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地建筑规划,避坑进阶指南|案例·建筑

 刘高华lpwrghdl 2019-07-22

近年来,伴随着消费升级的大趋势,山地建筑所占的市场份额正在逐渐扩大。山地建筑有魅力在于项目本身与地形地貌的自然结合,其讲究建筑不凌驾于环境之上,而是融于环境之中。

这样独有的特定,决定了山地建筑的设计与规划不可与平地住宅同日而语,甚至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建筑设计规划的未来大方向。因此,探讨山地建筑设计与规划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来源|POLY技术汇  保利江西

编辑|杨莎

一直以来,山地项目都是横亘在建筑师心头的双刃剑。一方面,山地项目往往地形复杂、坡度陡,交通比较难解决;另一方面,山地建筑往往拥有更好的景观视野,更易于设计出有特色、高品质的居住产品。

本文以赣州保利某项目为例,将为你解答以下三个问题:

1. 山地建筑应该怎么布置?

2. 山地项目实操的难点是什么?

3. 山地建筑规划如何化繁为简,逐个击破?

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如何在尊重土地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势而造、因地取材,因市而创,实现山地住宅产品最优的规划解决方案

一、 山地与开发

我国国土面积中有多达70%的山地,山地建筑,与其说是一种特色性建筑,不如说是一种普遍性建筑。说到山地建筑,我们通常会联想到靠崖、嵌崖、退台、吊脚等标签。

1. 坡度对山地建筑布置的影响 

在山地建筑的开发过程中,如何尽可能地减少对于山体、植被和水文的破坏,同时保证一定的开发密度,是山地建筑规划通常面临的挑战。而开发密度的大小与成本的多少往往受到地形坡度的影响与制约。


2. 常见山地规划处理手法


① 建筑物沿着等高线排列

② 建筑物排列与等高线斜交

③ 建筑物排列与等高线垂直

④ 整体为建筑基地,整地后有高低不同的平台,可分区使用

3. 常用的三种交通组织模式

坡地建筑的路网一般做成自由的路网。这有两方面原因,一个方面是地形的限制,另一方面是成本的原因。一般坡地建筑路网组织有三种方式

(1) 多采用主干道 尽端路

(2)以大台阶为轴线组织步行系统

(3)以电梯廊桥组织公共垂直交通系统

4. 工程成本要素—控制难点环节

在坡地上做住宅,最大的挑战就是在成本上,坡地住宅成本控制有九大难点:

说完了山地建筑的基本特征与难点,你一定想知道山地建筑规划中都有哪些坑、如何设计。

下面,我们就以赣州保利某项目为例,详细讲解山地建筑规划如何避坑,将重重难题一一击破。

该项目地形条件复杂苛刻。总规划用地虽有约24.58万平方米,但平整用地极少,在大山坳里有大小和坡度不同的6个小谷岭,且更多为非同向坡地。

局部山体上下高差大,山包与山底之间有40-50米的高差;各种方向、角度坡向种类众多;基地切分较碎,不利于规划布局。

地形坡度多在25度以上,地形条件复杂苛刻

面对如此复杂的地形,如何处理地形关系,针对不同的地形布置不同的产品,在满足户型产品舒适度、提高货值及降低施工成本之间寻找平衡成为本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

二、 山地建筑的两种极端策略

为了达到舒适度、货值和成本的平衡,我们通过两个极端化的方案进行对比。

方案一:货值铺排最大化

以货值为导向,做到基地内的土方平衡,充分利用地块的密度,将高层沿用地红线排布,节省高层与别墅之间的间距,别墅量为17.5万方。别墅排布以湖心景观为中心,逐级上抬,将湖心景观资源最大化。

问题:

(1)整体改造原始地形,土方施工成本高;

(2)高层人流需通过别墅区域进入,影响别墅区域品质;

(3)高层地库线性布置,地库不经济。

总而言之,品质不足且成本高昂。

方案二:地形利用最大化

以控制土建成本为导向,尊重地形,依山就势,仅利用坡地较为平坦的区域,保留原有山体地形,将地形改造降至最低,实现土方平衡。高层集中布置于地势相对平坦的南侧区域,别墅区域更完整独立,提升别墅区域的品质。

问题:

别墅总量低,仅9.9万方,货值相较于方案二低3.04亿(0.4万(高层与叠墅差价))*(17.5-9.9)=3.04亿。

总而言之,一不小心就丢了三个亿!

方案对比结论:

两个方向都各自有明显的优势和短板,决策采用折中的方式,将别墅目标量定为13-14万方,要求整个项目土方开挖量平衡。在控制土方开挖量和满足别墅总量的基础上,最后展现的成果能顺应地形,体现原有地形的高差起伏关系,打造具有山地特点的品质项目。

三、 山地建筑避坑指南五步走

1. 地形设计:化繁为简,化整为零? 


以5米(3.6(地库层高) 1.2(覆土) 0.2(室内外高差))为一台阶将原始地形进行简化,根据地形坡向及湖心景观资源,将地块切分为大小不同的8块用地,简化每块用地的坡向并分别进行分析处理。

将地块切分为8块用地、简化并分别处理

根据每块用地特点,将不同住宅产品进行强排,划分台地

实现结果

2. 交通组织:环绕便捷,灵活布置 

道路决定建筑的正负零、土方、边坡及挡墙。交通问题解决不了,意味着所有的设想都是空想。

原始地形整体高差较大,整体高差约有55米,如果纯粹依据自然走势设计道路,不利于组团的形成。

但是,针对整理后的地形,我们根据不同的地势设计出4种道路形式:

(1)对于原始坡度中等的地形,道路设计应依附等高线走势,这样对山体的改造小,成本低;

(2)对于原始坡度小的地形,道路设计应垂直等高线,这样道路长度最短,降低道路成本;

(3)对于原始坡度比较大的地形,道路设计需依附等高线环山而上,减少山体改造;

(4)鱼骨状宅间路,末端设置回车场,从主干线上发出若干的尽端式的道路,深入到组团。

利用这四种小区内部道路的设计,我们把整体道路坡度控制在了6%以内。避免了高挡墙及高切坡的出现。有利于组团的成型,同时也解决了组团内的交通流线组织。

3. 停车方案:结合地形

在设计停车位时,我们针对性地设置了三类车位:地面停车、集中地库和掉层车库。

类型一:地面就近停车

结合景观灵活布置一些分散的地面停车位,如院内私家停车位,路边停车,小型露天停车场。

类型二:置集中大地库

在坡地较平缓的区域,布置了集中大地库,可利用以下三种方式:

方式一:平地停车

方式二:斜坡停车,适用于坡度不大于5%的坡地

方式三:台阶式停车,适用于5%-10%的坡地

地库平缓区域停车方案分布图

类型三:掉层车库

利用场地高差设计掉层车库,利用车库及覆土的高度来消化场地的高差。

4. 建筑设计:丰富类型,适应地形

在山地建筑设计中,建筑单体产品与地形结合来消化场地高差,提升产品溢价。

(1)产品布局结合了景观及地形特点,采取因势利导,灵活的组合方式。

(2)对于山地叠墅,建筑单体设计亦可根据地势情况采用吊层式设计,可通过上下叠入户关系的变化消化高差,利用下沉庭院解决下层住户的采光问题,同时可拉近上叠住户与其花园的空间关系。

(3)引入爬山墅产品,解决场地高差。

爬山墅依托地势,在朝南坡面形成阶梯平台,沿山势形成层层抬高入户,沿山步道蜿蜒引导至每户家中,园林环绕生气盎然,让建筑与自然形成完美一体。

5. 边坡与挡墙:丰富类型,适应地形

(1)项目中运用的边坡类型

本项目中因开山形成的建筑边坡均为挖方边坡,局部坡脚地势低洼段仅需填平至±0.000,不存在填方边坡。边坡全长约1190m,边坡高度在0.0m~25.0m之间。

根据勘察资料,边坡上覆土层较薄,下伏基岩为全中风化的泥质粉砂岩,边坡类型属于类土质边坡(从地质条件看,属岩质边坡,但因岩体风化破碎,强度较低,破坏模式更近似土质边坡)。

本工程主要采用了板肋式锚杆挡墙结合格构锚杆的治理方法。

典型板肋式锚杆挡土墙剖

板肋式挡墙属于垂直支挡措施,充分节约施工空间,保证边坡治理支护结构不超出用地红线。同时,在挡墙上部采用了钢绞线锚索,一方面保证了边坡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了摩阻力较大的深部中风化岩体,从而减小肋柱的数量和钢筋砼方量。

肋式挡墙外立面绿化示意图

项目中,边坡局部支挡高度较小的区段采用了格构锚杆。为了更好的与建筑群配套,考虑边坡治理的生态措施,在格构间挂植生袋,培土植草;在板肋式挡墙的外立面挂塑料草皮,同时种植爬藤类植物。

格构锚杆 植生袋示意图

(2) 基地内部挡墙处理

项目中高低分布的建筑物,利用其结构侧墙、地库外墙以及建筑物的基础,不仅可以满足项目的停车和竖向受力的要求,还可以将边坡支挡结构的一部分作为侧向受力构件。

对于建筑群间的道路、景观边坡和生态水池,利用山体天然的地势优势,结合山坡岩土体的分布情况,采用层叠的多级挡土墙、多级放坡刚柔相济的组合方式,处理边坡支挡的问题。

四、 落地方案

尊重地形,对地形进行局部改造,依山而筑,傍水而居,最终别墅量为14万方。虽然别墅量较方案一少了3.5万方,但预估施工成本仅为方案一成本的6成。

多台地的布局形式,在满足经济效益的同时,又可减少对原始地形的改造,控制地形改造成本,满足居住建筑的舒适性。

五、 山地项目规划原则

经过本次项目的规划设计,我们归纳出了山地设计几大原则:

1. 设计符合山势的变化,尽量减少原始地貌的改造。保持原有的资源,方能体现出原始生态的自然之美和依山就势的建筑形态。

2. 合理处理场地,避免大挖大填,平衡土方。山地建筑大多位于山谷及山坡,在打造时山顶、山脊的自然资源,不能占据,尽量保持原生的自然风景。形成显山露水的自然景观形态。

3. 利用原始地形合理设计组团与交通组织,减少回填及高切坡的出现,以保证视野的宽阔性及建筑群体的美观。

六、 结语

该项目在尊重土地原有风貌的前提下,力求做到依山而建、依山而行,交通便捷、最小填挖方、最少挖切山体、最少维护成本;同时产品分布合理、满足容积率要求,为同类型山地项目提供了可参考与借鉴的范本。

· END ·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商务合作:13052248660

转载、投稿:yanwenjuan@cric.com

更多交流请至交流群:CN_RECR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