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陕西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上)

 徒步者的收藏 2016-11-25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位于陕西西安我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博物馆。于1991年6月20日建成开放,2008年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2009年被确定为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370,000余件,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中国历史上强盛的周、秦、汉、唐等王朝曾在陕西西安附近建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存,深厚的文化积淀,文物数量多、种类全,品位高、价值广,其中有精美的商、周青铜器,千姿百态的历代陶俑,以及汉、唐金银器,唐墓壁画。堪称陕西悠久历史和文化的象征。陕西历史博物馆被誉为“华夏珍宝库”和“中华文明的瑰丽殿堂”。


【一】鸳鸯莲瓣纹金碗(2件)

唐(公元618—907年)

高5.5CM、口径13.5CM、壁厚0.2CM、重391g

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

纯金而制,纹饰全部由手工一点点地錾刻,内壁和外壁都錾刻有精美的花纹,外壁通体施鱼子纹,两层浮雕式莲花瓣,一层十瓣,上层莲瓣錾刻有狐狸、鹿、兔等珍禽走兽,或走或奔,或动或静!下层莲瓣刻画为忍冬花草,其因冬天也不凋零称为忍冬,《本草纲目》记载,久服忍冬,延年益寿,所以忍冬也是长寿的象征。

金碗外底有一只回首展翅、飞翔于花丛之中的鸳鸯。鸳鸯从古至今都一直作为爱情和幸福的象征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这两件金碗的内壁分别写有墨书“九两半”、“九两三”三个字,为唐人书写,表明碗的重量。这也证明是唐代金银器的管理制度,防止他人以轻换重。

唐代金碗出土很少,文字记载也不多。金碗除了多为皇帝所使用之外,在皇亲贵戚举行的一些重大活动中也有使用,一般用来作饮酒之器。鸳鸯莲瓣纹金碗何家村共出土了两件,纹饰与造型均相同。就已出土的唐代金碗而言,这两件是仅见的最富丽堂皇的金碗。


【二】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唐(公元618—907年)

通高14.8CM、腹长径11.1CM、壁厚0.12CM、重549g

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十八件组国宝级文物中,有两件是不能出境展出的,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就是其中一件。

为什么这么珍贵?首先从外形上看,壶身呈扁圆形,模仿我国北方游牧民族契丹族使用的皮囊壶制作而成。唐朝初期政权统一,很多少数民族移居中原,其中包括很多契丹族人。这件文物恰是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流和融合的产物。其次,此壶的制作工艺非常独特。壶盖帽为捶揲成型的覆式莲瓣,以银环套接银链与提梁相连,壶身是先将一整块银板捶打出壶的大致形状,再以模压的方法在壶腹两面模出两匹相互对应奋首鼓尾、衔杯匐拜的舞马形象,然后再将两端黏压焊接,反复打磨致平,几乎看不出焊接的痕迹。

当然,最珍贵的还要数壶身上的两匹祝寿舞马。唐玄宗天宝年间,每逢“千秋节”玄宗生日都会在兴庆宫前举行盛大宴会,接受文武百官、外国使臣和少数民族首领的朝贺,并以舞马助兴。随着《倾杯乐》的响起,上百匹舞马披金戴银,跃然起舞,奋首鼓尾,舞姿翩翩。到高潮时,舞马会跃上三层高的床板旋转如飞,此时领头的舞马便会衔起地上盛满酒的酒杯到玄宗面前祝寿。“屈膝衔杯赴节,倾心献寿无疆,更有衔杯终宴曲,垂头掉尾醉如泥”是舞马的真实写照。天宝十四载,这盛大的宫廷祝寿活动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弃城而逃,这批舞马散落到安禄山的一名大将田成嗣手中。有一天,军中宴乐,舞马听见乐曲声应节拍跃然起舞,士兵见状误以为是妖孽,将舞马鞭打而死。自此,盛行一时的舞马衔杯祝寿舞在历史的变革中永远销声匿迹了。

舞马的盛衰,伴随着唐王朝的盛衰,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唐代社会发展的缩影。舞马祝寿的瞬间被永远定格在这件银壶之上,为我们留下了一幅盛唐宫廷庆祝活动的特写,成为大唐王朝兴衰的最好见证!



【三】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

唐(公元618—907年)

通高24.1CM、口径12CM、壁厚0.15CM、重1879g

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

银罐综合运用了板金、錾刻、鎏金、焊接和切削等多种工艺制成,提梁焊接在罐肩上的两个葫芦形附耳之内,可以自由活动。这件银罐为板金成型、平錾花纹、纹饰鎏金,器身满饰珍珠地纹。

罐身装饰的花纹是以鹦鹉鸳鸯为中心的,折枝团花还缠绕四周。鹦鹉鸳鸯的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并于团花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鹦鹉因为毛色艳丽还可学人语,受到唐代贵族的喜爱,被称为“神鸟”。

罐颈部与足部装饰有海棠花瓣,使整个器物显得枝繁叶茂、生机勃勃,给人以昂扬向上的感觉。罐盖上装饰着宝相团花,周围还有葡萄、石榴、他们都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我国,茂密的果实象征多子和富贵。

盖内有唐人墨书两行:“紫英五十两”,“白英十二两”。紫石英和白石英都是制作“五石散”或“三石更生散”的主要原料,从墨书内容来看,这件银罐应为盛放炼丹药物的器具。

在唐代,中国本土的道教十分盛行,道士们认为把金银器作为药具可以提高药效,而把金银器作为食物的器皿,长此以往可以强身健体,所以这也是金银器皿在唐代如此盛行的原因之一。


【四】镶金兽首玛瑙杯

镶金兽首玛瑙杯

唐(公元618—907)

高6.5CM、长15.6CM、口径5.9CM

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十八件组国宝级文物中,有两件是不能出境展出的,镶金兽首玛瑙杯也是其中一件,被誉为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这件做工精湛、精美绝伦的玛瑙杯选用极为罕见的缠丝玛瑙制成,材质纹理细腻,层次分明,光鲜润泽。器型弯曲富于变化,型似号角。前端碾琢成牛首形状,兽眼圆睁,炯炯有神。兽角为螺状弯曲着伸向杯口两侧。兽嘴镶金,画龙点睛,既突出了整体造形的完美,又增添了玛瑙杯的身价,整个造形静中含动,极富艺术感染力。

无论从选材、设计到工艺,兽首玛瑙杯都当之无愧是唐代玉雕艺术中的精品之作,而且也是至今所见唐代唯一一件俏色玉雕,仿佛是一件天生的艺术品。

我国自原始社会就已开始使用玛瑙,但多为小件饰品或串饰,材料为本国所产。从这件玛瑙杯的身上还能找到中西文化交流的痕迹。五彩缠丝玛瑙大多产自西域,而且这种器形在中亚、西亚,特别是波斯(现在的伊朗)地区比较常见。另外《旧唐书》中有“开元十六年大康国献兽首玛瑙杯”的记载。

从这些现象分析,兽首玛瑙杯很有可能是作为文化交流的使者来到中国的,但也不排除它是出自居住在长安的外国工匠之手,再或是唐代工匠学习外来工艺后的杰作。

总而言之,作为一件反映唐代对外交流的实物,兽首玛瑙杯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五】宫女图

宫女图

唐神龙二年(公元706年)

高177CM、宽198CM

1960年乾县唐永泰公主墓出土

这幅是绘制在前墓室东壁南侧的《宫女图》,保存最完整,也最为动人,是唐墓壁画中反映女性形象最完美的一幅,与墓室东壁北侧的《宫女图》成组鉴定为国宝级文物。图中描绘了九位风姿绰约的宫女,头梳高髻,肩披纱巾,长裙曳地。个个体态丰盈,婀娜多姿。

她们手捧方盒、酒杯、拂尘、如意、团扇、蜡烛等,在为首的女官引领下款款徐行,或低语、或回顾、或凝神,描绘得细致入微,生动传神。她们是公主寝宫中一群端庄娴静的宫女,她们是大唐画风中的标准美人,她们最能体现唐人喜好秀丽丰满、华贵艳媚的女子风尚,她们也最真实的展示出唐代皇室贵族奢靡生活的某一瞬间。

整幅画面的整体构图和细节设计堪称一绝,体现出画师深厚的功力和艺术造诣。左侧为首的宫女高雅华贵、气度不凡,似乎身份较高,从她所处的位置、神态及手中未执任何器物来看,应该是这群宫女的女官。

而最为突出的是画面中间的捧杯少女,折腰挺腹,亭亭玉立,仿佛一株风中的杨柳,温婉柔媚。她手捧东罗马风格的高脚玻璃杯,美酒随着走动在杯中摇曳,微微颔首间表现出了一个青春少女的婉静性格。她优美的S 形体态,完美的身体比例,以及含蓄、高贵、恬淡的神情最能代表东方美的神韵,因此也被无数学者给予“东方维纳斯”的美誉。

宫女们的衣着,浪漫多姿,“慢束罗裙半露胸”,反映了唐朝开放的观念和审美时尚。这幅宫女图是一种高度美化的艺术构图,是唐代壁画中的上乘之作,不仅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同时也具有无法比拟的艺术欣赏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