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我提倡终生学习?

 我是梦雨凝 2016-11-28



访
田艺苗

作曲家、乐评人,作家

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夜曲 Op.27 No.2 田佳鑫 - 琴由心生

*打开这首音乐,读读这一篇能让人安静的文字


niwo

前言



在娱乐化的时代,无聊的事情越多

人们反弹起来的学习欲望越强烈


田艺苗笑容温婉、声音轻柔、身材颀长,清爽的短发、知性的黑框眼镜、利落的棒球夹克,看起来像个还没毕业的女大学生。这般青春洋溢的她,却有着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的傲人头衔,深受学生爱戴。除了学院派的身份之外,她也因专栏作家、古典音乐推广人的身份而为普罗大众所熟悉。

 

这些年,田艺苗一直笔耕不辍,从《温柔的战曲》、《靠谱》到《古典音乐的巨匠时代》,她充满激情与韵律感的文字,吸引了无数读者的热爱。

 

2016年毫无疑问是田艺苗的“引爆”年:她在网络电台“喜马拉雅”app开设的付费电台节目《古典音乐很难吗?》被谭盾李健韩红联袂推荐,上线第一个月就累积了140万余次播放量。


田艺苗说:在娱乐化的时代,无聊的事情越多,人们反弹起来的学习欲望越强烈。她自己恰恰是“终身学习”这一理念的践行者。



被人忽视不是坏事,因为它带给你自由





田艺苗出身于艺术氛围浓厚的家庭,走上艺术道路对她来说像是一种自然而然的选择。童年时练琴不需要被家长逼迫,而是源于自己的兴趣,这样的学习是一种享受。巴赫的平均律,肖邦的圆舞曲,带给她极大的愉悦。

 

很小就有登台表演的机会,为了防止在台上抛锚,台下的田艺苗加倍努力地苦练琴艺。“小时候的我很内向,在生人面前一句话也不说。”比起舞台上的耀眼灯光,她更钟爱台下不被人打扰的时刻。“被人忽视不是坏事,因为它带给你自由。

 

一次钢琴比赛上,田艺苗结识了当时杭州师范大学的钢琴教授毛节芳,跟随她学琴。高考时,田艺苗选择了杭师大的音乐教育专业,师从著名理论家徐孟东,毕业后,她幸运地成为杭师大与上音共同培养的作曲技术理论硕士。后来,她又以总分第一名考入上音攻读高级复调博士。

 

田艺苗的成长经历称得上循规蹈矩,是很正统的学院派路径。她也想象过像三毛那样浪迹天涯轰轰烈烈的闯荡,但低下头来,还是踏踏实实地埋首书斋与琴房。如同苏格拉底的那句名言“认识你自己”,她知道,什么样的生活是最适合自己的。

 

在上海音乐学院的六年,她专注于读总谱和音乐理论著作,写了不少论文,读遍了能找到的音乐理论著作,听遍了能淘到的打口唱片,搜寻当代音乐的前沿信息。


有时,她穿着T恤、背着双肩包,素面朝天去听古典音乐会,坐在草地上一边啃三明治一边读琴谱。旁边盛装出行、浓妆艳抹的女孩投来诧异眼光,她泰然自若。


有时,同学们都离开了琴房,她在黑暗中独自躺在地板上听坂本龙一,这位罹患喉癌却依然坚持创作实验电子乐的日本音乐人是她的偶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




踏踏实实地埋首书斋与琴房



沉入音乐世界









要一直努力,但不要用力过猛





不能不说,在音乐学院埋头苦读的那六年,是田艺苗后来“厚积薄发”的基础。她的第一本书《时间与静默的歌—20世纪西方当代作曲家的孤独吟唱》就是在准备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催生的。毕业后,她渐渐尝试让自己回归到“非学院派”的视角,站在普通爱乐者的视角写乐评,然后就有了乐评结集《温柔的战曲》。签售时,读者的建议,启发她开设了“穿T恤听古典音乐”的讲座。讲座在全国有了影响力,又衍生出了她的电台节目……

 

除了喜马拉雅的电台热播之外,田艺苗还发布了自己的首张原创作品专辑《旅人》。她大学时代的作品《童女之舞》也收录其中,历经十几年发酵,阐发出更美的意象。

 

在专辑里,她尽情舒展自己的音乐语言:自然简约主义。

 

田艺苗和她的音乐一样,追求“自然简约主义”。去掉繁文缛节和不需要的枝枝蔓蔓,按照本真自然的方式随遇而安地生长。别人看她是功成名就,她却说自己是被时代选择。她说:“命运馈赠我的,比我想要的更多。”

 

田艺苗追求完美,却不执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倾向于给自己留有余地,不会“像没有明天那样去活”。这么多年来,她自言,“从未感受到创造力的枯竭。可能因为我的兴趣比较广泛,所以不会在一件事情上太钻牛角尖”。正是因此,她拥有轻盈的身姿,避免被任何外在的东西绑架和束缚,活得游刃有余。

 

如何像她一般,活得轻盈自在?田艺苗回答说:独处是她恢复能量最好的方式。她不喜欢人多的聚会,也不喜欢频繁录节目、接受采访、四处奔波。

 

多数时间,她“大隐隐于市”,在上海市中心的静谧公寓里,读书、写作、听音乐。“阅读带给我很多智慧,让我用更有弹性的方式去应对生活。”

 

对于每个人来说,努力都是必要的。但努力不是逼迫自己,也不是刻意求取什么结果。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精神上就不会疲惫,而是会始终收获喜悦与滋养。田艺苗说:“做个终身的学习者,其他的就随遇而安吧。”





活得轻盈自在

大隐隐于市



跑步的时候喜欢听古尔德+歌剧咏叹调+摇滚乐


音乐给予我们生命最大的馈赠是:如果一首熟悉的曲子,能够让你在人生艰难时分想起来给你鼓励,给你好好生活的勇气,或者有些音乐像春天般明媚美好。





与其仰望高人,不如找寻自己




在《古典音乐的巨匠时代》里,田艺苗写了十二个作曲家的故事。

 

在她的笔下,音乐大师们褪去了高高在上的严肃面孔,还原为有血有肉、有缺点有怪癖的普通人。他们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会争权夺利,也有爱恨情仇、琐屑烦恼。

 

身处一个激情与才华满溢的行业,田艺苗却并不崇尚戏剧化的情感,对于“才华”和“光环”也能理性看待。

 

“男性是向外的、富有侵略和征服欲的,而女性是内视的。我对别人是没有掌控力的,更希望直视自己的内心。”很长一段时间里,她从各种各样的生活细节里寻找自己:失眠时,选择什么样的香氛和音乐?去海滩,喜欢哪种花纹的贝壳?墙上的海报,选《海上钢琴师》还是《大河之恋》?


事实上,每个女人内心都住着一个不会长大的小女孩,呵护自己的天真和敏感,就像是在内心筑起一座花园一般。无论外在的世界如何变幻,内心绽放,就能保有创造力和快乐的源泉。

 

田艺苗说:“所谓度过人生,就是要找到自己真正喜欢、愿意付出的东西。人生原本空虚,如果在其中过得快乐,就是一种成功。”




内心绽放

就能保有创造力和快乐的源泉







成长比归属更重要





“在你的成长经历里,有过比较大的低潮吗?”

 

田艺苗想了想,说,有。

 

那是2007年,她初来上海,一边在杭师大代课,一遍准备上海音乐学院的毕业作品。两地奔波、工作繁忙,她精神压力很大,经常整夜失眠。独居在上海市中心,楼下市声喧嚣,沉淀在半梦半醒之间,令人辗转反侧。她靠阅读和音乐安慰自己,后来搬了家,才从神经衰弱中恢复。

 

孤独,是每个漂泊异乡的年轻人必经的宿命。离开家乡多年,田艺苗说,自己并不留恋小城市的生活。她说自己有时也会在手机上收藏“此生必去的10个最美小镇”,但真正去到那里之后,不出两天,就会怀念静安寺——那个曾经让她“睡不着”的地方。

 

“上海有那么璀璨的夜色,虽然人和人之间是疏离的,却让人觉得,是在观看着这个鲜活的时代。”田艺苗说,“在这里,你有同行、有对手,可以切磋、共同进步,你会觉得,自己在成长。”




让我漫无目的闪亮,粉饰这宇宙橱窗

让跌宕如流沙的映像,漆黑中擦亮檀香





也是这座城市,带给了她音乐上的全新领悟。在现代社会,人和人之间是有隔阂的、情感向内释放,而不再像浪漫派时期崇尚戏剧化的表达。她意识到,写给现代人听的音乐,也要展现这种“隔阂感”。

 

“地域性在全球化的时代里已经变淡了,人们习惯了喝英国的茶、吃麦当劳肯德基,而所谓的乡愁、所谓的家乡情调就渐渐变淡了,也不需要刻意去寻找,”田艺苗意识到,中国的音乐要走向世界,其实是要主动靠近西方的流派。而对于创作者来说,“只有真正带给你成长的那些东西,写出来才会动人。”

 

有一年田艺苗回老家去参加婚礼,发现家乡的路已经完全陌生,自己像个游客,而上海反而变成了她的家乡。“其实我们都是异乡人,都没有归属感。所以你要更强大,更有个性。”


联系我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