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锡老字号

 Ss1热血战士 2016-11-26
'泽以长流方及远,山因积石自成高'。老字号能够成为老字号,就是与中国源远流长的地域文化及生活方式的演变紧密相连,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和生活环境有关。
老字号,是经济文化发展中的一支奇葩,是具有文化内涵的特色品牌,是先辈留下的历史遗产。
任何事物都是优胜劣汰,老字号就是在大浪淘沙中留存的精华。推陈出新,与时俱进,但愿今天的新字号变成明天的老字号,昨天的老字号展现出充满活力的新面貌。
众多老字号,是无锡人的骄傲!
□寻史访迹
无锡'老字号'浏览
世泰盛呢绒布绸店   时和布绸店   日新绸缎庄
懋纶绸缎庄   周信昌零剪百货店   中国饭店
状元楼菜馆   聚丰园菜馆      聚鑫园菜馆
横云饭店 醉月楼菜馆   喜福楼饭店
泰山饭店 京沪饭店     迎宾楼菜馆
开原寺素斋馆 人和菜饭店   新洪兴菜馆
功德林素菜馆 王兴记馄饨店    过福来手推馄饨店
穆桂英美食城 崇安皇亭小吃    拱北楼面馆
伊斯兰面店 丰收糕团店  新万兴银丝面店 
太湖船菜 慎馀肉庄 三凤桥肉庄 
真正老陆稿荐肉庄 王裕兴肉店  三阳南北货商店
仁号茶食店 徐嘉和茶食店   新新食品商店
锦泰隆茶叶店 李同丰参药号   同丰参店
大吉春参药店 西天宝鞋帽店    亨达利钟表店
大同文化用品商店 潘锦丰帐簿店 陆右丰酱园槽坊
王元吉冶坊 邵祥泰煤铁号 蓉湖楼
清和楼茶馆 三万昌茶楼  无锡美发厅
紫罗兰美发厅 天发浴室     玉泉浴室
新乐泉浴室 沈广茂洗染店  湖光照相馆 
光明眼镜店 普仁医院    老谈源盛秤店
近代无锡绸布业部分牌号一览表
无锡市首批老字号商店
商号名称
人物春秋
王庭安与'王兴记' 林勤轩与'状元楼'
钱孟安与'世泰盛' 王云清与'慎馀肉庄'
王阿荣与'聚鑫园' 陆霞卿与'陆右丰'
邵燮培与'邵祥泰' 徐锦文与'徐嘉和'
汪耀奎与'新万兴' 李克乐与'普仁医院'
□逸闻轶事
时和绸庄创办广播电台无锡'士绅俱乐部'
杨乃武作客拱北楼 '吴稚晖馄饨'传说
无锡油面筋的故事 '天下第一菜'的来历
陆定一建议恢复'三阳' '王兴记'资助地下党
望湖楼与龚勉 '陆稿荐'的传说
□老街回味
北大街商市回眸古老的'江阴巷'
崇安寺的老茶馆
□老店新貌
'王兴记'生意兴隆 '状元楼'财源茂盛
'三凤桥'龙舞凤飞 '穆桂英'英姿焕发
'聚丰园'名利丰收 '光明店'永放光芒
'慎馀店'重振雄风 '陆稿荐'步步高升
'健康店'发展健康
□名菜名点
无锡十大名菜
肉酿面筋  糟煎白鱼 水晶大玉  脆皮银鱼梁溪脆鳝
腐乳汁肉  无锡排骨 鱼皮馄饨 肉酿生麸 镜箱豆腐
无锡十大名点
老式烩面  三鲜馄饨 太湖船点  四色汤团杏仁粉包
玉 兰 饼 桂花芋艿 豆 腐 花 无锡小笼 鸡子大饼
资料链接>
1949年无锡皇亭小吃一览表
□楹联·民谣
肉酿面筋
老字号楹联民谣选登
无锡'老字号'浏览
● 宏志 慕容'浏览
宋元时期,无锡经营金银饰品、服装、香烛、酒油酱面等家庭作坊、店肆、货摊已错杂开设,城区繁华街头出现饮食摊担,并有整容、梳头为业者。元代已有蒸、炸馒头等点心。明代,商业日趋繁荣。染布、茶馆业形成,大江南北已形成自然经济区域,无锡成为区域商品集散、交换中心之一。清代,日用百货业发展较快,行业、商品种类增多,城区照相馆、混堂(浴室)、客栈(旅馆)等服务、饮食行业齐全。民国时期,无锡有迎宾楼、聚丰园等菜馆36家,饭店26家、面店34家,点心店19家。民国后,无锡已有各具特色的专业商场和百货店铺,商事繁盛,被誉为'小上海'。在商业经营发展中,逐渐形成具有自己品牌特色的'老字号'。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老字号'
'老'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历史长,一是指有特色。'老字号'是市场规律的结果,不是哪级政府可以任命的。不管什么时代,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要成为'老字号',必须要有共性的特色。首先是顾客至上的观念。商品质量一定要正宗,像'王兴记'的馄饨汤,是用五只现杀的老母鸡熬制2小时制成的原汁鸡汤。服务上更是以顾客为先。过去'中百二店'的劳模王秀英,服务质量确实过硬。有次一农村老太到她柜上买剪刀,乘人不备,偷把剪刀藏在衣袋中,王秀英发现后,婉言道:'阿姨,剪刀放在口袋里,要戳破口袋的。我帮你包好。'老太连忙拿出来,付钱。这种尊重顾客的做法在任何时候都是值得商家学习的。
'老字号'的商品和服务都有特色
菜馆有看家菜,绸布店有特色经营。像聚丰园的'腐乳肉'好吃又便宜,店家在这只看家菜上基本不赚钱,赢得很多顾客。中国饭店地处火车站地区,南来北往的顾客多,所以着力于菜肴创新,博采众长,因而独步锡城。还有像'世泰盛'在省内首创省料开片法,设立专柜供应开片衣料。健康参药店老药工刘仪森主持小病服务处,态度和蔼,有一定诊疗水平,求医者络绎不绝。各家都有各家的绝招。
'老字号'只有开拓创新才能长久生存
这些老店的老板们敬业精神十分可贵,进货关、验货关等都是老板亲自把关的。一旦生意兴隆,忙着开分店、分号。像陆右丰酱园槽坊,先后开设了6家分店、8个作坊。
在社会大变革时期,'老字号'面临拆迁也是正常的,这对'老字号'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如果'老字号'能根据市场要求不断发展、创新,其无形资产就会显现出来,兴隆下去。反之,就会衰败下去。'老字号'也是文化遗产,政府与社会要予以支持、呵护、培植,不能任其湮灭。像目前的'状元楼'发展就不错。'老字号'的经营者也不能躺在金字招牌上自鸣不凡,墨守成规,要把'老字号'的经营精髓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世泰盛呢绒布绸店】
世泰盛呢绒布绸店是无锡市布绸行业的百年老店。创设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原名世泰盛绸庄,创始人为无锡人钱孟安。钱氏有兄弟四人,孟安为长、仲坪为次,三名叔茂,幼名季常。创办资本总额三千元。时和店名源于'时和世泰、人寿年丰'这一流传民间的春联。因二店均为钱氏所创,故世泰盛仍效法前者,取上联二字为名,然而,单用'世泰'二字,尚感不顺口,在'世泰'之后再增一'盛'字,读之顺口,又寓兴旺之意,遂定名为'世泰盛'。创设之初,职员8人,以经营绸布为主,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在'两县三图大火'中店被焚毁,1900年改组复业,变独资为合伙,股东有钱、唐、张、冯、华五人。1930年购地扩展营业场所。1935年自办电台,业务发展。抗战前为鼎盛时期。1955年12月实行公私合营,'恒新'、'恒丰洋'、'大纶柏'及新大陆、时新等并入该店。1966年改名为世泰盛布绸商店。主要经营各类棉布、化纤、绸缎、呢绒、针织品、成衣,花色多样,品种齐全,社会信誉、经济效益同步上升。后因三阳广场改扩建拆除。
【时和布绸店】
时和布绸店位于北大街,是无锡的百年老店。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由邑人钱仲坪、朱荫轩合资创办。最初经营地产和澄、虞两地农村的染色复制土布。后增销白洋布、丝罗缎、羽毛织品等。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由陈蓉斋接盘,并增资,增营万载夏布、苏州绸缎、杭州罗纺大绸布等。1925年,翻建楼房,店堂内设开架式玻璃样橱,还可为顾客定制服装。1936年购地建造5层新楼,内设电梯。1937年,日军侵占无锡时,新老店房均焚毁,库存被劫。1938年冬在原址上重建大楼,增辟屋顶花园,自办电台。解放后公私合营,又有大成、九纶、日新、五星、天章以及大华、建业、文汇等店号先后并入,改为综合性百货商店。后由于北大街扩建时拆除。
【日新绸缎庄】
日新绸缎庄创办于1924年,当时股东10人,店名取'花色品种日日新'之意,地处北门大桥街布行弄口对面。'日新'的经营特色是'经营有方、理财有道、用人有度、广告有术。'日新开业至1929年,便与'懋纶'、'世泰盛'在无锡绸缎业中并称'三巨头'。1937年抗战开始,'日新'转移至江北。返锡后,原店被焚,另辟'复新'(城中寺巷口)和'益新'(崇安寺内)两分号试营业。1938年在原址重建,分号撤销,1954年9月被政府批准为'花纱布公司第一经销店',1955年12月实行公私合营。1958年'大跃进'中并入时和布绸店。
【懋纶绸缎庄】
懋纶绸缎庄由无锡人秦晓初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在无锡北门北大街创建。创办资金共4000元,股东为徐湘文、徐明文、华燕智、张瞿年等。由于管理得法,信誉过硬,与日新布绸缎庄、世泰盛呢绒布绸店成为无锡绸缎业中'三巨头'。
【周信昌零剪百货店】
周信昌零剪百货店由周翰昌创设于清同治八年(1869),是一爿连家小型商店,为无锡第一家零剪店。地址在城中东大街。经营狭幅绫绢和土布零剪等小商品。由于该店的地理条件得天独厚,生意日益兴隆。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并迁至观前街山门口新昌翼记零剪店原址,与之合并,招牌字号为'周信昌',1969年并入东方红商场(今无锡商业大厦)。
【中国饭店】
中国饭店是无锡'老字号'饭店,也是中国名菜馆之一。地处无锡车船码头集中地区的通运路汉昌路口。创办于1947年,由毛仲寅、章绥卿等合伙经营的。正式开张之日,请客三天,大摆宴席百余桌,轰动了整个无锡。'中国饭店'店牌由著名书法家费新我挥毫写就,款式大方、雅致动人。中国饭店菜肴,选料精细,操作考究,质量稳定,具有江南一带的特殊风味,是锡帮菜的代表,它制作的梁溪脆鳝、无锡香鸡、镜箱豆腐、糟煎白鱼、太湖焗鸡、母油全鸭、龙眼鳝片、杏仁粉包、蝴蝶海参等菜肴,驰名大江南北,被列为传统名菜。后因通运路地区改造拆除关闭。
【状元楼菜馆】
状元楼菜馆是无锡历史悠久的名菜馆之一。1919年由林勤轩在莲蓉桥堍租赁两间门面,开设长春阁面店,主营三鲜大面和大肉馒头。1938年改名状元楼菜馆,聘请倪庭鹤等名厨师,烹饪苏锡风味菜肴。因'状元'二字吉利,生意日趋兴旺。当时有'水陆交通莲蓉桥,万商云集状元楼'之称。1956年公私合营后,保持了传统特色。'文革'中曾改名为大众楼面饭店,1979年恢复原名。特色名菜有:尼庵面筋、老烧鱼、四喜面筋、奶油蹄筋、爆川、芙蓉鸡球等。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一幢崭新的高楼耸立在青石路欧风街口,取名'状元楼',生意兴隆。
【聚丰园菜馆】
聚丰园菜馆是无锡历史上最早的菜馆。始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11月),由原盐公堂烧饭师傅王荣初、华仲兴、胡绍奎等人合股开设。当时主要顾客为盐局、木客及粮食业行商。两开间店面,餐桌10余张。该店背靠护城河,平时将太湖盛产的鲜鱼、虾、蟹笼养在河中,任顾客挑选,当场加工烹制,特别鲜美。特色名菜有清炒大玉、炒蟹黄油、奶油鲫鱼、活炝虾以及腐乳肉等。1956年公私合营后,继续发扬传统特色。1965年迁中山路胜利门口,改名为新风饭店。1995年5月,在原址翻建17层大厦,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
【聚鑫园菜馆】
聚鑫园菜馆是无锡著名老字号菜馆之一,座落在繁华的南长街上。由王阿荣(又名华荣湖)创办于1910年,创办初期,早上卖面,中午卖便饭,由于经济实惠,信誉良好,故而生意兴旺。1959年'聚鑫园'实行公私合营,1959年11月搬迁至南长街160号,并改名为'聚兴园'。'文革'中曾一度改名为'四新菜馆'。1994年南长街扩建改造,'聚兴园'又以'聚鑫园'名称搬到朝阳广场中心地段,后又搬迁至南长区政府综合大楼。'聚鑫园'这家老店虽几经变迁,但人们仍记忆犹新,常常会津津乐道该店几道锡常名菜:美味同肠、镜箱豆腐、全家福(荤什锦)、卷甩水等。
【横云饭店】
横云饭店位于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无锡太湖鼋头渚风景区内,为著名的旅游餐馆。该店原名'旨有居'菜馆,由晚清举人、无锡商会会长杨翰西于1934年出资创建,距今已有70年历史。早期以经营京苏风味为主,解放后经公私合营更名为横云饭店。该店早在50年代就云集了一批享誉沪宁线的高厨,并创制出了'太湖云块鱼'、'糖醋活鲤鱼'等一批脍炙人口的特色菜肴。位居当时无锡八大菜馆之列。
饭店地处风景秀美的梅梁湖畔,与大箕山、小箕山、中犊山隔湖相望。临湖而筑的餐厅粉墙黛瓦,体现了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内外装饰典雅简约,环境怡人。现设有大小餐厅四处,可供数百人同时就餐。在此聚餐便酌,情趣独特,既可品尝湖鲜佳肴,又能观赏湖光山色,颇受中外旅游者青睐。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新建成的水上餐厅——湖鲜舫,装饰气派、设施齐全。置身舫间,恍若画中,美景、佳肴、湖鲜、丝竹,给人以天上人间的至高享受。
【醉月楼菜馆】
醉月楼原为1933年创办的四时新菜馆。建国后曾更名为工农饭店。1976年建成4000平方米的新大楼。1986年改为醉月楼。饭菜部有大小餐厅7个,34张餐桌,并设有供200人就餐的食堂。装璜新颖,格调高雅,备有空调。旅馆部有客房71间,其中高档客房有14间。菜肴以苏锡帮为主,并烹制各地风味菜点。后因火车站地区改造拓宽道路时拆除,现已并入王兴记有限公司。
【喜福楼饭店】
喜福楼饭店由李喜福创办于1919年。当时其饭菜以经济实惠享誉苏南。1956年公私合营,'文革'期间被撤并。1988年在中山路北端重建开业。传统特色菜有:喜福同肠、糟煎白鱼、生麸肉圆、雪菜肉丝等。
【泰山饭店】
泰山饭店是解放前无锡城区最有名的旅馆。1947年由陈庸全等集资创办。该店地处火车站和轮船码头附近,交通方便,设备齐全、生意兴隆。该店曾将南大厅辟为'太湖厅',设有茶室、舞厅、菜馆,菜肴名贵,服务对象多为巨富商贾,1948年3月蒋经国先生来锡时曾住该店。
【京沪饭店】
京沪饭店创办于1917年,地处通运路闹市区。当时主要经营旅馆、茶室、书场和餐饮。抗日战争胜利后扩充为兼营歌舞和戏院的大型饭店,是苏南地区最负盛名的高级社交场所之一。1986年,无锡市旅游公司与香港华耀雄基公司合作经营,在旧地重建,注册资本172万美元,经营苏、粤名菜及西餐,故有'游在太湖,食在京沪'之说。
【迎宾楼菜馆】
迎宾楼菜馆是无锡市的名菜馆之一。已有70多年历史。由李文毓、沈运青等共同集资,于崇安寺山门口西侧建造迎宾楼菜馆,特聘上海先施公司东亚酒家无锡名厨刘俊英回锡掌厨。开张营业时,菜馆能办满汉全席。刘俊英擅长的名菜有蟹粉鱼翅、荷花牡丹、鸡茸蛋、罗汉全鸭、凤尾鸽蛋、白雪鸳鸯、广州鲫鱼、金玉满堂等。1954年曾停歇,1959年恢复。1978年迁至人民路菜场大楼三、四楼营业。2004年随着崇安寺拆迁改造而一同被拆,待重建。
【开原寺素斋馆】
梅园开原寺素斋馆,始建于1934年,供应随喜香客素面。1984年重建天王殿、钟楼、鼓楼时增设素斋馆,可承办纯素筵席,菜肴精洁,也有素面、菜包出售。
【人和菜饭店】
人和菜饭店是无锡地区特色饭店之一。该店由谢盘声等人于1937年创办。店面地处商业繁华地段通运路,紧靠无锡火车站。以供应经济实惠的大米猪油菜饭为主要经营特色。1988年销售猪油菜饭7万公斤,同时还供应各种炒菜、卤菜和面饭。后因通运路拓宽改造拆除。
【新洪兴菜馆】
新洪兴菜馆创办于1926年。建国后曾改名新洪兴面饭店、人民桥饭店,供应大众饭菜。1984年翻建,有营业面积800平方米,餐厅宽敞明亮。经营饭菜、面点、冷饮等。菜肴以苏锡为基调,兼融川、粤诸帮风味。
【功德林素菜馆】
功德林素菜馆曾是无锡市区唯一的素菜馆。创建于1930年3月,创业初期,有寺僧参与策划。该店座落在崇安寺火神殿旁,斜对面是城中公园。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改为'文记素斋馆'。1984年扩建为功德林素菜馆。门面具有古色古香的佛门色彩,正厅上方,悬挂功德林横匾一块,由已故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书写。经营考究的素食菜肴、素面、素包子等。1985年在楼厅开设登雅楼酒家,以满足各层次顾客需要。1986年批准为接待外宾定点餐馆。1993年被评为无锡市'特色商店。'因崇安寺地区改造拆除。
【王兴记馄饨店】
王兴记馄饨店是无锡市著名老字号。1913年1月31日,无锡北乡塘头人王庭安在崇安寺昇泉浴室旁开办馄饨店,专卖手推皮子老式馄饨。1915年底,王庭安将店名定为'王兴记馄饨店'。此后,王庭安改进制作方法,首创了白汤馄饨(当时无锡流行加酱油的红汤馄饨)。其特点是滑爽鲜嫩,汤水浓而不浊,再加上开洋、紫菜、蛋皮丝、青蒜叶、胡椒粉等佐料,堪称色香味俱全,很受顾客欢迎。抗日战争期间,王兴记又增加了小笼馒头和葱油鸡蛋饼等新品种,并对馄饨馅心不断改进(将虾仁、鸡肉拌进馅心),用鸡和肉骨吊汤,改进服务态度等,不仅招徕了新老顾客,而且战胜了竞争对手。抗战胜利后,王庭安将店务交给儿子王祖华管理。无锡解放后,'王兴记'更加注重质量,保持特色,生意越做越大。1956年,'王兴记'被批准实行公私合营,1965年,'王兴记'迁至中山路新大楼营业,1966年更名为无锡馄饨店。'文革'结束后,又恢复原店名,添置了雅座和空调,并开始接待外宾。1995年12月又迁至中山路学前街口,并增设了分店。1996年7月1日,该店又更名为王兴记有限公司。2002年,该公司顺利通过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王兴记'已成为江苏省著名商标和闻名中外的点心店。
【过福来手推馄饨店】
过福来手推馄饨店是已有140年历史的著名老店。由无锡县东北塘过某于清同治三年(1864)在城中三下塘(今新生路)斜桥下开设,取名'福来'。因老板姓过,人们都称它为'过福来'。由于馄饨质量好,服务态度好,赢得顾客好评。1916年迁至大市桥闹市区后,营业额成倍增加。到1934年前后,'过福来'这块老招牌已誉满城乡了,本地名人绅士都曾来店品尝,国民党元老吴稚晖亦是'过福来'的常客。1956年4月批准公私合营。手推馄饨是用手工推皮子,特点是注重选料、讲究质量、配料得当、精心调味、经营灵活、服务周到,成为无锡风味佳点之一。
【穆桂英美食城】
原名穆桂英糕团店,是无锡市区规模最大的专业糕团店。1958年由女职工开办,故名。'文革'中改名时新点心店。1988年恢复原名。主要经营五色挂粉汤团、玉兰饼、各类花色糕点、喜庆糕团,及包装糕点、盒式糕点、优质八宝饭。1996年11月8日,穆桂英美食城在南禅寺商城正式开业,门庭若市、顾客盈门,成为南禅寺文化、旅游商贸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
【崇安皇亭小吃】
崇安寺建于晋兴宁二年(364),素有'梁溪首刹'、'吴会名胜'之称。自明代起,商贩云集,饮食小吃丰富多样,吸引四邻八乡居民和外地游客光顾品尝。尤以每年春节和农历二月十九日市场最为热闹,持续数日,民间有'游崇安寺'习俗。清咸丰、同治年间,崇安寺先后两次大火,大部焚毁。因无力修复,于清光绪二年(1876),在大雄宝殿前建造一座'圣谕亭',被称为'皇亭'。以后改建为菜场,各种小吃摊担陆续恢复增设。至解放前共有菜馆、饭店、面店、点心店36家,小吃摊担29个,各种小吃152个品种(类)。建国后,几经反复,逐步发展,上世纪90年代初期进行大规模改造,并成立皇亭美食城有限公司。进入21世纪后,无锡市崇安区又在原崇安寺地区规划重建城中商业中心区。
【拱北楼面馆】
拱北楼面馆创办于清同治二年(1863)。是无锡著名的百年老店。原址在北门外游弄里,由面馆、茶馆、浴室3个部分组成。先后六易其主,但店名未改。历史上北门是客商、班船会集之地,该店营业独步无锡。据说清末举人杨乃武,在冤案辩白后南下途中曾到此就餐。历次战乱中,其楼几毁几建。抗战胜利后迁至市中心崇安寺。该店主营肴面和小笼馒头,价廉而味美。面汤用肉骨、鳝骨和鸡吊熬,并加甜汁,面浇头花色多。面条粗细均匀,汤味醇鲜、软而不烂、滑爽不腻,小笼馒头皮子匀薄而韧,馅心咸中带甜,卤足,属正宗无锡风味。由于崇安寺改造拆迁,搬至胜利门广场原五金站继续经营。
【伊斯兰面店】
伊斯兰面店是无锡市区主要的清真餐馆。地处崇安寺。1919年创办,原名清真马复兴菜馆。1953年由本地6名回民合股租赁,改名伊斯兰食堂。1956年改为伊斯兰面店。主要经营清真面,有汤、拌、炒、削等多种。并供应牛肉锅贴、水饺、包子、酸辣汤等点心和传统伊斯兰菜肴。以讲究质量、注重服务著称,曾被评为江苏省先进单位和无锡市最佳商店。
【丰收糕团店】
丰收糕团店曾是无锡市规模最大的专业糕团店。经营地点在崇安寺。创办于1955年。原为私营。公私合营后曾先后改名为'咏记'、'美味'糕团店。'文革'初期改为丰收糕团店。经营汤团、米制点心、花色糕点及各式馅心。曾创制恢复数十种传统名点,开设堂吃雅座,受到欢迎。1994年,崇安寺大规模改造中拆除,该店并入无锡市皇亭美食城。【新万兴银丝面店】
新万兴银丝面店是无锡市区特色饮食店之一。创办于1927年。主要经营花色碗面、热炒、承办筵席,兼营卤菜、冷饮、小笼包子等。该店的银丝面采用优质细白面加鸡蛋精心制作,煮熟后细软如丝,汤清不腻,味道鲜美,很受顾客赞誉。
【太湖船菜】
亦称无锡船菜。无锡地区水上游艇供应游客的菜肴。无锡船菜始于清末,为灯船、画舫吸引游客而兴办。尤以杨阿梅'苹香号'船菜最为著名。上世纪20至30年代,盛名一时,吸引沪宁线不少慕名前来品尝者。建国后,游艇业务曾停办,船菜也相应消失。上世纪70年代中期,随着太湖旅游的发展,重新恢复,并不断创新。船菜的取料主要为太湖水鲜及鸡鸭等,一般在店内预作加工,在船上烹饪,传统菜名有太湖活炝、鱼翅蟹粉、清蒸甲鱼、云林鹅、八宝鸭等,在国内外游客中享有盛誉。
【慎馀肉庄】
始创于清光绪末年的慎馀肉庄,位于无锡三凤桥堍。是无锡老字号商店。烹制的肉骨头香气扑鼻、骨酥肉烂、酱汁稠而绵长,百年流传,'慎馀'的酱排骨由蔡杏根、王阿林、王聚宝三代掌勺大师不断研制、改革,又取南北烧法之长,加上包装精美,曾红遍大江南北半个世纪,营业直领同行之首,誉为'肉骨头大王',成为无锡三大名产之一。慎馀肉庄于1956年公私合营,70年代初肉骨头曾大量出口到香港(37万吨),'文革'后期更名为三凤桥肉庄,2003年9月28日由无锡烤鸭馆与'慎馀'第三代传人王国华先生及第四代掌勺师傅俞世高等合股,将这百年名店重新复业。
【三凤桥肉庄】
原名慎馀肉庄。由原经营猪行、肉摊的王云清于1927年开设。店址在三凤桥堍。经营生、熟肉为主。王云清重金聘请名师蔡杏根,融合无锡烧煮熟肉的南北两派精华,创制的酱炙排骨,(俗称'肉骨头')骨酥肉烂、香美味鲜,驰名沪宁线。无锡沦陷时货财被洗劫一空,后逐步恢复。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1967年转为国营。上世纪70年代改名三凤桥肉庄,1987年在原址改造扩建,营业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设有食品部、酒家部、客房部。进入21世纪后,三凤桥肉庄及三凤酒家又进一步扩大,现已成为中山路商业区的名牌商店。
【真正老陆稿荐】
真正老陆稿荐是无锡市的百年老店。是著名的'中华老字号'。创建于清同治年间,由无锡肉摊老板陆步高夫妇以卖熟肉起家,传到其子陆稿和陆荐,便以其两子姓名'陆稿荐'作为肉庄名称。它的熟食系列以色之光润、香之浓郁、味之独特、质之正宗而深受消费者青睐。
解放前,通运路上有四家陆稿荐肉庄,都是早上卖生肉,中午卖熟肉,因地处火车站、轮船码头交通要道处,所以生意十分红火。首先是一家陆稿荐肉庄,后来多了一家老陆稿荐肉庄,不久,又开了一家真老陆稿荐肉庄,后又出现了一家真正老陆稿荐肉庄。无锡市天鹏集团传承了'真正老陆稿荐'这一品牌。
【王裕兴肉店】
王裕兴肉店是无锡市的百年老店。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无锡丝茧商王仲彦出资,在南长街(今163号)三茂弄隔壁开设'王裕兴肉店'。店房一间门面,两造进深,聘用魏祥泰肉店的师傅蔡杏根执勺,烧煮熟肉,由于精细选料,精心炙煮,其酱炙肉油而不腻,排骨烧得骨酥而不脱肉,虽经风而皮不硬,色香味俱佳,成为佐餐开胃、增加食欲的美味佳肴,深得顾客赞许。王裕兴肉店还采用代销方式率先开辟了苏州市场,引起当地肉店关注,成为人们探亲访友、来锡游览、应酬交际等必备礼品,享誉沪宁线。
1920王裕兴肉店又推出一种'酱鸭'新品,香气扑鼻、满口生津,故受人青睐。1937年,无锡沦陷,王裕兴老板乃委托伙友杨佳根、张辛根代理,直至1956年公私合营,归食品公司领导。1962年牌号改为'裕兴。'
【三阳南北货商店】
三阳南北货商店是江苏省南北货行业中最大的零售商店。1929年4月26日,过海如等8人出股在无锡大市桥堍开设三阳南货店。以讲究质量而闻名于沪宁线上。1933年,又在南货店左侧开设三阳茶食店,分别由过海如、鲍念春任两店经理。开业时,南货店经营南北货、干果、干菜、蜜饯、调味品等300余个品种,茶食店经营糖果、糕点、熟食品等二三十个品种,另设1个加工场,商品自产自销,两店各自独立核算。1958年1月,两店合并为三阳南北货商店,并成为全省南北货行业中经营品种最多的一家商店。2000年,经过改造,改名为三阳百盛广场有限公司。过海如1892年12月29日生于无锡东亭镇北街,1971年9月29日病逝。
【仁号茶食店】
仁号茶食店是无锡地区经营炒货茶食的百年老店。前身为'仁号糖栈'。清光绪十九年(1893),黄菊农与其阿舅合股创设于桃枣沿河,故名'仁号'。专营桃肉、桂圆、枣子等,为无锡当时最大的南货店,有门面十二间。黄菊农经营得法,深得同行推崇,凡是南货到埠,必定请他到场过目定价。由于'仁号'选料讲究,配方独特,工艺精良,在沪宁线上久负盛名。'仁号炒货'具有味香、松、脆、色等独特风味。1947年至1949年间,'仁号'生意最盛,产品销至常州、宜兴、溧阳等地。奶油花生每天另售达2000多斤,糖果每天也另售1000多斤。'仁号'牌奶油花生米于1984年获江苏省优质食品称号,1985年后连续3年获无锡市最佳消费品称号。
【徐嘉和茶食店】
徐嘉和茶食店是无锡市区规模较大的副食品商店。已有百余年历史。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由徐锦文等兄弟5人合股创办。店址在北门外笆斗弄1号,以经营苏式糕点享誉江南。解放后保持前店后坊的特色。所产各类糕点香、松、脆、酥。经营品种有糖、烟、酒、糕点、罐头、奶制品、干菜、海味、炒货等。其中优质杏仁酥、酥糖、椒盐桃片、米糕等为传统名点。实行公私合营以后,改为无锡市第四副食品商店。
【新新食品商店】
原地处中山路毛桃巷口的新新食品商店由江玉和、谢少静等合资创办于1923年。素以经营广式、西式糕点著称。当时在常州设有分店,专营各地名特优食品。1946年起附设工场,生产各种特色糕点、面包,自产自销。主要经营糕点、饼干、香烟、瓶酒、糖果、奶制品、酱菜、咸腊、蜜饯等共1000多个品种。形成商品档次高、
质量优的特色。后因城市改造拆除。现于八佰伴等设有卖点。
【锦泰隆茶叶店】
锦泰隆茶叶店创办于清宣统元年(1909)。创办人为王誉嘉。批零经营全国各地名茶,兼营茶具。解放后改为无锡市茶叶商店,以名茶见新早、质量保证、价格公道而著称。原址在北大街,现在人民中路。
【李同丰参药号】
李同丰参药号(健康药店)是无锡市区规模较大的专业医药商店。1911年,邑人李云泉在北门内打铁桥旁设药摊,专营烟丸,业务颇盛。1914年,正式开设李同丰参药店,后增设分店。1938年改名为李同丰参药号。业务逐渐发达,成为当时无锡城区三大参药号之一(即大吉春、同丰、李同丰)。1956年1月,'李同丰'批准公私合营。1958年,原'大华'、'同德'、'寿山堂'、'仁德堂'药房并入,成为崇安区医药中心店。1966年8月,'李同丰'改名为健康参药店。主要经营参茸银耳、中药饮片、中成药、滋补品、环卫用品,兼营西药、医疗器械等。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销售额跃居全市第一。并成为全省同行业的魁首。曾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和无锡市'最佳商店'。
【同丰参店】
同丰参店原名'同丰药栈'。由无锡石塘湾望族孙姓和虹桥湾顾姓创办于清咸丰三年(1853)。原址在北大街一石库门内。并在石库门上做'寿鹿'标记(老寿星骑在梅花鹿上)作为商标,以经营参燕细货和各种名贵药品药材著称。解放前与'李同丰'、'大吉春'齐名为无锡三大参药号之一。1956年1月批准公私合营。1981年5月1日恢复同丰参店,店址设在中山路540号,专营人参、银耳及各类滋补成药,品种多,规格齐,服务好。曾被评为无锡市'优秀商店'。
【大吉春参药店】
大吉春参药店是无锡市区规模较大、历史较久的参药店。地处无锡市北大街。清同治四年(1865)由王赓虞、王亮卿、陆钧之等人开设。解放前主要经营中药材、中成药。1956年公私合营后,扩大了经营西药和医疗器械。经营饮片近千种,成药600多种,西药900多种,器械100多种。中药以'药材道地、丸散考究、品种齐全'著称,城乡闻名。该店坚持下厂服务,送药到医院病房,代客加工丸散,代煎中药,按方送药,聘请名医坐堂看病,开办邮寄业务等。多次被评为无锡市'优秀商店'。
【西天宝鞋帽店】
清宣统三年(1911)开设的西天宝鞋帽店,有工人五六人,商标为'宝塔'牌,主要生产直贡呢面皮底男式皮鞋。当时的制鞋作坊做工考究,深得用户信赖。民间有'女鞋陆永和,男鞋西天宝'之说。1956年,西天宝批准公私合营。1959年,无锡工农皮件厂和西天宝、天生和的布鞋工人并入制鞋二社,更名为卫星皮革制品厂。当年9月,原公私合营的7家帽鞋店和中国、裕兴祥等皮革制品厂的布鞋车间并入鹤鸣区店,正式成立鹤鸣鞋厂。
1961年底,无锡市手工业局将鹤鸣鞋厂中参加公私合营的隆昌祥、鹤鸣、西天宝、天生和、义和祥5家分出,恢复名牌店,实行独立核算。1966年,将独立核算的五店再次并入鹤鸣鞋厂,更名为无锡市跃进皮鞋厂。1979年,更名为无锡市鹤鸣皮鞋厂。
【亨达利钟表店】
亨达利钟表店创办于1917年。是无锡市以修理与经销并重的钟表商店。曾改名'东风钟表店'。亨达利历史悠久,为全国的'钟表大王'。经营品种多样。解放后,无锡百余家大小钟表店在1956年成立钟表合作社,以后又创办了'无锡钟厂'、'电镀表厂'。1978年在中山路挂出无锡'亨达利'招牌,并于1985年在全国成立'亨达利'、'亨得利'钟表协会之际,成为首批会员单位。有电子检测器等先进设备。修表保证质量,约期不误。尤以修理电子钟(表)、石英钟(表)见长,小修小配立等可取。
【大同文化用品商店】
无锡大同文化用品商店于20世纪20年代创办,至今已有80余年历史。建国后几经搬迁,一度并入第四百货商店、东方红商场。1986年4月重建。主要经营纸张、纸品、文具、文娱体育用品等,品种齐全,批零兼营。以灵活经营、讲究信誉著称。与400多家印刷厂、40多家专业批发公司建立供销关系。并实行电话订货、陪同送货、送货上门、代办托运,退换调剂等。多年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曾被评为明星企业。
【潘锦丰帐簿店】
潘锦丰帐簿店始创于清咸丰年间。店主潘锦堂,镇江人,店址在北大街坛头弄内。清光绪初年迁至江阴巷。因地处商业中心,商店林立,经营帐本供不应求,业务日渐发达。清光绪十三年(1887)潘锦堂因病,将全部生财作价300元,出让给亲戚王桢卿,王又推荐其叔父潘顺元执掌店务,曾更名为'潘丰桢记账簿店'。辛亥革命后,该店购买印刷机器,后在陶文彬的悉心经营下业务不断扩大。在北区商界中颇负盛名。1952年,'潘锦丰'将全部资产投入'锡联印刷厂',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由18家单位参加。1974年12月,国家外贸部投资1000多万元,引进国外先进设备,改名为'外贸部无锡印刷厂',简称'外贸印刷厂'。
【陆右丰酱园槽坊】
陆右丰酱园槽坊创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是无锡酱园酿造行业首屈一指的大作坊,远近闻名。'陆右丰'创建人陆霞卿,原开设陆源长绸布店于城中大市桥街(当时该处是无锡商业中心)。清咸丰二年(1852)与高鹤斋合伙在堰桥开设'右丰'酱园槽坊,资金二千贯(约等于白银二千两),年造酱油二百担,造酒仅百担。清同治三年(1864),高鹤斋将股权让给陆霞卿独资经营,牌号改称'陆右丰酱园槽坊',并一改过去官商作风,选用能人,重视质量,树立信誉,生意红火。清同治九年(1870),迁至新三里桥,至抗战前,'陆右丰'拥有八坊(酒坊、酱坊、绍坊、醋坊、砻坊、白作坊、腐乳坊、香糟坊)。1935年,'陆右丰'还先后取得美孚火油公司(美商)在无锡的经销权,资本大为雄厚。1958年6月与陶谦益酿造厂等4个单位合并成立太湖酱类食品厂,成为全市最大的酱类食品生产企业。
【王元吉冶坊】
王元吉冶坊是无锡历史上著名的冶铁作坊。清代中叶晋商查某创设。地址在城南杨窖湾(今称羊腰湾)。以后查返山西,冶坊交其女婿吴永昌经营。清道光十七年(1837)与北门王源聚锅号合营,遂名'王元吉'。清咸丰十年(1860)因战乱迁往靖江十圩桥,后又迁南通,称北栈。清同治二年(1863)在无锡堰桥另设作坊,称南栈。直至1943年又将堰桥南栈迁回羊腰湾。产品'双吉'牌铁锅,以轻薄光滑,耐强火、不爆裂而著称,畅销大江南北。1955年实行公私合营。1958年转为国营,改名无锡冶铸机械厂。1966年更名为无锡锅厂。
【邵祥泰煤铁号】
邵祥泰煤铁号是无锡的'百年老店'。由世居无锡南门船厂里经营造船业务的邵燮培,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创办。该店所经营的煤球、煤基是无锡市民日常生活'开门七件事'中的第一件。
邵燮培初开邵祥泰时,仅一开间门面,叫邵祥泰商号,经营造船用的桐油、麻丝、铁钉之类商品。民国初期,邵见无锡新开不少纺织、缫丝、面粉、机器铁工厂,觉得日后经销煤铁燃料有利可图,便增加煤炭、石油、钢铁经销业务,后果然得发,即改称邵祥泰煤铁号。1924年,邵投入资金,安装滚筒式粉轧机与小型轧煤球机,进行小规模生产机器煤球,经营业务不断扩大,已经达到'信孚中外'。建国后,邵祥泰煤铁号实行公私合营,改称祥泰煤球厂,1958年改称无锡煤球三厂。
【蓉湖楼】
蓉湖楼前身是个非常简陋的小茶馆,在北塘沿河三里桥堍。随着外地粮船集中到附近沿河停泊,粮商和船主来店歇息、饮茶,粮行老板也到此揽客,卖座率渐高,自然形成了'粮食茶会'。蓉湖楼最初的老板叫林焕文,人称'小瞎子'。此人重义气、识时务、人缘好,生意日益兴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他选定面对蓉湖庄沿小三里桥河浜处,租地筑了一幢三开间四进的三层木结构楼房,楼上三间玻璃窗(最初是彩色的),是当时三里桥一带最高最美的建筑物,站在三楼上可一览锡山、惠山、黄埠墩景色,吸引了许多茶客和粮商。1937年8月间,无锡受到日本飞机轰炸,蓉湖楼虽未中弹,但在无锡沦陷时被日军付之一炬。
【清和楼茶馆】
清和楼茶馆位于清名桥堍,是无锡南门最早最有名气的茶楼。早在民国初期已出名,创办人是倒水堂馆出身的冯桂根。清和楼茶馆楼上楼下约30多张茶桌,另辟一角雅座,为'龙进房',专门接待'南里八绅'。登上清和楼,倚栏眺望,古运河上樯楫风帆,鱼鹰追逐,河畔两岸水乡风貌,淘米捣衣,宛如身在画中,令人心旷神怡,到清和楼来吃茶的大都是朴实市民,清晨吃茶,聆领市面,交易产品,顺便带回菜蔬,终日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建国后,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才由江顺泉掌勺改为面饭店。1959年南长街拓宽,生意开始冷落,只供应油饼、汤团等点心了。上世纪90年代,古运河南长街再次改造,清和楼茶馆又以全新面貌展现在市民面前。现名为清和楼茶食馆。
【三万昌茶馆】
地处崇安寺内南院与万松院间,有一家三万昌茶馆,业主王乐观(1877-1953)于1902年建,由工商实业家钱孙卿(钱基厚)题店名,著名书画家丁宝书书写。茶馆生意兴隆,特点是除了卖茶外,还接待外地来的客人在茶馆里住宿,收费低廉,旅客满意。南面沿街有两张茶台,是崇安寺有名的武术家、伤科医生的包座,各挂一块招牌,在茶馆门口卖伤膏药。当年民间艺人瞎子阿炳(华彦钧)常向三万昌借一张长凳,在茶馆门口卖唱。
【无锡美发厅】
无锡美发厅曾是无锡市区的高档美发厅,前身为'南京理发店',由陈玉珍、诸明来、潘再生等人合股创办于1938年。1960年改名为无锡理发店。1989年,经过改造装修定为无锡美发厅。设施齐全,技艺讲究,提供中日技术合作的'丝绸之路'美容美发服务项目。地址在人民路181号。
【紫罗兰美发厅】
紫罗兰美发厅是无锡市区原四家特级理发店之一。座落在中山路三皇街口。原名羊子理发店,1938年于宝子创办。1964年改名紫罗兰理发店,1987年定为紫罗兰美发厅。店内装潢雅致,设有空调。理发、烫发技艺讲究,发型适合时代新潮。现已拆除。
【天发浴室】
1937年由荣国铭等集资创办的天发浴室,设有176个席位。因地处米市、山地货行集中的北塘大街,生意兴旺。解放后转为国营,改善服务,定期接送老弱病残者洗浴,星期日开设儿童专场,代办点心、代客刷衣帽,附设旅社,深受顾客欢迎,现已拆除。
【玉泉浴室】
玉泉浴室是无锡市区规模较大的浴室。地处无锡南门金钩桥街。1919年由潘凤琦开设。1954年公私合营。1972年改名群益浴室,1980年称玉泉池,1984年定为玉泉浴室。设有191个席位,堂口5个。附设旅馆,并供应蒸溜水。多次被评为无锡市先进单位。现已拆除。
【新乐泉浴室】
新乐泉浴室开设于抗日战争以前,靠近水陆交通码头附近的万前路。当时是苏、锡、常三市中最大的一家浴室,设男女浴室两个部份。设有官盆间、洋盆间、三等间。浴室讲究卫生,毛巾上下分开,池深水清、空气通畅,保留池内擦背、坑上捏脚、敲腿等传统服务。该店的市劳模武林根同志服务周到、亲切热情,经常受到顾客的表扬。
【沈广茂洗染店】
沈广茂洗染店是无锡市区著名的洗染专业店。创办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为苏州沈广茂洗染店分店。后增设'老正和'、'明新'两个支店。解放后除经营绸、毛、布等成品服装的洗、漂、染业务外,又陆续开设呢绒服装干洗、整烫,皮茄克上光,雨衣上胶,羊皮洗白,毛料化纤衣裤织补等业务。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文革'中曾改名为'更新洗染店'。2000年,'沈广茂'为中国洗染行业协会发起人之一。2004年初转制。现址在道长巷20号。
【湖光照相馆】
湖光照相馆是无锡市专业照相馆之一。创建于1939年,原名'吉士',1962年改为湖光照相馆,是沪宁线的名店之一。解放前到'吉士'拍照的以名流、富者和影剧明星较多。为扩大影响,招揽生意,店里还专门设立'吉士广播电台',进行宣传。建国后,湖光照相馆坚持质量第一、信誉第一、服务第一的宗旨,其艺术人像照、结婚照、团体照等立意新颖、形态优美、格调高雅,深受顾客青睐。自1960年以来,该店有100多幅作品入选参加全国、省、市摄影作品展览。该店还兼营摄影器材、胶卷等业务。
【光明眼镜店】
光明眼镜店是一家集销售、加工、修理为一体的专业眼镜店。创建于1923年,具有80多年历史。1923年,19岁的张秉辉创办了当时无锡第一家拥有科学验光设备的'精明眼镜店'。店址在城内中山路仓桥下,两间门面,3个员工。张秉辉通过函授,获得美国费城大学的视光学毕业证书。该店坚持'精确验光、精细加工、精心服务'的宗旨,使'精明眼镜店'声誉鹊起,成为当时无锡近视患者的唯一配镜处。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1967年改称为'光明眼镜店'。店址迁至中山路447号。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光明眼镜店实行股份制,保持传统服务特色,使老店焕发生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连年上升。
【普仁医院】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美国人李克乐博士受美国圣公会派遣,同夫人史曼丽女士(美藉)一起来锡,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正式筹建成立美国圣公会无锡普仁医院。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普仁医院亦于同年10月停办。直至1938年秋医院复业。解放前,普仁医院担负起当时无锡独一无二的一所正规化医院的繁重任务,对当时无锡人民的医疗保健工作,抢救重危病人,确实起着一定的作用。1954年,普仁医院改为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成为无锡市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医院之一。
【老谈源盛秤店】
北门大桥堍的'老谈源盛秤店'是有名的百年老店。'老谈源盛秤店'的第一代老板谈若鑑,字春霖,号秋胖,生于清道光年间,无锡莲蓉桥人。
秋胖初从秤担沿街叫卖,因人品老实,定制技术好,秤星排列正确,得锡城市民相信,就在大桥堍开设了一家三开间秤店,起名'谈源盛秤店'。经过多年诚实经营,生意发达,就执无锡度量衡店中的牛耳。又得清咸丰七年,帝赐'老谈源盛秤店'封号,雄踞无锡首席,全县都要以'老谈源盛'计量标准定制。(相当于现在的计量局)
按县规定:新粮上市前,都得到'老谈源盛'去,将秤校准,合标准,更换锡印才能收粮。北塘原为全国四大米市之一。所以每天都有拿秤去请他校正。除要调换零件外,校正不收费用。由于服务周到,和气生财,老店改为五间门面。并设分店。后裔相继,第四代长房谈慕安负责管秤店。1936年日寇侵犯无锡时,全县放火大烧,从火车站烧到三里桥,将无锡繁华的商业区烧光。'老谈源盛'片瓦不留地烧尽。谈慕安重建经营秤店。解放前将秤店改为'新华衡器厂'。也留部分制秤分店。
原老秤分为几种类型:'大秤'以斤为计算100-500市斤;'小秤'以两为计算1-20市斤;'铜盘秤'斤、两、钱为计算1-20市斤,一般用于南北货店;'骨盘秤'亦称戥子秤,两、钱、分计算,主要用于称贵重之物与金银。
旧秤为16两制(每市斤也为500克)。运用斤两法口诀将两折为斤。
口诀 (以两为单位)
1、625.   2、125.  3、1875.  4、25.  5、1325.   6、375.  7、4375.   8、5.  9、5625.  10、625.  11、6875.   12、75.   13、8125.   14、875.  15.9375.   16、为1市斤。
解放后的市斤称16两制。后改为10两制,每市斤500克,计算方便多了。现在科学发展,已全面应用电子秤,计算又快又方便。但也有用10两制杆秤的。(谈景清)
资料链接
无锡市首批老字号商店
1994年1月21日,经群众投票,专家评比,无锡市首批名、特、老商店产生,其中老字号商店有:
三阳公司 三凤桥肉庄 仁号茶食公司 王兴记馄饨店 世泰盛呢绒绸布商店中国饭店 真正老陆稿荐熟肉店 同丰参店 沈广茂洗染店 玉泉浴室长春堂参店
商号名称
民国时期在工商登记时有如下规定:
'行'——凡以代客买卖,收取佣金者称'行';如米行、木行、粮行、山货行等。
'庄'——凡以批零兼营者称'庄',如锡箔庄、茶庄、扇笺庄、绸缎庄等。
'号'(店)——凡以门市零售为主者称'号'或'店',如纱号、木号及百货店、饭店、绸布店、布线店等。
'坊'——凡是自行生产、自行销售的称'坊',如酱园槽坊、冶坊、染坊等。
王庭安与'王兴记'
王庭安,又名王春和1891-1965 ,无锡塘头师古桥人,王兴记馄饨店创始人。少时随家人务农。民国2年1913 ,向亲友借了2块银元,在崇安寺昇泉浴室旁借了半间门面,用一只炉子,一张半桌子,开了一爿馄饨店。半年后,生意逐渐兴隆,营业范围不断扩大。到1915年,生意越做越大,已是夫妻俩加3个职工和两张半桌子的馄饨店了,此时,便挂起了'王兴记'的招牌。
'王兴记'初期的大肉馄饨是混汤即下馄饨水 ,用酱油、姜末蘸着吃。后来,王庭安在质量上设法提高品位,改为白汤肉骨头汤 和红汤辣油两种,热天增加了冷拌馄饨。为了满足顾客的不同需要,特地增设红汤辣油加线粉,有的还加鸡蛋,在馄饨上放香干丝和蛋皮丝;白汤加开洋、紫菜、胡椒粉等佐料,新大蒜叶上市,加上一些香料,一碗馄饨端到顾客面前,色、香、味俱佳,人见人爱。王庭安常对职工们说:'质量是命根子,顾客是衣食父母,无论在质量上和服务态度上,半点也马虎不得'。几十年来,王兴记馄饨店在严格质量管理下,始终保持了这种独特的经营风格。
林勤轩与'状元楼'
林勤轩,别名林荣高,外号'鼻烟',无锡人。曾在朱福兴面店当过伙计,'状元楼菜馆'创办者。1919年春,他在北门外莲蓉桥堍租赁一幢两开间门面的平房,开了一爿'长春阁面店',经营三鲜大面、大肉馒头等。1937年11月,无锡沦陷,店房被焚。两年后,林勤轩会同陆贵山、朱秉廉等合伙集资,在原址扩建三开间门面的楼房一幢,打算开一爿在同行中独树一帜的菜馆。为了招揽宴席生意,迎合顾客喜讨吉利的心理,将菜馆取名为'状元楼',还请武进书法家唐驼书写了店名,做成黑底金字招牌,店内悬挂宫灯和'眉寿偕老'的横匾,配着'和合二仙',上下堂口可放24张台桌。
'状元楼'地处当时四大市场的汇合点,林勤轩根据这一有利时机,千方百计增加花色品种,提高服务质量,保持熟面和茶馆特色;承办喜庆筵席,尤办'满月酒'、'周岁宴',深受顾客青睐。为此生意兴旺,盛极一时。
抗战胜利后,'状元楼'由林勤轩独资经营,于1946年12月22日开张营业,大宴宾客。聘请了王寿生、陈阿盘、王全福等名厨师,烹饪苏锡风味菜肴,使'状元楼'名声大振,有人称赞'水陆交通莲蓉桥,万商云集状元楼',成为无锡八大菜馆之一。有一新加坡客商,在'状元楼'吃了老烧鱼、四喜面筋、肉酿生麸,大加称赏,在国外宣传状元楼名菜,故又有'莲蓉桥水陆交通贯西北、状元楼菜肴闻名东南亚'之誉。
钱孟安与'世泰盛'
钱孟安,无锡人,无锡世泰盛呢绒绸布商店的始创者。钱氏有弟兄四人,自己曾系官场幕客,二弟钱仲坪,为时和绸庄创办人,他见二弟创设'时和'获利,遂决意投笔从贾,集资开设绸布店。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 在无锡大市桥开设了世泰盛绸庄。
'世泰盛'店名取时和店名源于'时和世泰,人寿年丰'中上联二字,在'世泰'之后再加一个'盛'字,认为不但读之顺口,又寓兴旺之意,遂定名为'世泰盛'。创建之初,职工8人,以经营绸布为主,兼营丝棉线和顺袋等,后经营品种逐渐增多。
在以后的多年中,钱孟安苦心经营'世泰盛',经营上讲究质量,热情接待顾客,采取送货上门,减价放尺招徕顾客,并增设新装部等服务项目,还自设电台,大做广告。使商店营业额大增。1899年,位于大市桥街上岸的东阳肉庄隔壁一家南货店起火,火势旺盛,延烧迅速,'世泰盛'也遭波及而焚毁,仅抢出不足2000元货物,损失惨重。不久,钱孟安因忧伤过度不幸去世。
王云清与'慎馀肉庄'
王云清,无锡人,在光绪末年经营生、熟肉。1922年,和鲍德初合资,在无锡北门外莲蓉桥堍开设升昌复勤记肉庄,单纯经营鲜肉,后加营熟肉和火腿。鲍德初退股后,由王云清独资经营。1925年他重金聘用南门魏祥泰肉店名师蔡杏根与本店师傅王荣根、王阿林合作,兼采无锡烧煮熟肉南北两派之长,改进烧制肉骨头的工具和方法。风味鲜美的肉骨头受到市民的欢迎。
1927年,王云清在城中三凤桥新开了一家慎馀肉庄,以熟肉为主营业务。'慎馀'由于地处市中心,经蔡、王等师傅悉心研试的肉骨头风味独特,产品价廉物美,业务迅速发展,不到两年光景,三凤桥的肉骨头就名扬江南。被列为无锡三大名产'三凤桥肉骨头'、'清水油面筋'和'惠山泥阿福' 之一。
慎馀肉庄成名后,销售量不断增加,顾客信誉逐年提高。王云清并不满足现状,设法增加花色品种,于1931年,增辟了馒饼部,生产名牌产品——'梅贡饼',时人亦称'三凤桥月饼',是慎馀肉庄的另一特产。同时,在经营管理上逐步进行改善,肉骨头的烧制方法不断提高,使肉骨头愈臻完美。在当时一直居无锡29家熟肉店之冠。
王阿荣与'聚鑫园'
王阿荣,又名华荣湖1892-1968 ,无锡南门人。聚鑫园菜馆创始人。16岁时曾在北门外'杏花村'当学徒,深得店主的信赖,后入赘于华姓。民国初年,他向邵祥泰老板邵琴舫租得平房一间,在南长街清明桥畔开了一家小饭店,因资金来自三方面,故取店名为'聚鑫园'。
初期的'聚鑫园',早上卖面,中午卖便饭,经济实惠,很适合农民、小贩及一般市民的需要,故而生意兴隆。1927年,南门一带丝厂林立,职工众多,'聚鑫园'生意越做越大,尤以'同肠'驰名于无锡城乡。1939年,王阿荣将'聚鑫园'扩充成两层楼的酒馆,门框上高悬'聚鑫园'三个黑底金字的横匾,柜台后面有青龙牌一块,上书'坐花醉月',都是上海书法家所书。'聚鑫园'虽然规模扩大,营业增加,但仍保持原有特色不变。楼上雅座,楼下家常便饭,上午卖面及点心。
'聚鑫园'为锡帮菜馆,菜的特色是'浓油赤酱','咸出头,甜收口'。王阿荣和各厨师们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创制,名菜有'同肠'、'脆鳝'、'全家福'等,其中最出名的是同肠、三鲜,素有'南门同肠炒三鲜'之说,曾受到无锡士绅杨翰西和实业家荣德生兄弟俩以及市民的欢迎,成为无锡八大菜馆之一。
陆霞卿与'陆右丰'
陆霞卿,无锡人,陆右丰酱园槽坊创建人。他原在无锡城中大市桥街开设陆源长绸布店。清咸丰二年1852 与高鹤斋合伙在堰桥开设'右丰'酱园槽坊。清同治三年1864 ,太平军撤离无锡后,他经营的绸布店在战乱中被毁,于是决定放弃本业,动员高鹤斋将槽坊迁城经营。高鹤斋无意继续,将股权让给陆霞卿独资开设,于清同治三年1864 ,在北塘接官亭弄开设'陆右丰酱园槽坊'。
陆霞卿顶得'右丰'字号后,一反过去酱园的官商作风,选用能人,重视质量,树立信誉,开拓四乡批发业务。经他多年的悉心经营,业务范围逐渐扩大,营业额逐年增加,先后在茅泾浜、三里桥、兴隆桥、惠农桥、吴桥、崇安寺等处建起了酱园作坊和陆右丰酱园分店,以批发为主,批零兼顾。除槽坊产品外,还兼营食油、食盐、烧酒、火油、粉麸、豆饼等。
陆右丰酱园槽坊经陆霞卿苦心经营二十年,1864-1884 成为无锡酱酒酿造行业首屈一指的大作坊。产品畅销国内及港澳地区。拥有酒坊、酱坊、绍坊、醋坊、砻坊、白作坊、腐乳坊、香糟坊等八坊和八店,分支机构遍布全市,职工100余人,年营业额达40万元,资产在10万元以上,在无锡工商界中享有盛誉。
邵燮培与'邵祥泰'
邵燮培,字琴舫,生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 。世居无锡南门外船厂里,祖辈以造船为业。清光绪十六年1890 ,17岁的邵燮培看到船厂造船、修船需要桐油、麻丝等材料,便在羊腰湾借一开间门面开设一爿邵祥泰商号,经营桐油、麻丝和铁钉等商品,开始以小本经营,积累资金,后来逐渐扩大经营范围,并雇用了数名职工。民国初年,南门外的丝厂、纱厂、布厂纷纷开办,机器碾米、戽水机等亦逐步有了发展,对煤炭、石油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大。邵泰祥商号根据市场需求,便转向经营煤炭、石油和生铁、铁器等商品,将邵祥泰商号改名为邵祥泰煤铁号。
在以后的数十年里,邵祥泰煤铁号靠邵燮培的经营得法,得到了很大发展。他除了看清形势,跟上时代需要外,首先是恪守信誉,做到约期不误。其次是服务周到,待客热情。
邵燮培为人正直,生活简朴,治家节俭,尽管资财盈万,从不铺张浪费。他还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常常慷慨捐助修桥铺路和教育事业;生活困难者向他求助,也从不犹豫,受到当地群众的赞誉。
1955年,邵祥泰比其他店号早一年接受了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公私合营,改名为祥泰煤球厂。1958年,祥泰煤球厂改为无锡煤球三厂。
徐锦文与'徐嘉和'
徐锦文,江苏无锡人。'百年老店'徐嘉和茶食店创建人。早年在北塘金源隆茶店学生意时,看到当时无锡北塘一带粮贸繁荣,茶食糕点有利可图,萌生了自己创建茶食店的想法。学徒满师后,他召集兄弟5人集资合股,在笆斗弄1号租借王恒兴茶食店店面及生产工具,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 创建了'徐嘉和茶食店'。由自己任经理,其弟徐翰卿任会计。为表示五兄弟同心协力,和气生财,故取名'徐嘉和'
徐锦文经过10多年的苦心经营,积累了一定的资本,1936年,徐嘉和茶食店由兄弟合股改由徐锦文独资经营。正当茶食店经营红火时,徐锦文由于操劳过度,因病无力继续经营,便将店业务交侄孙徐良佐料理,儿子徐秀均掌握财务。
徐良佐精通业务,经营灵活,加上徐嘉和茶食店地处北大街笆斗弄口,以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因素,施展其经营本领,与同业竞争,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他除了增加品种、提高质量、畅通进销渠道、树立产品名牌外,还利用多种形式尽可能宣传自己的业务。无锡的《大锡报》、电台、电影院,经常有其广告、播音、幻灯片出现,使市民处处可以见到徐嘉和茶食店所经营的茶食产品。
解放后,徐嘉和茶食店改名为无锡第四副食品商店。
汪耀奎与'新万兴'
汪耀奎,学名汪海若,无锡西直街人,出身于清贫家庭。早年就读于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他父亲于1935年创办新万兴面馆,不到一年病故。1937年日军侵华,无锡沦陷,汪耀奎随母外出逃难。半年后回城,为了生活,母子俩在崇安寺租了一间庙产房屋,筹集些薄资,用一袋面粉起家,新万兴面馆重新开张,由汪耀奎承顶。
母子俩齐心合力,把面馆业务办好,他们抱定的宗旨:一碗面要味道好、油水足,价格合理,薄利多销;穷富一视同仁,男女老少无欺。日积月累,顾客满意,生意兴隆。汪耀奎在同行中名气越来越响,被人们称为'汪小开'。
以后,汪耀奎不断钻研业务,增添馒头点心等花色品种。他每天上午系起围裙和伙计们一起干活,使'新万兴'由单一的面食点心店发展成为兼营饭菜的菜馆;名点除'银丝面'外,'鸡子大饼'、'蟹粉馒头'也成为该店的拳头产品。
汪耀奎尤爱中国传统文化,在书法、诗词、绘画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早年曾从胡汀鹭师习绘画,在程景溪门下学诗文,工书法。他把'新万兴面饭馆'店堂装修改造后,在楼上开辟了一个书画创作室,取名'百尺楼'。后来严古津、冯其庸等名家都是画室的座上客,一到星期天,国专的同学和教授们经常来'新万兴'聚会,欢声笑语,极一时之盛。
李克乐与'普仁医院'
李克乐1882-1950,美国弗吉尼亚州夏乐滋费尔人,1905年毕业于弗吉尼亚州立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1906年受美国圣公会派遣,偕夫人史曼丽女士美籍 一同来到无锡,筹建美国圣公会无锡普仁医院,时年24岁。
1908年,无锡普仁医院正式成立,李克乐任院长。在开业仪式上,无锡、金匮两县知事、诸邑绅及上海圣公会主教均莅临祝贺。从此,在缺医少药和医疗设备、病房短缺的极其艰难条件下,李克乐克服了一个个困难,经受了一种种考验,使普仁医院逐步得到了发展,担负起正规化医院的繁重任务,为无锡及周边地区的医疗保健工作起着重要作用。
李克乐技术上精益求精,从不自满,内、外、妇产、小儿等各科均能诊治,不管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他一视同仁,服务周到,在无锡市民中享有一定的威信。
1941年日美宣战,次年李克乐被迫回国,普仁医院由日本人接管。抗战胜利后,李克乐偕夫人由美来华复任院长。直到1948年10月,他因夫人患病,才不得已向主教引退,偕夫人返美。在普仁医院40周年庆典时,无锡官绅认为李克乐在锡行医达40载,对无锡人民作出了贡献,特推李克乐为无锡县荣誉县民,由县政府授予荣誉县民证书。
时和绸庄创办广播电台
时和绸庄是无锡北大街上绸布业的巨头之一,它创办于清同治六年(1867),是一家具有12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时和绸庄不但花色品种繁多,还在经营方式上不断出新,开创同业之先。它开办'时和广播电台',就是无锡商业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1931年,'时和'花800两银子从上海买来一部电台,在二楼开辟播音室,开办'时和广播电台',波长970。在电台大做广告,宣传'时和'新品种、大减价消息,同时还为其它行业做广告,如药材、南货等,收取广告费。此外,电台还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有流行歌曲、国乐、苏州评弹、无锡滩簧以及佛学会的诵经、地方风土人情、掌故轶事等五花八门。时和电台一播放节目,不但无锡的商业街上听众挤破门槛,连常州的绸缎店播放时都轧碎了大门玻璃。
'时和'办了电台,日新绸庄和世泰盛绸庄不甘落后,相继也办起了电台。日新绸庄办了个'兴业电台',世泰盛办了'世富电台'大做广告,要与'时和'争个上下。'兴业电台'还把当时影星周璇、陈玉梅、王人美、金焰等人请来电台唱歌、演节目,引起了锡城的轰动。
无锡'士绅俱乐部'
上世纪20年代初期,无锡城中公园东部,涵碧桥堍,有一家特殊的茶座——'清风茶墅',朝南三间精室,窗明几净,四壁悬挂名人书画,红木木台桌靠椅,精致的茶具。室内一块匾额,黄底绿字,上书'清风茶墅'四字,使茶室显得格外风雅恬静。
'清风茶墅'所以成为特殊茶座,是因为一般群众从不贸然闯席,这里是专供无锡地方士绅、巨贾、清代遗老遗少等人,品茗消闲的场所。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国民党统治时期,敌伪统治时期、抗战胜利后至无锡解放,每个时期在这里出入的就有30人左右,其中有清末的秀才、举人、进士,民国初年的官僚、军人,还有当年炙手可热的新贵等,所以,老百姓又称这里为无锡'士绅俱乐部'。
清风茶墅,它代表着无锡一股地方势力,如新上任的地方长官少不了要来清风茶墅拜会这里的地方头面人物;地方上发生什么重大事件,这些特殊的茶客也往往在这里互通声气,统一口径等。随着时势的推移,出入这里的人物当然也有其新陈代谢的变化,据不完全统计,先后出入清风茶墅的人物,总数达200人左右。
清风茶墅——这个为地方士绅独占的场所,经历了几十个年头的沧桑,反映了无锡各个时期士绅势力的变化消长。
杨乃武作客拱北楼
无锡拱北楼的馒头和饺面,美味可口,价廉物美,饮誉江浙两省,它所以有如此名声,传说和清代奇案之一——'杨乃武和小白菜'有关。
拱北楼面馆,创办于清同治二年(1863),是有140年历史的老字号。它最初开设在北门外游弄里。紧倚古运河畔,是纱号、米行、山地货、窑货等客商和四乡班船聚散的场所。
据传,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昭雪后,杨乃武搭船从京城返回浙江余杭老家,途中,船到无锡停憩,杨乃武上岸观市,见'拱北楼'顾客盈门,便进店小坐,点了小笼馒头和一碗饺头面,边吃边与食客聊天,对无锡小笼馒头皮薄卤多、咸甜适口,大加赞美,对鲜汤饺面也很满意,老板听了,灵机一动,立刻宣扬,来往客商与当地百姓听说大名鼎鼎的杨乃武在此小吃,便纷纷前往观看,一时楼上楼下人到处是人。老板把杨乃武的赞美之词,传遍了无锡城乡,'拱北楼'的馒头和饺面随之名扬于江苏、浙江两省,生意格外红火,许多到无锡办事和旅游者都要到'拱北楼'品尝一下馒头和饺面。
'吴稚晖馄饨'传说
民国初年,无锡东北塘人过某,带着妻子在无锡大市桥浴德池南面,租了二间店面,雇了一个堂口师傅,将过福来手推馄饨店乔迁到此地。由于是手推皮子,馅心好、佐料足、有干丝、小虾米,可口入味,吃客欢迎。营业额成倍增加。
国民党元老吴稚晖1865-1953 ,祖籍江苏武进,自小在无锡江尖渚上外祖母家长大。在无锡结交了一班地方名流,如荣德生、丁云轩、刘春圃及吴观蠡等。1927年北伐成功,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他担任了中央监察委员,常到无锡探亲访友。他身穿普通衣衫,白衫布鞋,形如乡村老头,到崇安寺闲游,喝茶,吃点心,谁也认不出他是党国元老。他最喜欢吃的是大市桥过福来手推馄饨,他进店堂和老百姓坐在一起,吃红汤辣油的鲜肉馄饨,吃得满头大汗,津津有味。有一次,他被同座者认了出来,大家才知道他是吴稚晖。吴并不介意,一抹嘴,悄然而去,由此轰传开来,人们把过福来馄饨称为'吴稚晖馄饨',名声大振。从此,被叫出名的'吴稚晖馄饨',一日三市总是济济一堂,'过福来'由此发迹。
无锡油面筋的故事
油面筋,是无锡三大土特产之一。它深受无锡人民的喜爱,每逢佳节或亲朋走访,总要用油面筋制成传统佳肴款待客人;凡到无锡游览太湖风光的中外游客,总要买些油面筋带回去,或馈赠亲友,或合家品尝。无锡油面筋驰誉中外,名声远扬。
关于无锡油面筋的问世,传说得益于崇安寺里烧饭的小和尚阿度。阿度有很多穷朋友,常来寺里向阿度要吃的。一日,老方丈熄灯入睡后,阿度给了他们几团生麸,聚在长命灯下吃起老酒来。不料,吵醒了老方丈,推门一看气从心来,抢过他们手中的生麸,向烧得沸滚的长命灯里一扔,长命灯里却出现了奇迹,许多生麸块在清油灯里上下翻滚,愈炸愈大,个个成了气泡。阿度用筷子捞出来往嘴里一塞,觉得油炸生麸比烧生麸好吃多了。
后来,阿度用盐水浸泡过的生麸切成小块经过油炸,制成菜肴给老方丈与和尚们吃,老方丈觉得此菜香喷喷、韧牵牵、肥笃笃,柔而勿烂、软而耐嚼,忙问:'这是什么菜﹖'阿度回答说:'这是面筋。'从此,阿度经常翻花样,发明了不少面筋菜。老方丈用油面筋招待上等宾客。这样,崇安寺里的清水油面筋就在佛门中传开了,以后又从斋菜变成千家万户的家常菜和送礼佳品。
'天下第一菜'来历
据传: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在无锡城内私访,到一家饭店吃饭。此时已过午时,饭已卖光,店主急中生智,将锅巴在滚油中炸酥,配以虾仁、鸡肉丝、鸡汤熬成浓汁,送上饭桌,将卤汁浇在油氽锅巴上,随即冒出一缕青烟,嗤啦一声,香味四溢,乾隆品尝后,感到鲜美异常,赞誉它为'天下第一菜',由此这名沿用至今。
天下第一菜的制作,宜选用糯米或粳米饭的锅巴,要薄而均匀。烤干后,高温旺火油炸,至金黄松脆。再将虾仁、鸡肉丝、蕃茄酱鲜汤着芡配制的卤汁浇在锅巴上,即成为卤汁鲜红、锅巴金黄、香酥鲜嫩、酸甜爽口的美味佳肴。
抗战爆发后,国民党要员陈果夫到上海吃到这道菜,大加赞赏,说:'此菜可称天下第一,因为这是一道抗战的菜,抗战是第一要紧的……'。经他这么一说,这道菜走红了上海,也走红了重庆,在它的创始地无锡就更走红了。人们为了表达抗战热情,又给它起了一个更刺激的名字——平地一声雷。
陆定一建议恢复'三阳'
地处无锡城中心的'三阳南北货商店',具有70多年的历史,堪称是'老字号'招牌了。1929年4月26日,由无锡东亭人过海如等8人出股在无锡大市桥堍开设三阳南货店,后又在南货店左侧开设三阳茶食店,分别由过海如、鲍念春任两店经理。1958年1月,两店合并为三阳南北货商店,并成为全省南北货行业中经营品种最多的一家商店。7月,三阳南北货店划归崇安区,改名为'国营崇安区南北货商店'。
1959年7月,中共中央'庐山会议'召开前夕,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的陆定一回到家乡无锡视察,在无锡市中心察访时,找来找去见不到三阳南北货商店的牌子。通过调查,方知已改为'崇安区南北货商店'了,立即提出了建议,说不应随便改动老字号的招牌。中共无锡市委、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陆定一的建议,立即恢复了'三阳南北货商店'的名称。直到2000年,经过改造,'三阳南北货商店'改名为'三阳百盛广场有限公司'。
'王兴记'资助地下党
无锡人只知道百年老店'王兴记'馄饨馒头的鲜美,却不知'王兴记'曾资助过无锡地下党。王庭安的大儿子王祖荣当年是地下党员。1948年春,王祖荣接到上级指示,要找一个合适的场所作为联络站,他便以'王兴记'需要扩大经营为名,向父母索资开办了一家农场和益丰酱油厂。对外称给馄饨店提供原料。不久,无锡地下党负责人周晓华的联络员小许就在酱油厂担任业务员。后来小许身份暴露后,还是王祖荣帮其脱离了险境。王祖荣在无锡疗养,他对外声称自己是无线电爱好者,晚上就用收音机收听来自延安的消息。他并以养病为名,收集了许多药品提供给地下党。1948年,中共无锡工委副书记周晓华患病不便去医院治疗,王祖荣就把周晓华接到自己家中养病,并以自己的名义买来药品和滋补品,直到周晓华康复。'王兴记'资助地下党,支持革命工作的事迹在无锡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荣的一笔。
'望湖楼'与龚勉
'望湖楼'原是明清时期,无锡南门四面临窗的木结构五层高的一座茶楼。它座落在古运河的南门吊桥旁。与南禅寺、妙光塔、江南最胜丛林石牌坊遥遥相对。无锡早期的京剧票友结社于望湖楼,取名望湖票社。
无锡民间还流传着明代官至浙江右布政使的无锡人龚勉与望湖楼的故事。龚勉1536-1607 ,字子勤。世居无锡南门跨塘桥下塘。龚勉时常去望湖楼喝早茶,一天早晨,龚勉坐在茶楼窗前喝茶,一眼见到楼下地上,有一根发光的'金扒耳朵',他下楼看时却发现是一根麦杆儿。他几经上下往返,看着那件发光的东西。这时,刚好有位老渔妇卖完鱼,弯腰拾起此物并在鞋底下擦了一擦,拿着此物走了。龚勉在楼上忙叫住了她,并下楼看个究竟。见到老渔妇手中拿着的是一根'金扒耳朵'。老渔妇以为是这位书生落下的,也就慷慨地把'金扒耳朵'还给书生。龚勉对老渔妇说:'是你的财物,不是我的,我只是看它一下。'说罢把'金扒耳朵'还给了老渔妇。老渔妇看这位书生诚实,一定要请这位书生吃早点,龚勉不受,回茶楼喝茶去了。老渔妇就在楼下卖了一碗'脆鳝面',送到龚勉桌上。龚勉非常感动,将老渔妇送下了楼并向她道谢。待龚勉回到楼上时,只见'脆鳝面'已被一只猫打翻在楼板上偷吃着。龚勉见此,叹着气说了一句:'命里穷,只是穷,捡到黄金也变铜。'起身下楼时又说了一句:'时也,命也,运也。'
龚勉回到家里发愤读书,明隆庆二年1568 高中进士,龚勉在任当官时为百姓做了很多有益之事。所以民间将龚勉美妙的传说和他说的两句话'命里穷,只是穷,捡到黄金也变铜。';'时也,命也,运也。'比作当时命运不济的俗语,传说至今。(谈景清)
'陆稿荐'的传说
无锡排骨酱香浓郁,回味醇厚,闻名海内外。关于'陆稿荐'酱排骨来历的传说很多,只能择其一以平添趣谈。
很早以前,崇安寺住着一个靠卖肉骨头谋生的阿福。有年除夕晚上,风雪交加,阿福卖了一天的肉骨头,一块也没卖掉。这时,有个背着烂稿荐草垫 的叫化子,一瘸一拐,在风雪里摇晃,突然,脚下一滑跌倒在阿福的家门口,阿福急忙把奄奄一息的叫化子扶到家里,将一碗热气腾腾的肉骨头端了过去,叫化子吃了肉骨头,终算喘过了气。他起身告别时拿下了背上的稿荐,交到了阿福的手里说:'你救了我的命,就把这个送给你吧',说完就走了。后来,阿福烧肉骨头时,恰巧断了引火柴,随手将破稿荐塞进了灶洞,点火烧了起来。不一会儿,阿福忽然闻到一股令人开胃的奇香,揭开锅盖一看,肉骨头已经煮烂,扑鼻的香味随风而飘。后来,阿福积攒了本钱,开了一爿肉骨头店。他的肉骨头,说来也怪,只要放一节稿荐在锅里,一大锅的肉骨头就会异香扑鼻,所以,从早到晚,阿福的肉骨头店顾客不断,生意兴隆。人们传说,阿福遇到了那个叫化子,就是八仙中的铁拐李下凡,乔装叫化子来帮助诚实、好心的阿福的。
北大街商市回眸
北大街旧称大桥街 是一条南北向的街道,南连老北门古名控江门,今称胜利门 ,北依古运河上莲蓉桥旧称大桥 ,北大街因桥而得名。
北大街全长130米长,清末民初,街宽仅3米,是一条青砖铺设的步行街道,莲蓉桥、北吊桥均系金山石桥身,上下桥是石级,从大桥到桃枣沿河、麻饼沿河均需拾级上下。
北大街市口的形成,可追溯至明清两代,依托古运河这条'黄金水道',使北塘一带先后形成'米市',布行弄的'布市',晏公堂附近的'丝市',财神弄口的'钱市'。
北大街市口是一个片,包括'一街'、'三弄'、'四沿河'、'一条浜'。'一街'即北大街;'三弄'即布行弄、笆斗弄、坛头弄;'四沿河'即麻饼沿河、桃枣沿河、芋头沿河、茅蓬沿河;'一条浜'即游山船浜。
1928年,北大街共有行业27个,商店58家:
绸缎:祥馀、九纶、永昌、大丰、时和、祥丰、日新、懋纶、云裳;
百货:周信泰、永康、利康、裕康门市(批发)。实生公司、福兴祥、祥和、同泰昌;面饭店:三怡楼;茶叶:锦泰隆;茶食:徐嘉和、同斯美;鲜肉:新三珍、鸿义盛;药房:中英、大陆、太和、正威、新华;参药:同丰、李同丰、大吉春、老大年;水果:永昌;银楼:元元、新宝成、宝兴、宝丰裕;帽鞋:陆永和;茶馆:得仙楼;纸号:利生、周信昌;火腿:森春阳、恒义;书:学海堂;派报:茂记;瓷器:源隆;锡箔:坤和、裕兴昌;漆:义兴、宁麻、同义祥、立泰;花席:老泰盛;南货:万大、正大;山货:协鑫;土烟:大成、协鑫元;衣庄:恒隆;秤:谈源盛;香:孙思泉。
过北吊桥右面向西水关方面的有:西天宝帽鞋店、日昇山房、五州药房、老义盛铜锡器店、文元斋刻字店、洗染店和零剪店等。
过北吊桥左面向露华弄方面的有:振华染坊、陶长丰槽坊、全吕槽坊和一家官盐店等。
游弄里有:拱北楼面馆、小旅馆、包饭作等;
布行弄内有:大吉春货栈、黄鳝行、中国银行、老虎灶、王子柳诊所等。
坛头弄里有:李万生大房、三房烛号,过日生生烛号,陈荣吉、柯元吉、许源茂爆竹店、涌茂花爆店,张大年药材店,馀昌煤铁行,杏花村、李锡记面钣店,温泉浴室,大观园、和熙台茶馆,悦心茶馆兼书场,惠通典当和理发店、老虎灶、以及纸马店等;
笆斗弄内有:陶谦益槽坊、几家包饭作、理发店,具有特色的手工业如:刨花店、灯笼店、竹器店、笆斗店等,还有一家叫'天成钱庄'的,专门收进兑出铜钱(铜元),每天挂收兑水牌,以贴水盈利,深受附近商店、小贩的欢迎。
芋头沿河有:升昌烧酒行、黄鳝行、老虎灶等;
麻饼沿河有:元大,长泰、义泰永、汇丰米行(主要供应食米),一大油行、源大油行,廉启泰芦席行和风箱店等;
桃枣沿河有:王源聚冶坊,源春隆、王源来油行,一大南货号,仁号南货号,夏恒丰芦席店等。
茅蓬沿河有:望湖楼茶楼、王颂芬诊所、纸铺行、猪行、碾米厂等;
上述商店经营方式,均以零售为主,有的内设批发,有的后有作坊,有的外包加工。由于店号多,行业齐,门类全,很能吸引本地居民、来往客户、过境船民等。又因水路交通便利,大量船只来码头停靠。由航班船来的农村集镇客户,凭添单随配随送,决不延误。即使客户少量添补,也可委托船老大持单配货,送货上船。所以,航班船一靠,土特产卸上岸,工业日用品送上船,城乡之间船只往来频繁,大有'百舸争流,万商云集'之状。
抗日战争初期,沿街商店,尽为战火所毁,一片瓦砾,至1938年,商市逐渐恢复,大桥、吊桥同时改建,拆除石级,改建水泥平铺桥面,北大街拓宽为8米,中间弹石路,两旁人行道系人字形砖铺。
1958年北大街共有51家商店,其中,国营5家:
糖烟批发公司专卖商店第一门市部、交通电工器材批发商店、干菜干果批发部、第一百货商店交电五金门市部、废品信托门市部。
公私合营18家:
徐嘉和茶食店、全昌酱酒号、同丰参号、时和绸布店、锡明五金店、老大年国药店、日新绸布店、大成土店、大生福山货行、元和南货店、大吉春国药店、正威药房、无锡书店、文汇文化用品店、大华百货店、仁泰纸号、大来南货店、裕兴昌箔爆号。
手工业合作社19家:
金银杨庆和加工门市部、无锡面包工场、圆竹二社门市部、金银饰品加工组、钟表生产组、星火服装社、红星理发店、自行车修配社、布伞生产门市部、百货合作店、车木毛刷社、明丽电料店、锦昌零剪店、大华照相馆、华德利钟表店、达昌瓷器店、大丰永瓷器店、仁昌烟店、天天馒头店。
个体7家:
孙宝林皮鞋摊、秦荣初修理钢笔摊、刘明海鞋作、陈炳泉席摊、叶金友水果摊、殷和生熟肉摊、吴宗良鞋子摊。
其它两家:商业职工俱乐部、百货系统整改商店。
'文革'时,北大街易名为'红卫兵路',两旁商店均改为'红卫'、'红旗'……。店面一片'红海洋'。至1973年,始在弹石路上复盖柏油,路面平整。后由于上下班高峰经常堵塞,成为北区的一个'卡口',至上世纪80年代后期,又动工拓建,使交通状况得到改善。
古老的'江阴巷'
前辈人相传:'江阴巷'是一条古老的街道,由于它是通往邻县'江阴'而命名。
'江阴巷'是靠近莲蓉桥和塘上(现称北塘大街)的一条要道,由南而北,不足四百米,衔接后祁街,向东转弯就是北栅口(北闸街),从形式上可以分为前、中、后三段。在前、中段之间,向东有一条'孙茅柴弄',现称后竹场巷,向西有一条'周师弄';在中、后段之间,向东有一条'石灰弄'。向西有'牛师弄'。据传说在明朝朱元璋登基后,军师刘伯温巡视江南时,称江阴巷是一块'龙地',将来要出皇帝,命地方官进行破坏。于是,就在'莲蓉桥'西堍开辟一条小弄,取名'湾巷'(胜利街的前称)。辛亥革命后,当地居民为使行人往北栅口——江阴巷之间缩短行程,就将被'顾日升香铺'占用的一处晒香的荒场拆通,取名'香弄'。
辛亥革命前从北塘大街进入江阴巷口,有一座长条黄石矗立(高约二米余)的'井'字形牌楼,在上端井字中央嵌一块青石,刻有'江阴巷'三个字。其路面都是用黄、青条石(1×3尺)铺成的,从隙缝中可以看到下水道,宽度约一米左右,因其地处北塘商业中心,沿街两侧的房屋都是商铺。特别是前、中段,因通过湾巷过莲蓉桥就是北大街和衔接北塘大街。因此,其房租是很昂贵的,其地产税也仅次于北大街。解放前,曾先后在这个地段开店经营过的,有如下一些:
银行业:亿中商业银行无锡分行(北塘旅社),中国实业银行(后改浙江兴业银行)无锡分行(无锡化工站),上海银行无锡分行(69号);农业银行(35号);
纱布业:新益、瑞丰、大新、长丰、润太、福太隆、公和、蓝昌、瑞兴新、久丰新、滇昌新、福康泰、大明孙记、大华、协昌等;
丝行业:泰成、恒大、晋大、恒丰、恒顺、义成、振泰等;
土布业:福康源、恒源、庆泰恒、恒顺仁、义源;以及手工业的笆斗店、竹器店、雕花作、圆作、铁、木、铜匠店、白铁店、油漆店、嫁妆店……等;饮食行业的馄饨店、素面店、糕团店、馒头店、大饼油条生面店;服务行业的洗染店、电料店、酒酱店、烟兑店、旅店、理发店等。总之,是一条综合性的商业街道。其中值得一提的百年老店有:
'陶谦益官酱园'首创于清咸丰年间。总店兼作坊在笆斗弄,于清同治初年在江阴巷(98号)开设联号,店主陶成奎(绩夫)、陶锡侯(凤圻)。
'梁荣泰煤炭店',是北塘大街'梁荣记煤炭店'的联号,于清同治年间迁入江阴巷开张的。店主梁可贞。
'潘锦丰账簿店'于清光绪初年由坛头弄迁到江阴巷经营,最初的店主是潘锦堂,后来因病和乏嗣的关系,将全部生财转让给其亲戚王桢卿,改店名为'锦丰桢记账簿店'。
'范同兴笆斗店'江阴巷(126号),创设于清咸丰年间,店主亡故后,因乏嗣由其婿张三宝(文标)继承。
'陶家弄'原是陶氏公产之一,里面住的都是陶氏后裔。
'陶公井'位于江阴巷中段(120门牌),是陶锡侯先生在1934年独资捐助建立的。由尤泉林执管,采用电力吸水,水箱可储水二百担,附近居民可以买筹取水,较远的居民,也可买用公井的水。
先后在江阴巷开诊的医师有:针科唐尧卿、陶茂萱,中医龚锡春及其子士英、士雄、士俊、陆懋如、沈树德、李光华、朱莘农、陈素华(女)、冯树勋以及疡科过凤祥。
江阴巷在1869年4月10日和抗日战争的1937年11月24日,曾遭受两次大火灾,损失惨重。但在事后翻建房屋时,东西两面都要缩进一开间地方,因此街面放宽了,使原来只能单道通行人力车,到能驶双向汽车,路面也从石板路——石子路——水泥路。在行政划分上,江阴巷前段属于北塘镇,中、后段属于北闸镇管辖,解放后才统一于北大街街道办事处。由于通惠路、锡澄路工厂林立,每天南来北往骑着自行车,途径胜利街折入江阴巷的人流数以万计,特别是上下班时,经常要发生交通阻塞或事故。
崇安寺的老茶馆
解放前的崇安寺一带,东起盛巷,西至寺后门,南到观前街,约有七、八家著名茶馆,各有特色,各有一帮老茶客。如地处崇安寺中部的'昇泉楼',店主刘耀宗,设有八张台面,茶客主要是房地产买卖的掮客;靠近图书馆的'逍遥游',朝南楼房,环境优雅,茶客主要是古董书画掮客;座落皇亭东面的'新万兴'是一家老茶馆,店主汪耀奎,早上喝茶,晚上听书;皇亭南面是'万松院'茶馆,主要接待来城的乡客;靠近崇安寺小学的'玉和轩',茶客有商店老板、媒人等;再向南就是'孙记茶馆'和'三万昌'茶馆了,两家茶馆主要接待外地小商小贩和小商人。对山门有'长元楼',茶客是苏北来的泥水匠;观前街中段有'蓬莱茶馆',店主叫陈盘荣,主要接待县政府、警察局办公事的人。靠近图书馆路有'雅叙茶馆',茶客主要是道士、道人等。此外,城中公园内还有一家特殊的茶馆——'清风茶墅'。
'王兴记'生意兴隆
说起无锡的'王兴记',皮薄、馅饱、汤鲜的馄饨,皮薄、卤浓、咸中带甜、甜中含鲜的小笼馒头,这两样深受大众消费者厚爱的传统小吃,马上能引得你满口生津、垂涎欲滴。
王兴记馄饨和小笼馒头选料考究,取刚刚宰杀的生猪前后腿肉做馅,加高汤、素油、现挤的虾仁,味道鲜美,吃过难忘。就凭这个鲜美无比的魅力,'王兴记'享誉宁、沪、杭,许多人慕名而来,再介绍亲友来,美名不胫而走。解放后,'王兴记'这一品牌得到了发扬光大,其间也经历过一些波波折折:1965年,'王兴记'迁至中山路新大楼营业,营业面积达到6000平方米;1995年,因城建改造,'王兴记'曾被拆除,一度蜗居于火车站;后经多方奔走呼吁,才于1995年10月复业,现址位于中山路无锡八佰伴斜对面。
如今的'王兴记'已成为一个响亮的品牌,下辖王兴记中山店王兴记馄饨店 、醉月楼菜馆因城建拆除 、王兴记速冻食品厂和二泉酒家。主营品牌有鸡汤三鲜馄饨、鲜肉小笼馒头、蟹粉小笼、蟹粉馄饨、虾仁馄饨等,其中速冻三鲜馄饨和鲜肉小笼销售覆盖到苏、锡、常、宁以及江阴、宜兴、张家港等地。改造后的王兴记馄饨店,窗明几净,日均接待量超过5000人次,成为无锡繁华商业区一道靓丽的风景。
'状元楼'财源茂盛
被列为无锡八大菜馆之一的'状元楼'历尽沧桑,幸逢改革开放带来的太平盛世,在一批有识之士的关心帮助下,才得以崭新的面貌与世人相见。
新建成的状元楼酒店位于无锡北大门,占据着繁华的青石路欧风街龙头位置,创办人林勤轩二十世纪初意取行业第一的开店宗旨仍有踪可循。今天的'状元楼'外呈欧式建筑风格,内里装饰富丽堂皇,厅堂、雅间错落有致,可同时容纳1000人分享美味佳肴。'状元楼'的厨师们来自五湖四海,大体可分成港澳、广东、杭州、无锡本帮四派,传承不同,弘扬中华饮食文化、创新求特异曲同工,正是这些不同流派、不同菜系的传人,为'状元楼'独占鳌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仅如此,眼光独到的无锡市状元楼大酒店现任董事长、总经理蒋益军还要求训练有素的服务员'仪容美一点、眼睛亮一点、嘴巴甜一点、微笑多一点、反应快一点、手脚勤一点、服务细一点',把舒适典雅的环境、和谐亲切的气氛、美味可口的佳肴奉献给每一位客人。
便利的交通、百余个泊车位,优雅的环境、吉祥与喜庆的氛围,'状元楼'人气日升,财源茂盛。
'三凤桥'龙舞凤飞
无锡生产酱排骨的厂商有20多家,'三凤桥'独占鳌头,年产值近6000万元,令同行们刮目相看。
与许多老字号们命运相同,'三凤桥'也经历过公私合营、计划经济、改革开放以后的新生。1994年,'三凤桥'肉庄营业额首次突破5000万元,获得了'94无锡市民喜爱消费品'、'94中国特产精品'等荣誉称号。1994年至今,'三凤桥'又先后多次荣获'江苏省名牌产品'、'江苏省著名商标'荣誉。
'三凤桥'的今天,靠的是外塑形象、内练诚信道德功,一盒小小的酱排骨,从排骨分割开始,要经过腌制、出水、烧煮、冷却、称重、加汁、装袋、抽真空检验、高温杀菌、恒温检测等十几道工序,每道环节都要求严把质量关,出不得半点纰漏,否则就很有可能坏了无锡酱排骨的声誉。2004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三凤桥'通过新闻媒体向全社会公布质量诚信承诺书,向消费者保证不出售劣质、变质的酱排骨,从道德的高度约束自身行动。诚信承诺书内容涵盖了酱排骨产、供、销各个环节,保证依法生产,按照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要求,保证质量、严格执行产品技术标准和工艺流程,保持地方特产的风味和特色,诚信经营、不偷工减料、不以次充好、不制假售假、不短斤缺两,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穆桂英'英姿焕发
从上世纪50年代发展过来的'穆桂英'糕团店,植根于无锡人逢年过节爱吃糕点、汤团这块土壤,数十年后已经长成一棵参天的大树。曾荣获'中华餐饮名店'和'无锡名牌商店'称号。总经理惠淑君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在继承与发展传统小吃的品种与内容上,'穆桂英'在确立品种支撑点、铸造品牌闪光点、提高品牌增长点上做文章,依托吴文化悠久历史,包装传统小吃,围绕中国人的节庆风俗,从元宵汤圆到清明青团;从夏至馄饨到端午粽子;从中秋月饼到重阳糕点;从冬至馅心到春节年糕。一年四季中,'穆桂英'传统糕点已经衍化成江南传统节日文化。
'穆桂英'并不拘泥于原有的地域,努力把'穆桂英'办成无锡小吃的名片、办成中华小吃的窗口。在'穆桂英',你不仅可以品尝到锡帮名点,还能吃到上海、福建、河南、江苏省内南京六合和扬州淮扬名吃,兼容并蓄、名吃荟萃,又不失'穆桂英'的特点。最难能可贵的是:'穆桂英'十分注重塑造品牌形象,积极参与无锡市政府倡导的早点再就业工程,帮助那些下岗失业的姐妹,树立生活信心。
'聚丰园'名利丰收
无锡市聚丰园大酒店是无锡菜的发祥地之一。菜肴以选料讲究、制作精细、烹调独特而著称,形成的诸如腐乳汁肉、卤鸭、奶汤鲫鱼、灌汤虾球、梁溪脆鳝等色、香、味、形俱佳,富有江南湖鲜、河鲜特色的无锡名菜,享誉沪宁线,并在东南亚久负盛名,是锡城唯一以经营正宗锡帮菜肴为特色的百年老店。
1996年,聚丰园菜馆进行翻建,按国际三星级标准扩建为聚丰园大酒店。酒店在经营正宗锡帮菜肴的基础上,引入海派菜、粤菜、川菜等系列,满足不同中外消费者需求。
2002年,改制后的无锡聚丰园大酒店,对原有的设施与设备进行改造,使重新装饰装璜后的聚丰园格调高雅、布局更趋合理。改造后的'聚丰园'拥有150多间中高档客房、风格迥异的雅座及大小餐厅20多个,可同时接待700人用餐;是一家集餐饮、住宿、娱乐、商务、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大型酒店。
聚丰园大酒店秉承传统:聚百年味万客陶醉其中,丰千回宴百方有口皆碑。倡导健康消费,以创新的菜肴和特色的服务,先后获得'中华老字号企业'、'中华餐饮名店'、'全国绿色餐饮企业'等殊荣,百年老字号在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光明店'永放光芒
1923年,19岁的张秉辉创办了当时锡城第一家拥有科学验光设备的'精明眼镜店',这就是现在的光明眼镜店。八十年的风雨历程,四代人的不懈努力,'光明'与'王兴记'、'三凤桥'、'拱北楼'等名店一起,伴随着时代的潮起潮落,在无锡人生活中打下了深深的印记。被评为无锡市名牌商店,连续多次获得信得过商店、市先进集体等称号。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光明眼镜店也在求新求变。每隔几年,'光明'都会重新装璜店堂,改善环境。同时,严格做到了'两个不让':不让一副不合格眼镜进店;不让一副不合格眼镜出店。建立了服务承诺:不经销假冒伪劣商品,不作虚假广告;不搞不正当竞争,不违法经营,不损害消费者利益;从而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经营业绩从原来的几万元提升到几百万元。许多国内外著名的眼镜生产厂家纷纷慕名而来。
进入九十年代,老字号遇到了新挑战。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光明眼镜店先后3次增添现代设备,在城区各地增开了4家连锁商店,并于1997年、2002年进行了两次产权制度改革,实行了股份制,使老店焕发出勃勃生机,销售收入和利润保持连年上升。面对的新世纪,在光明眼镜店足足30年的唐建华经理饱含激情地说,我们以'名店信誉、真诚服务'为宗旨,要把老字号的牌子'擦'得更亮。
'慎馀店'重振雄风
'文革'中'慎馀'作为'四旧'被破而更名为'三凤桥',至2003年,作为'慎馀'创始人王云清第三代嫡孙的王国华为将家传绝技发扬光大,抢注了'慎馀'商标,并找到无锡烤鸭馆负责人,要求共同开发这一老字号品牌,在全国劳模、烤鸭馆董事长许福民大力支持下,双方很快达成协议,并成立了董事会。2003年9月28日,'慎馀'正式复业,并一炮打响。
信誉是一个企业的源头活水。有信誉才有市场,王云清的长房长孙王国华拿出正宗家传秘方,并请来原慎馀的掌勺传人,在完全再现'老骨头'传统风味的基础上,又融合现代人的饮食习惯、喜好和品味进行创新,以保证最正宗的慎馀肉骨头品味。
2004年春节,慎馀产品供不应求,'全家福'盒装卤菜一个月的销售额就达300多万元,姜是老的辣,慎馀重新问世不久即成为无锡10多家'肉骨头'中的新宠。在2003年全市酱排骨(盒装)质量抽样评比中,'慎馀'的酱排骨以96分高居榜首。在2004年5月下旬长春召开的'第十一届中国食品博览会'上,无锡'慎馀'酱排骨在全国100多个知名品牌中脱颖而出,被授予食博会的最高荣誉——国家金奖。
'陆稿荐'步步高升
无锡市真正老陆稿荐肉庄有限公司是著名的'中华老字号',座落于无锡北大门,沪宁、锡澄高速及312国道近在咫尺,交通便利。公司拥有一支具有市场意识、懂科学管理的经营管理队伍和掌握食品科学技术、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队伍。拥有全套软罐头生产设备和西式肉制品生产设备,生产设备先进、产品研发能力强、质量稳定,是无锡市肉制品加工企业中首家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
真正老陆稿荐有四大系列拳头产品:真空软包装系列产品、保鲜卤菜系列产品、西式制品系列产品及休闲食品系列产品,年生产肉类熟食品2500余吨。公司销售网络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并在沪、宁、杭设立了销售办事处,在无锡本埠开有20余家连锁分店,业绩蒸蒸日上。多年来,真正老陆稿荐秉承'弘扬传统、发展现代、授惠顾客'的宗旨,领跑无锡肉类食品加工行业前列,产品在全国同行业评比中多次获奖,2000年,无锡真正老陆稿荐被国内贸易部命名为'中华老字号',真正做到了'百年好口味'。
'健康店'发展健康
无锡健康参药店原名李同丰参药店,始创于1914年,位于中山路428号,2000年被国内贸易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
健康参药店现有营业面积约600平方米,经营品种5640多个,60多名职工中,专业人员超过40%。1979年以来,销售业绩连年攀升。1979年至2001年22年间,健康参药店年销售额从71.6万元一路飙升至4000万元,超过镇江公济和苏州沐泰山药店,稳居全省同行业魁首。
经济效益连续雄居江苏同行业首位的无锡健康参药店,多次获得省、市级'文明单位'、'省医药行业最佳零售商店'、'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店'、'全国中药供应优质服务单位'、'全国优秀QC小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单位'等荣誉,同时被中宣部、原国家医药局、中医药局联合授予全国'文明示范药店'和全国'医药质量管理示范药店',第一批通过全国GSP达标验收,获得了两个文明建设的双丰收。
随着城镇职工医药保险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无锡市劳动局、社保中心将健康参药店列入首批医药保险定点零售药店。作为试点药店和定点窗口,健康参药店抓住机遇,按照社保中心的统一部署,努力经营、自觉接受主管部门和社会的监督,不断提高药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无锡十大名菜
【肉酿面筋】
主料:清水面筋、猪肉。
辅料:笋末、虾仁、香菇。
调料:酱油、黄酒、精盐、白糖、味精、葱姜末适量、生粉。
特色:面筋软肥,形似球状,色泽光亮、咸甜适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