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纪念钱钟书| 一生做一个书生

 影落平湖 2016-11-27

「我爱的人,我要能够占领他整个生命,他在碰见我之前,没有过去,留着空白等待我。」——《围城》


文 | 哨哨 舒波




今天是钱钟书106年的诞辰。1910年11月21日,钱钟书出生于江苏无锡。

 

之所以取名「钟书」,是因为在他出生后满周岁「抓周」时,他抓了一本书。钟情于书本,钱钟书人生似乎一开始就注定了与书有缘。他的一生里,学贯中西,兼通数国外语,在写作与学问上做出了卓越成绩。



存一份书生痴气

都说钱钟书最大的性格特点是「痴气率真」。杨绛也曾说:「他的痴气是读者最爱的。」钱钟书处理起生活中的事情并不像一个「道貌的儒者」,反而有某些学者所不具备的痴气,甚至「凶玩」。有传闻说,钱钟书曾为了夫人杨绛与一对年轻夫妇打架,这件事在杨绛的《干校六记》中也有记载。

 

据黄永玉先生讲「文革」期间的某天忽然有部门通知学部要钱钟书去参加国宴。钱钟书说:


「我很忙,我不去!」

「这是江青同志点名要你去的!」

「哈!我不去,我很忙,我不去!」

「那么,我可不可以说你身体不好,起不来?」

「不!不!不!我身体很好,你看,身体很好!」

 

其实,钱钟书的痴气不止表现在生活中,更体现在文学研究和创作里。他在文学领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他以一种文化批判精神观照中国与世界。他在观察中西文化事物时,总能保有一颗清醒的头脑和一份深刻的洞察力。他毕生致力于确定中国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宫殿中的适当位置,从而促使中国文学艺术走向世界,加入到世界文学艺术的总的格局中去。为此,钱钟书既深刻地阐发了中国文化精神的深厚意蕴和独特价值,也恰切地指出了其历史局限性和地域局限性。

 

在三、四十年代里,他曾用文学作品辛辣地嘲弄了那个黑暗社会。尽管钱钟书的一声遭受过「九蒸九焙」的坎坷折磨,但是智者是不可征服的,他身上的书生痴气也没有折损半毫。


1932年,钱钟书与杨绛相识在古月堂前



写一部不朽《围城》

《围城》之于钱钟书,正如《战争与和平》之于托尔斯泰、《追忆似水年华》之于普鲁斯特。该小说于1944年动笔,至1946年完成。在《围城》中,钱钟书描写了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芸芸众生相,刻画了一位立志要做“大人物”的典型知识分子——方鸿渐,他在追逐中徘徊、进入一个又一「围城」的故事。

 

通过对方鸿渐的婚姻、学术和生活处境的描写,作者想要剖析的,是一个可能存在的悲剧性事实:我们生存的社会环境,是一个巨大的围城,我们企图回避,但始终置身其间,而我们始终坚持着的追求,可能都是让我们执念的围城,带给我们的除了追求过程当中的渴望之外,只有达到理想之后的空虚。

 

在《围城》这部小说中,方鸿渐与妻子的决裂,是他面对婚姻这座围城的奋力挣扎所带来的苦果。他为了光耀门楣而去买假文凭,但在买到之后又深深愧疚于自身道德的缺失、受着自己良心的诘难。曾经的方鸿渐,谈吐文雅,风流倜傥,但在小说结尾、在他经历了一座又一座生活的围城之后,他只希望能够吃到一碗热面条、能够找到一个可以睡觉的地方,曾经意气风发的他最终得到一个流落街头的悲惨结局。

 

借着方鸿渐的悲惨命运,作者钱钟书正在冷冷地陈述着一个事实:人生追求的结果可能就是虚妄,而整部小说的魅力也在于用生动凝练的语言,刻画了一个讽刺现实的故事,讲述了这样一个简单明了的道理。就如杨绛先生在《围城》扉页写下的那句话:「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围城》,被誉为「新儒林外史」,一经出版便引发了来自社会各个层面的剧烈反响。这部小说对当时的社会现状以及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进行了尖锐的讽刺,并提供了一个充满哲理的社会镜像模型。「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这是钱钟书对围城的评价,对社会而言,小说中记叙的种种「围城」,恰恰反映了婆娑世界人类生存的种种窘境。

 

著名书评家夏志清先生曾评价《围城》:「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在里面的各个人物身上,我们也会看到自己的倒影,于是,在阅读小说的时候,便会出现一个个会心的微小,在嗟叹主人公命运的同时,也会关照自身、并引发对自己所处围城的思考,而这,也是钱老一直在通过《围城》,与我们开展的一个思维游戏。



答报情痴无别物

1932年,钱钟书在清华遇见了杨绛,一年后,他前往光华大学教书,而杨绛则留在清华继续读书。分别后,钱钟书经常给杨绛写信,但对方的回信却并不多。杨绛说自己不爱写信,钱钟书有些抱怨:「别后经时无只字,居然惜墨抵兼金」。以至于后来,他写《围城》,还念念不忘这段往事,《围城》里的唐晓芙也不爱写信。

 

有人说,是杨绛保全了钱钟书的「一团痴气」。钱钟书除了文学,似乎不擅长其他东西。离开了旁人,生活自理都成困难。1935年,杨绛陪他去英国牛津就读时,「拙手笨脚」的钱钟书却为她煮了鸡蛋,烤了面包,热了牛奶,还做了醇香的红茶。杨绛说:「这是我吃过的最香的早饭。」

 

钱钟书创作《围城》时正值上海沦陷。他在序中写到:「这本书整整写了两年。两年里忧世伤生,屡想中止。由于杨绛女士不断的督促,替我挡了许多事,省出时间来,得以锱铢积累地写完。照例这本书该献给她。」

 

钱钟书曾用一句话概括他与杨绛的爱情:「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中年时期的钱钟书与杨绛



1994年钱钟书生病住进医院。杨绛说:「锺书病中,我只求比他多活一年。照顾人,男不如女。我尽力保养自己,争求『夫在先,妻在后』,错了次序就糟糕了。」

 

四年后,钱钟书临终,一眼未合好,杨绛附他耳边说:「你放心,有我呐!」




编辑 | 恰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