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华管理评论

 昵称34168126 2016-11-27

抓技术创新  承传统文化

 

当今中国企业已经逐步演化为完全市场经济的弄潮儿,在互联网领域尤其如此——乐视的生态、阿里的平台、小米的工匠,中国企业发展的潜力令人震撼,书写着更为传奇的“中国故事”。

然而,核心技术和人文精神的缺乏,仍然是困扰中国企业进步,创一流企业的主要瓶颈。本刊特别刊发微软全球CEO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清华管理评论》主编钱颖一教授的对话。2016年6月1日,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来到清华大学,介绍了微软技术发展的三大方向,深刻地分析了微软成功的秘密——注重创造力、激情的企业文化。

技术创新、方法先行。传统的技术创新过多地关注研发,忽视了市场营销和用户参与。本刊特别专访了全球著名的创新大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埃里克·冯·希普尔(Eric Von Hippel)。希普尔首次发现并系统提出的用户创新理论,从一个新的视角阐述了创新的方式和思想,对开放式创新的理论做出了首创的贡献。希普尔教授的用户创新理论特别适合互联网时代企业的共创、众筹发展,可以有效地帮助个体、用户社区和公司开发企业突破性的产品以及进行服务创新开发。

在强化技术创新的同时,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不断提升企业的人文精神也极为关键。本刊将开展系列有关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的专题讨论,以期不断助力中国企业的“文化自信”。成功的中国企业在互联网时代有效地发挥了道家文化的精髓, 鼓励自由、包容、开放的经营模式,“海尔是海”,成就了诸如海尔的第五次战略转型。儒家文化的秩序则给以自由的合理约束,合理的科层能够提升企业的核心能力、员工的忠诚度,国有企业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儒释的互补融合,可为中国企业注入无限的思想基础,可以发展出更好的“菜根谭”。

我们再回顾一下萨提亚·纳德拉与钱颖一教授对微软成功要素的提炼。微软对技术创新的高度投入和以激情、毅力、超越创始人为特质的企业文化,是使得微软长期成为超一流企业的关键,期望中国出现更多的绩优卓越企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