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温暖的爱

 汉青的马甲 2016-11-27



7年前,徐琴20岁的儿子从特教学校毕业了,她寻思着往后的生活。儿子喜欢和老师同学们在一起,况且心智障碍的孩子离开群体生活,认知能力会退化。多年来以儿子为轴心的徐琴心想,能不能和这些孩子、家长一起结伴做一些事?这就是创建弯湾托管中心的初衷——让这群特别的孩子们能在自己喜欢的环境里生活。





“男人的爱是刚性的,

像一根牛皮筋,

断了就是断了。

而女人的爱是有弹性的,

拉一下又可以弾回去。”

1991年的一天,徐琴像往常一样在厂子里上班,突然,她接到一个电话,18个月的儿子发烧进医院了。徐琴什么都没想,赶到医院,然而,孩子不在。原来,因为一次意外摔伤事故,孩子被诊断为严重脑挫伤,已经被转到临近的另一家医院。经过反反复复一个月的抢救,儿子终于出院了,与此同时,脑外伤带来的后遗症却一直考验、折磨着徐琴。







之后的每一年好像都是一道坎。经过一次短暂性的失明和两次偏瘫,孩子的父亲终于承受不住,选择和他们分开。对于丈夫的离开,徐琴说,她用了3天,3天后她想通了。“他的压力更大,比我更难受”。受父亲影响,徐琴善于换位思考。只是,面对这样的事,或许也只有这样理解,才能解脱。


为了维持儿子的治疗费用,徐琴做过大排档、快餐,搞过批发,还在外企呆了两年。之后的她把外企的经验带到了自己的生意里,虽然辛苦,却也小有成绩。生活事业逐渐步入轨道之后,09年,徐琴为心智障碍的孩子们开了一家弯湾托管中心。在这里,孩子们的学费、托管费、餐费不仅全免,还能体验社会生活、锻炼自理能力。徐琴的想法很简单:让孩子们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我们要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我们要抱团取暖,

我先走了,

其他妈妈手牵着我的小孩,

我不怕。”

从弯湾书屋、弯湾小超市到弯湾汽车生活馆,弯湾从最初的托管中心转变成了如今针对心智障碍群体的支持性集体就业平台。“帮助他们减少帮助”是弯湾的八字箴言,这句话看似拗口,却耐人寻味。如果孩子们的自理能力提升了,那么他们在社会上的融合也会顺畅很多。







生命是一团欲望,不满足就痛苦,满足就无聊。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在这欲望的深渊中来回挣扎。然而,也有这样的人,他们亲历过这个世界上最深的绝望,却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愈加温柔。因为,对他们来说,从谷底爬起来后的每一步,都是向上,都值得被感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