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咳嗽(附:咽痛、音哑):

 陈明瞳 2016-11-28

咳嗽(附:咽痛、音哑):
咳嗽,有外感和内伤两种,一定要分清楚。
所谓外感,是指从外界感受风、寒、暑、湿、燥、火”6 种邪气,而且,都与节气有关。外邪侵入,闭塞了太阳经脉输布的气机,气机不畅,逆于胸膈,气欲出而不能出,而阳气欲伸,必然出现邪正相争的情况,于是就表现为咳嗽的症状。一、凡外感咳嗽,定有发热、头痛、身痛的症状。

1)风邪咳嗽,同时会自汗恶风,可用桂枝汤、祛风散;

2)寒邪咳嗽,同时会无汗恶寒,可用麻黄汤、小青龙汤;

3)暑邪咳嗽,同时会口渴饮冷,人困无力,可用益元散、清暑汤;

4)湿邪咳嗽,同时会四肢沉重,周身觉冷而酸疼,不太发烧,可用二陈汤、苓桂术甘汤;

5)燥邪咳嗽,同时会吐痰胶粘,喜饮清凉,可用甘桔汤、麦冬饮;

6)火邪咳嗽,同时会心烦脉洪,小便短赤,喜饮冷饮,可用导赤散、葛根芩连汤。二、所谓内伤,几乎都是阴盛阳虚证,而阴虚咳嗽极为少见

阳虚咳嗽,定有困倦懒言,四肢无力,人与脉象皆无神,唇舌清淡白色,而喜热饮,食少心烦,身无发热痛苦,即使发烧,也多在午后,不像外感那样整天发烧。因为心肺之阳不宣,不能化其本经之阴邪,使气机逆于胸膈而咳嗽,患者必定没有外感的症状。而且,患者不能用心劳力,稍用心力,便会潮热、出虚汗,咳嗽加重,多吐白泡青痰,喜食辛辣食物。用药应是姜桂茯半汤、甘草干姜汤之类,或五苓散倍桂枝,1 剂便通。
阴盛阳虚较重者,必须用大剂四逆汤、白通汤回阳,服后会使咳嗽加重,白痰增多,乃阴邪化出的表现,应事先对患者说明。即使被西医诊断为急性肺炎,也不必大惊小怪,继续服药35 天,就可以痊愈,而且,以后不易复发。

在《伤寒论》中,张仲景论述小柴胡汤时说:咳者,去人参、生姜,加干姜、五味子一语,即道破治咳天机矣!治咳用干姜、五味子,是根据辛散兼收敛的原理,此处所指属于少阳经证,元气尚足。

真正治疗三阴经证的咳嗽,则必须使用通脉四逆汤附子理中汤方能有效。《伤寒论》说: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倘若命门火衰,中焦湿阻,痰淤上焦,上焦不通,津液不生,不能下灌灵根,所生精华必成败浊也(败浊就是寒湿之邪)。
注意:所谓咳者,是指干咳无痰,声音响亮,元气尚足,只是肺寒较重而已。倘若元气极虚,无痰咳出,咳的声音好像是从小腹内拔出来的,或伴有发烧虚脱症状,非但不应该去人参,反而要重加人参(30g)以增强脾肺之气,更有利于恢复体力和排痰,一般可以服用大剂附子理中汤。或在恢复期间因有痰而咳嗽的,更应依此办理。望业医者参之!
现在的中医,一见咳嗽,不问青红皂白,见痰化痰,见咳止咳,往往误治外感咳嗽而转变为内伤咳嗽。而今天内伤咳嗽者占绝大多数,医者定要分清,不可马虎!

 

《内经·灵枢》云:寒饮则伤肺此语就是天机。现代人(洋人)患内伤咳嗽者(过敏症)居多,与爱吃冷饮有极大关系。所以,治疗现代人的咳嗽,只用大剂四逆汤、白通汤医治即可。上面关于外感咳嗽的理论分析,都是废言。望有心者注意。。
如果患者咽喉疼痛(或声音嘶哑)而无其它症状,服用半夏散及汤一两剂,效果如神。
通脉四逆汤药方:

炮附子30g,炙甘草60g,淡干姜90g
二陈汤药方:

陈皮(橘皮)、半夏,两味以陈久者为良,故曰二陈
云茯苓30g,法半夏20g,广陈皮10g,炙甘草10g,鲜生姜30g,大乌梅一个。
半夏散及汤药方:

法半夏10g,嫩桂枝10g,炙甘草10g。水煎服,缓缓咽之。
甘草汤药方:

生甘草60g
桔梗汤药方:

苦桔梗30g,生甘草60g
据《伤寒论》中所述:因热邪而咽痛者,服甘草汤;因寒热相搏而咽痛者服桔梗汤;因寒邪而咽痛者服半夏散及汤。由于当今社会盛行饮冷,约95%的患者都属于寒邪内伤型,故而多应服用半夏散及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