度关注的问题。

  苏州需要工匠精神提档升级

  工匠精神是“苏州制造”走向“优质制造”的基础。工匠精神,是生产、设计者在技艺和流程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态度,是对品牌和口碑的敬畏之心,是以质量和品质赢得行业领先和消费者信赖的精神。不论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还是满足和提升消费需求,都需要工匠精神。
  消费正在成为支撑国内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中国游客在海外抢购马桶盖、电饭煲等,表面上反映出国内制造业品质的短板,未能满足国人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深层次则反映了我国技术人才严重不足,缺乏工匠精神的问题。从挖掘机到马桶盖,中国制造普遍存在质量和精度不高的问题,本质上源于制造业潜意识里“差不多”的浮躁。只有当我们严谨、细腻、精密、专业地制造出精致的产品时,才能吸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再从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来看,也离不开工匠精神。现代服务业在去年总理报告里一次都没出现,今年出现了三次,可见从细节发现需求、以品质赢得消费的现代服务业是需要“工匠精神”的。
  苏州传统手工技艺都具有很独特的科技含量。与缺少技术相比,苏州当下更缺少的是“工匠精神”。可以说,不培养百万拥有工匠精神的“好工人”,“苏州制造”就难以走向“优质制造”,“苏州服务”就难以迈上新台阶。
  苏工精神是苏州提档升级的依托。苏州素以“苏工”“苏作”闻名,从香山帮、苏绣、苏扇、缂丝、宋锦到苏裱,从玉雕、木雕、核雕到苏式家具,手工艺繁华、工匠精神独特。苏工在技法上源远流长,传承深厚,细腻精致,洒脱婉约,因而“苏作”自古就颇负盛名,大师辈出。如今,以玉雕、苏绣为代表的苏工在全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其不仅继承了苏州传统的工艺技术,同时与时俱进,在利用产业资源和设计手法上不断创新,从制作到销售都有人才涌现,使苏工苏作不断发展壮大。
  工匠精神本是苏州技术工人队伍中的一项优良传统,但近年来日渐被稀释,能称为“大国工匠”的固然很少,连高水平的技术工人也越来越少,严重影响了苏州的投资和发展环境。外资企业来苏投资的一个主要优势,在于这里有一大批颇具吃苦耐劳和钻研精神,基础技艺扎实的老一代产业工人。而新一代的工人则迥然不同,不肯吃苦、拈轻怕重、技艺不精,而且稳定性差,因此技术传承困难,难以提高生产效率,与德国、日本、瑞士工人的技术和职业忠诚度相去太远,产品质量难以提升甚至出现倒退。
  工匠精神並非技工所特有,它是一种做事的态度,这种态度在今天仍然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细节决定个体成败,精神奠定城市未来。新时期的苏州工匠精神,一是坚守传统工艺精益求精,二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从而赢得市场。没有优良的工匠精神,绝不可能制造出顶级的好产品。如果企业偏重眼前利益,缺乏对产品精度和制造工艺的严格要求,满足于“差不多”的标准,也不可能成为顶级企业。

  弘扬苏工精神,推进“苏州智造”

  一要抓紧“顶层设计”,培育“工匠精神”。“工匠精神”能够带动产品的升级创新,推动企业及其产品更加追求创新和极致化体验,从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消费需求,形成良好的价值风尚,但工匠精神的弘扬需要厚植的土壤。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宣传技能成才的典型,在全社会营造崇尚一技之长的氛围。其次,强化企业培育工匠精神、追求精品意识的自觉性,将产品打造到极致。第三,强化对工匠的奖励机制,加大激励表彰的力度,提高技工人才的工资福利待遇,使传统技艺后继有人。第四,建立让工匠专心于技术的组织机制,让“非遗”中的传统技艺及其传人,真正拥有应有的地位和荣耀。
  二要提炼苏州工匠精神,提高工人的素质和技能。首先要弘扬光大苏工精神,强化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断提升品质,推进苏州智造、苏州创造。奇巧的苏工绝技凝聚着独特的智慧和才能,不仅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现”,并且因个性化、精致化满足了“人的需要的丰富性”。同时,面对市场的快速变化,必须在研发端下功夫,持续推动设计、材料、加工方法的进化,力争技高一筹,同时提升“苏州制造”的品牌实力,以新品种来开拓新市场,以新工艺来改良老产品。
  三要改革教育,提高对职业教育、技能教育的重视。技术工人稳定性差、缺乏职业忠诚度、技术不够精益求精的问题,增加了企业的负担,甚至影响企业的竞争力。所以,提高职业工人的素养和技能,是职业教育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也是政府应该高度关注的问题。要深刻认识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让职业技术教育享有更高的社会地位。苏州要成为工匠资源雄厚的制造业强市,首先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从观念层面到实践层面切实提高对技工人才的认识,把“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内化到职业技术教育过程中,增强技能人才的职业荣誉感,培养其对产品精心打造、精工制作的理念和追求,并不断吸收最前沿的技术,创造出最新的成果。
  四要打造互联网时代的“工匠精神”。在互联网时代既要坚持“工匠精神”,同时又要让工匠精神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为工匠精神和产品提供优势的现代平台资源,增强其影响力和生命力。在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那些传统的、兢兢业业的手艺工匠已经越来越少了,机械化、流水线、高产量的快速生产模式更让传统工匠陷入困顿。但他们的手艺和那种追求极致的精神,需要我们保护和传承。京东众筹等发起的“聚匠计划”效果很好,苏州也可通过类似的计划,让越来越多的手工匠人通过互联网平台与社会对接,让他们的作品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得到进一步的推广与传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