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中山与上海|实业计划

 一樹一木 2016-11-27

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的40余年中,曾先后20余次到过上海。从辛亥革命筹组南京临时政府,到撰写著作并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促成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等,都与上海息息相关。值此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小象君带大家去看看他和上海有着哪些渊源。

1921年,辛亥革命过去了十周年,然而国家仍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内有大大小小军阀专权,外有帝国主义虎视眈眈,瓜分之祸,亡国之灾,无时不在威胁着中国人民。孙中山痛感救国救民夙愿未遂,于是在1921年5月5日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决定以武力赶走北洋军阀,重新统一中国。


(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

而此前,孙中山二次革命失败,遁走日本。此后与宋庆龄结婚,发动护法运动和护法战争,继而南北军阀相继背离,孙中山深受打击。1918年5月4日,孙中山辞去大元帅职务,孑然一身离粤转沪。


(孙中山与宋庆龄)

从1918年至1919年,孙中山在上海莫利爱路的住所深居简出,闭门著书。他把“奔走国事30余年”的经验,作了理论总结,写出《实业计划》一书。1919年2月完稿,最初用英文写就,发表在1919年6月号《远东时报》上,后由朱执信、廖仲恺、马君武、林云陔等译成中文。1921年10月10日付梓。

1922年,由上海民智书局出版的《建国方略》,系《孙文学说》、《实业计划》、《民权初步》三部书的合称,它分别阐述了孙中山关于心理建设、物质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总体规划和设想。


《实业计划》的主体部分是建设10万英里铁路、100万英里碎石路和华北、华中、华南三大港口等10个大的项目。他对三大港口的选址不惜笔墨,其中南方大港可选定在广州,东方大港可选杭州湾或改造上海黄浦江港,北方大港选址在天津塘沽以东滦河口附近。


(港口、铁路建国方略图)

孙中山在1913年辞去临时大总统以后就投身铁路事业,他曾表示他将10年不过问政治,一心专办铁路事业。


恰如《实业计划》的英文版原名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China(“国际共同开发中国经济计划”)所显现,孙中山一心希望通过振兴实业,用机器大工业,用西方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营方式,来发展农、工、矿、交通运输等各行各业,让中国实业层级提升,中国人的生活改善,达到“共同的繁荣昌盛”。

然而,由于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在中国不能取得胜利,《实业计划》为中国设计的那种经济建设的宏伟蓝图,在当时是没有实现的可能的;但书中包含的有关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一系列思想,却是一份极为珍贵的经济思想遗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