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筑工具箱]:山地建筑[1]

 河工城规资料馆 2016-11-27

作者|Xelmos   ZL.SHI

公号|建匠

编辑|Xelmos

序|

山地建筑由于其地形的特殊性,往往给建筑设计带来很大的困难,而又是因为地形的特殊性,往往又能创造出让人意想不到的建筑形象和空间。这一期就让我们来谈谈山地建筑吧!


1.基本概念


[1] 山地


从建筑学的角度出发,山地是一种具有特殊场所感的建筑基地,既包括地理学上的含义,是山、丘陵、高原的综合;又包括非地理学上的含义,即指地形起伏变化但不一定在山区的建筑用地


[2] 山地地形表示的要素


(1) 等高线


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点联成的曲线,用以表现地表形态的基本图示方法。





(2) 坡度


坡度是指地表任意两点之间连线的倾斜度。一般采用百分比或分数来表示坡度。


坡度(%)=地表两点之垂直距离/水平距离x100%


2. 山地建筑与交通


[1] 车行交通


在山地环境中,车行交通经常面对的是爬坡,因此,我们应首先对山地车行道路的纵坡设计有所了解。一般情况下,山地公路的最大纵坡应小于9%。


通常情况下,道路的布线多顺应地形,沿等高线蜿蜒曲折。而在平地常见的直线型道路在山地会碰到很多困难,因为,这需要运用隧道、开山、架空或架桥等手段,增加工程量,增加投资。


  道路与等高线斜,适用于较陡的地形、不破坏地形



道路横穿等高线,只适用于缓坡地、易形成生硬的边坡



[2] 步行交通  

    

同车行交通相比,步行交通的布置受地形坡度的限制较小,其形式也较自由。踏步是山地步行交通的本要形式,山地的起伏、高差通过踏步来沟通,山地建筑环境可以通过踏步和坡道创造丰富的空间和景观。室外踏步的尺寸一般为130mm x 350mm,最好不超过150mm x 300mm,坡道的坡度一般应控制在1/12以内。


结合广场



结合绿化等景观



结合坡道



3.山地建筑的形态

根据建筑形态与山地的关系,可以将其分为三类:散点式、线性和巨构式


[1] 散点式


为了使建筑形体与山体地形融合,保持山地原有的地形与地貌,可以将建筑体量化整为零,分散布置,尽量隐蔽在山林中。



[2] 线性


线性的山地建筑往往顺应山地地形,与山地共同构成新的景观。线性的山地建筑既可以顺应等高线,也可以垂直等高线。


顺应等高线


垂直等高线


[3] 巨构式


当山地建筑规模大、功能复杂,且其用地地形多变时,巨构式建筑容易适应建筑内外环境的需要。巨构建筑的形体组织往往表现出对山地地形的“超然”态度,强调建筑本身的功能与形体的秩序。




4.山地建筑的类型


根据建筑底面与山体地表的不同关系,将山地建筑分为地下式、地表式和架空式三大类。


[1]地下式


采用“地下式”接地形态的山地建筑,其整个形体位于地表以内,对于山地地表的破坏相对减少,它们一方面为保留开发地区的自然植被或自然地形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也有利于保持基地区域原有的环境轮廓线。


地下式


[2] 地表式    


采用“地表式”接地方式的山地建筑,其主要特征是建筑底面与山体地表直接发生接触。为了减少对倾斜地形的改变,可以对山地地形作很小的修整,采取提高勒脚的手法,使勒脚高度变化,让建筑与倾斜的地面直接接触;也可以对建筑的底面加以调节,如使建筑形成错层、掉层、跌落或错叠。


(1) 倾斜式


提高勒脚


(2) 阶梯型


错层


▼ 掉层


跌落


错迭


[3] 架空式


采用“架空式”接地形式的山地建筑,其底面与基地表面完全或局部脱开,以柱子或建筑局部支承建筑的荷载,对地形的变化可以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对山体地表的影响较小,有利于保留山地原有植被。


(1) 架空型

架空


(2) 吊脚型


▼ 吊脚



以上就是这期推送的全部内容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有不同的见解和建议,可以在后台回复联系小编,大家一起进步!


下期【建筑工具箱】将会针对具体案例,进一步分析山地建筑,敬请期待!

     


本文参考卢济威和王海松老师的《山地建筑设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