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盗墓界有传言:若给此人时间,也许真的能盗尽秦始皇陵!

 昵称18990882 2016-11-26

盗墓界有传言:若给此人时间,也许真的能盗尽秦始皇陵!

盗墓是指进入陵墓或地下墓室盗取古物或掘出尸体的行为,是渊源古远的社会文化现象。新石器时代的考古资料已经可以看到有意识的墓葬破坏现象的遗存。在春秋时期“礼坏乐崩”的社会变化之后,厚葬之风兴起,于是盗墓行为益为盛行。

盗墓往往影响了历史学家及考古学家的研究工作,因为盗墓人往往先于专家开掘墓穴,其目的通常只是为了墓穴内的具高价值的精美陪葬品,在盗墓过程中极有可能故意或无意的破坏了墓穴的完整。陕西凤翔的秦公1号大墓,是迄今所发现的先秦时期规模最大的墓葬,也是我国应用科学考古方法发掘的最大的墓葬。这座古墓发现盗洞247个,其中有10数个盗洞直接打入椁室。

“盗墓”是一个行业,但就像学生分为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一样,盗墓者也是有区别的,并不是说他是盗墓贼就随便什么年代的墓都能盗,有的专攻明清时期的墓葬,有的专攻汉墓,要是让盗惯了汉墓的盗墓贼去盗明清时期的墓,那他指定两眼一抹黑,要是让专攻明清墓葬的盗墓贼去盗汉墓,他也是狗咬刺猬无从下嘴,所以虽然都是“盗墓”,但是其中的门道可大了去了!

盗墓界有传言:若给此人时间,也许真的能盗尽秦始皇陵!

更有意思的是,盗的墓种类不一样的盗墓贼之间还会互相嘲笑。盗惯了汉墓的说铜器值钱,看不起墓中一推瓶瓶罐罐瓷碟瓦盘的明清墓,惯盗明清墓葬的就说前者傻,盗汉墓一旦被逮捕那就是一个死,就算是命大真是挖到了鼎之类的东西,那也是有命挖没胆卖——市面上不允许流通啊!

《中国盗墓史》作者、北京中央党校历史教研室研究员王子今70年代末期就读于西北大学考古专业,曾经参观陕西凤翔秦公一号大墓发掘工地。他说,站在考古队正在下挖的墓坑中,看到密密麻麻的土色土质均与四周夯土显著不同的247个盗洞,真切感受到历代盗墓活动之惊心怵目。这座大墓是迄今所知盗洞最多的一座墓葬。盗掘的年代,自汉代一直延续至唐、宋。这座大墓发掘的最后阶段,王子今也参与了部分现场工作,看到有十数个盗洞竟然一直打到椁室。盗墓者一般看重轻便易携而又价值昂贵的金属器,对于大件的陶器有时会因无法从狭窄的盗洞中搬出而进行恶意毁坏,另外,他们对墓葬的方式等风俗、宗教文明毫不在意。

国家组织的挖掘全部都是以保护文物为目的的,所以尽管工程浩大,但是发掘工作十分细致、进展缓慢。盗墓贼可就不一样了,夜长则梦多,为了掩人耳目,他们一般不会选择国家挖掘那样“大揭顶”的浩大工程,而是十分隐秘的发掘仅供自己出入的盗洞,以最快的速度拿走自己认为值钱的东西。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盗墓犯,被称为盗墓界的“祖师爷”、“关外第一高手”的姚玉忠就曾声称: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挖通秦始皇陵!

盗墓界有传言:若给此人时间,也许真的能盗尽秦始皇陵!

他被称为盗墓界的“祖师爷”、“关外第一高手”。4月14日,他因犯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抢劫罪,倒卖文物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他叫姚玉忠,新中国成立以来法院判决的最大盗墓案主犯。

据沈阳网报道,有一次,姚玉忠组织团伙到朝阳市远郊盗掘。团伙成员刘某讲,姚玉忠将一只玉镯放到了兜里。事后刘某分得12万元,其他人各得7万元。大家判断姚玉忠肯定出手了不少文物,挣了一大笔,于是联合要求提高收入。姚玉忠当时就火了,从兜里掏出那只玉镯,直接扔在地上砸碎说:“你们爱干就干,不干拉倒。”

姚玉忠有个弟弟叫姚玉飞,虽然没得到姚玉忠的“真传”,但是在大哥身边多年,多少也掌握了一些本事。最后,两兄弟因分赃问题起争议,分道扬镳干起了同样的勾当。弟弟姚玉飞找到冯某合伙盗墓,冯某开店销赃。

盗墓界有传言:若给此人时间,也许真的能盗尽秦始皇陵!

在千百年的继承发展当中,盗墓贼们发展出了很多能够帮助自己“发家致富”的工具。比如我们大家都听说过的洛阳铲,不过现在的洛阳铲已经更新了好几代了,分为重铲和提铲,用起来更加方便实用了,因为传统的洛阳铲后面的木柄太长,既不方便携带又容易暴露目标,所以现代的盗墓贼就用螺纹钢管代替了木柄,既结实,又能拆卸,很方便。

因为中国经历了很多朝代,每个朝代的流行文化不一样,所以墓葬也有其各自的特点,相对应的,就要用上不同的工具,比如挖汉墓多用重铲,挖唐墓多用扁铲······盗墓的工具被盗墓贼在不断地实践过程中完善发展,到现在实用度已经很高了!虽然“盗墓”是个见不得光的职业,“盗墓贼”是受人唾弃的职业,但是不得不说,干这一行的人是很精明的。

盗墓界有传言:若给此人时间,也许真的能盗尽秦始皇陵!

盗掘古墓一方面靠人的技术、经验;一方面靠工具操作,旧社会民间盗掘工具为锹、镐、铲、斧和火把、蜡烛等。明代以前,盗墓贼没有探测专用工具,明代开始使用铁锥,它的出现使盗掘者仅以地面有明显标志(如封土、墓碑)的墓葬为对象一去不复返。盗墓者利用特制的铁锥,向地面无标志的地下探索,一旦找到古墓,根据锥上带上来的金属气味,选好方位,可直接挖洞盗掘。明代王士性在《广志绎》中说:“洛阳水土资源深厚,葬者至四五丈而不及泉。”“然葬虽如许,盗者尚能锥入而嗅之,有金、银、铜、铁之气(味),则发(掘)。”

盗墓贼探测古墓方位有自己的一套办法,找到古墓之后,他们还能在地面上探测出古墓大体的形状,据此判断古墓的年代然后对症下药。虽然“盗墓”就是挖土,但是其中的门道很深,决不能一概而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