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情感智商

 大道至简之精髓 2016-11-27

1.情感智商的概念

情感智商,也叫情绪智商,英文为EmohMal(InteUiReMce)Quotient(缩写为EQ)。情感智商是相对于智商而言的,它反映的是一个人把握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揣摩和驾驭他人的情绪;在外界压力下不断激励自己、把握心理平衡的能力。正像智商是用来反映一个人传统意义上为智力水平高低一样,情感智商是用来衡量一个人情感智力水平高低的。

情感智商本质上是情感与理性协调联结的结果,这是有其神经生理活动依据的。现代神经生理学的成果表明,人类情感活动尽管有其非常自主的神经生理机制,但它又与主管理性活动的大脑皮质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情感一方面具有很强的独立活动能力,可以影响、冲击、甚至阻碍理性,但它在许多情况下,又可以接受理性的控制和调节。

情感智商的概念是由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彼得·塞拉维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专家约翰·梅耶在1991年首次提出.并在1996年对其含义进行了修订。但情感智商这个

新概念是在《纽约时报》科学专栏作家、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1995年写出《情绪智力》(EmotionalIntclligence)后,才成为美国社会广泛传播和讨论的话题,而后又流行于世界。

情感智商和情绪智商一般情况下所指是一样的,但在心理学中情感和情绪两个术语是有区别的。情绪是指有机体的天然生物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暂时性的、比较明显的情感,如愤怒、恐惧、欢喜、悲伤等,它为人和动物所共有。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短暂性。而情感是指一个人在自己已形成的思想意识(包括需要、态度、观念、信念、习惯等)支配下,对当前面临的事物的切身体验或反应。情感大多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具有较强的深刻性和稳定性。显然,情感比情绪更具有稳定性,更能体现人的一般心理状态。因此,情感智商与情绪智商在具体使用中是有所区别的。情感智商强调比较稳定的、一般的心理状态,情绪智商强调具体的、特定的心理状态。

2.避免出现”情商”这个简称

 

 

情感智商这一概念和理论传到我国后.被简称为“情商”。为什么要避免出现“情商”这一简称,是因为该简称容易使人产生误解,以为。情商”是单纯指“情感商”或“情绪商”。其实情感智商和智商既有区别也有内在联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1世纪全球开智计划”申明确指出,‘智力并非一个单向度的概念,它除了基本智商(IQ)还包含了人的更多能力:成就智商(AQ)、道德智商(MQ)、情感智商(EQ)、体能智商(PQ)…””可见,仅仅把EQ理解为“情感商”或“情绪商”是不确切的。

 

 

情感是不可能完全脱离开理智而单独存在的,情感有智力因素。情感的产生、变化、宣泄、调控没有理智的参与是不可想像的。认知和控制自己的情感、认知和驾驭他人的情感、在人际关系中保持恰当的情感分寸、在漫长的人生征途上,不断进行自我激励,其中理智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我们说某某感情用事、某某做事太鲁莽,言外之意是说他们缺乏理智,控制不了自己的感情和行动。我们劝他们时总是说“理智点”、“要三思而行”,意在要用智慧控制感情。在这个意义二,我们说某人的情感智商高,实际上是说他的基本智商的水平足以控制自己的情感。

 

 

事实上,在健全的机体内情感和智力是互相制约的。情感控制着智力发挥的作用点和方向,智力也调控着情感产生和释放的强度及方向。

 

 

根据以上的道理,我们说.那种把情感和智力对立起来、绝对分开的观点是有害的。有时我们把情感和智力作为单独的对象,是为了研究和写作的方便。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情感和智力之间没有区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