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60云盘继新浪微盘关闭后宣布转型,大容量个人云储存前景如何?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16-11-26

360云盘今天宣布2016年11月1日起停止云盘上传服务,包括上传、转存等数据写入功能均关闭; 2017年2月1日起不再保留云盘数据,关闭所有的云盘账号并清空数据。继新浪云盘,115等网盘之后,以安全著称的360也宣布关闭个人云存储服务。求解 1.大容量存储的前景趋势? 2.网盘资源改如何快速转移? 3.还有什么可靠的云存储服务可以选择?

关于这个问题,核心在于“云概念”到底该如何落地。时间回到大概十年前,“云概念”再次兴起的时候,公有云、私有云之类的,不少创业者、资本方都认为这是风口,IBM、戴尔都纷纷抢滩,不过,当时是以PC为主,最终崛起的有新浪爱问微盘、115等等。

但是在PC时代,这种云盘入口概念太多,完全是功能产品,估值也不会太高,所以,IBM、戴尔很聪明,很快就推进了“云计算”概念,什么“智慧城市”、“大数据医疗”之类的,也就是今天所谓的“大数据计算”。

360网盘在内的这一波云盘兴起,则是根源于移动互联网,苹果推出iCloud之后,大家认为这是一次新的机会,移动设备存储贵、容量小,必然会寻求云端存储,说白了,在用户手机中占据一席之地,抢个入口。

要知道,在几年前,移动入口概念火爆的时候,大到造手机、造操作系统,小到任何工具类APP,一旦被发展为入口概念,估值立刻就会翻几百倍,资本方、技术方、各大公司都会大力投入。网盘也是如此。

为什么网盘最终又会死掉呢?根源很简单,网盘共享的属性与必须切断的社交化形成了天然的冲突,显然是没法吸引大量用户、形成用户社群、用户黏性,进而成为一个流量入口和流量平台,在移动时代,做不到这一点,基本商业化的可能性也就等于零。

那么,为什么会说网盘共享属性与必须切断的社交化天然冲突呢?这从互联网起步时就发生过。早在98年《互联网避风港原则》以及随后美国针对用户通过共享软件下载音乐、电影判刑的案例,就明确了这一点。

从根本上说,网盘除了是用户存储、备份自己数字内容的工具,也是共享数字内容的工具。如果只是存储、备份,那么网盘的商业模式很简单:展示广告+收取包月费用。然而,免费模式是国内厂商屡试不爽的“大杀器”,所以,国内网盘基本免费,再联系到刚才所说的入口概念,网盘天然就需要变成“共享工具”,否则基本没法赚钱、更无从谈起高估值了。

变成共享工具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基于“搜索+论坛BBS”,另一种是“社群”,二者其实并没有本质区别,实际上就是A共享一部影片,B通过搜索引擎、交友、付费等方式拿到共享码并获得A共享的影片,免费或者极低成本拿到版权内容。

试想一下,如果不考虑版权、政策监管问题,有一家公司做了一个产品,“网盘+交友+搜索”,顶上是搜索框、左边是好友列表、右边是自己内容陈列框,需要什么搜索一下就可以放到自己内容里去直接观看、收听、阅读……还可以加提供内容者为好友,聊天、互通有无……一个所向披靡的流量入口和流量分发平台就这么诞生了。

可惜,那是共产主义理想。现实世界是有法律的。基于共享工具,数字内容可以实现无成本复制、传播,比如音乐、电影、书籍等等,最终结果,版权方不得不提起诉讼。此前的百度影音、快播模式,实际上就是“网盘共享”模式的变种,最终,两家公司都迫于压力停止了运作,快播获刑。

在政策压力、版权方压力下,网盘变成入口、平台的可能性基本为零,无法商业化,企业自然不会一直开善堂,所以各家必然选择时机、找个借口就关了。

未来,如果是免费,唯一的作用,恐怕只能是作为搜索引擎的原始素材存在,充实、优化搜索引擎的搜索结果,所以百度网盘可能还得继续存在。当然,如果收费,作为用户备份、存储工具,那也可以。否则,就只能做to B 的生意了。

所以,回到问题里面来:1.前景趋势不乐观;2.快速转移不可能;3.靠谱的,百度、腾讯这种企业,需要网盘支撑别的业务,可能会继续存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