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都小吃 | 四代传承的小谭豆花

 平淡人生ljozu4 2016-11-25




小谭豆花



从谭豆花到小谭豆花

从当初的一副挑子到现在的几家分店

近百年的时间

一直保持最初的味道

并且不断地创新

传承

是件不容易的事



小的时候跟着大人上街

总会在路边看到有人担着担子

嘴里不停地叫卖着:“豆花儿,豆花儿”

还记得那种麻辣可口的味道

当来到小谭豆花古色古香的门口时

想不到这家店最开始的形式

也是从一副挑子开始




从第一代谭光玉到现在的谭固

四代人的传承和坚持

实属不易

有多少家庭四代人都坚持做同一件事情呢



中式复古的装修

很符合百年老店的身份

门口挂着的繁体的开堂字样

小小的牌子却别有一种感觉




店铺进门就会看到大大的木质雕花镂空的谭字

以及椅背上的谭字

就像说起水饺就会想到钟水饺

想起抄手便想到龙抄手一般

能够在一样寻常的食物前冠以姓氏的

总会有它的过人之处

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

有的只是盛名难却罢了

而有的称得上名副其实



三个招牌

代表着店铺的过往与现在

变与不变同时存在

值得庆幸的是

“谭豆花”始终都在




我们无法预料自己的后辈能够从事什么事业

但是对于手艺人来说

还是非常希望能够将自己的手艺传承下去

若是真的有天堂的话

老先生看到自家的手艺依旧被人所喜欢

一定是很高兴的



墙上挂着车辐老爷子亲笔题的字

他是三十年的成都著名的记者

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吃货

生前的老爷子最爱谭豆花家的蒸牛肉

只是如今的重阳节再也无送牛肉的机会



前几年小谭豆花装修

将厨房装修成开放式

顾客可以看到食物制作的全过程

尝试着集中制作与统一配送

坚持传统与创新不是矛盾




厨房里每个人分工明确

面条都是由专人和好面

然后再由一人将面放进器具中捶打

面条捶打而成掉至锅中煮好

再由一人飞舞着勺子调好味道上桌



厨房里重重叠叠都是放好调料的白瓷碗

师傅们可以一手拿六个碗放调料

速度快而准

因此大多碗外沿都有残留的调料痕迹

传统的手法留下的特殊痕迹



这里依旧采用先拿票再取餐

将票递于服务员便可

安心找座位坐下等待美食上桌

能够感受到服务员与厨师们大都很融洽

没有一般名小吃的老派傲慢

就像邻居一样亲切



冰醉豆花

醪糟加上红苕粉调好

再加上豆花

甜甜的凉凉的

是夏天的首选



馓子豆花

麻辣鲜香的口感

和均匀之后赶紧吃

馓子香脆可口

配上滑嫩嫩的豆花

让人停不下来



绍子豆花面

也是这里的一绝

将豆花与面放在同一碗

味道独特且受人欢迎

面条都是现场纯手工制作

保障了传统的味道





除了招牌的豆花类小吃

这里也有水饺 甜水面 红糖粽子之类的成都小吃

除了传统的品种之外

还推出了许多新的品种和口味

继承传统的同时推陈出新

也很重要



柜台上面堆放着自家制作的麻花和豌豆饼

都是儿时最爱的零食

脆脆香香的味道

是小时候的味道



饭点渐至

总会看到三五老人相伴而来

检验老店味道是否如初的

或许便是这些常常光顾的老人

或许他们的童年便尝过第一代谭豆花的味道

能够在老年之时还能吃到那种味道

对于彼此而言都很难得



有些老店

早已变成本地人绝不会去的地方

但是在这里看到一半左右的老年人

以及耳朵里熟悉的四川话

我便知道这里不是那些外地人才吃的所谓的名小吃




偶尔嘴馋了

一个人踱步而来

点上往日最爱点的那一样

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成长或老去的老店

不变的味道才能保证不变的情怀



传承并且创新

老店才能发新芽

如今的小谭豆花在省外也有了分店

不忘祖辈对于做完美豆花的执着和初心

方得老店铺发芽成长的始终

愿我们老了

还能吃上味道如初的小谭豆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