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林拳的起源竟然来源于它!

 wangzhongqi1 2016-11-28

少林武功(又称少林武术)起源于古代嵩山少林寺,并因此而得名。嵩山少林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县嵩山少室五乳峰下,创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是孝文帝为安置前来嵩山落迹传教的印度僧人跋陀而建的。

跋陀禅师为创建少林寺、翻译佛经、传授佛法作出了巨大贡献,少林拳谱中还有跋陀传授方便铲和一路大刀的记载。

传说北魏孝昌三年(527),印度高僧达摩来到嵩山少林寺传授佛教的禅宗,他面璧九年,静坐修心,被尊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初祖。由于当年达摩终日静坐,不免筋骨疲倦,又加上在深山老林,要防野兽和严寒酷暑的侵袭,而且在传经时,他发现好些弟子禅坐时间久了,昏昏欲睡,精神不振,因此为了驱倦、防兽、健身、护寺,达摩等人仿效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锻炼身体的各种动作,编成健身活动的“活身法”传授僧人,此即为“少林拳”的雏形。

此外,达摩在空暇时间还练铲、棍、杖、剑等,后人称之为达摩铲、达摩杖、达摩剑,以后,他又吸取鸟、兽、虫、鱼飞翔、腾跃之姿,发展“活身法”,创造了各种动静结合的罗汉十八手。后来经过历代僧徒们长期演练、综合、充实、提高,逐步形成各种拳术,多达百余种,武术上称为“少林拳”。

其中起过重要作用的是元代少林派拳术大师白玉峰、觉远、李叟等人,他们精心研究少林拳法,注重拳法的整理和传授,将少林拳中的罗汉十八手发展为七十二手,以后又发展到一百七十三手,第一次系统地整理出一套少林拳法。

隋末唐初,少林寺方丈为了保护庙宇的安全,从寺僧中选出身强力壮、勇敢灵巧或善于拳击械斗者组织成一支专门队伍。最初,他们的任务是护寺,以后,寺僧参与了政治活动,寺养僧兵,形成武憎。客观形势要求武艺向精湛的技击方面发展,开始了有组织的、严格的僧兵训练,操练混棒。每日晨光曦微,武僧们同起而习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长年不断刻苦练习武艺,对少林武术的发展、提高起了很大作用。

少林武技名显于世,始于隋末

武憎昙宗、志操、惠汤等13人,技艺超群,应秦王李世民邀请,参加讨伐王世充的战役。僧兵出师大捷,解救李世民,打败王世充,活捉王仁则。唐太宗登基后,重赏少林寺僧,赐少林寺大量庄田银两,扩建少林寺,准许少林寺成立僧兵队伍。昙宗被封为大将军,其余的人“时危聊作将,事定复为僧”。少林武功,经受实际战斗的考验,拳艺更有发展,从此,名驰遐迩,开创了少林武功的新时期。

少林寺极盛时期,占地一万余亩、大殿14座、房屋多达5000间、寺僧发展到2000余众,其中拥有武艺高强的僧兵500多人。传说宋代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和抗金英雄岳飞等人,也得过少林真传,赵匡胤喜爱拳术,传下太祖长拳,曾将他的拳书藏于少林寺。

古代《少林拳术精义》一书说岳飞神力得自某高憎,高僧所授岳飞的神勇力法在反金卫国中功勋卓著。明朝时,少林寺小山和尚挂过三次帅印征边,朝廷为表彰他的功绩,在少林寺前建立了旗杆和石狮。

少林尚武精神千古流芳

历代许多英雄豪杰练就一整套格斗技能,在自卫抗暴、抵敌御侮中涌现出了不少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

明嘉靖年间,日本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少林寺以月空为首的30多个和尚应召组织一支僧兵队伍,开赴松江前线御倭抗敌,在战斗中,人人奋勇当先英勇杀敌,手持铁棒击杀倭寇甚多,后来因寡不敌众,月空等30多位爱国和尚壮烈牺牲,以身殉国,用鲜血和生命为少林寺谱写了光荣的篇章。现在少林寺碑林与塔林中的石刻上,仍有当年爱国僧兵作战的记载。

除嵩山少林寺外,相传少林寺先后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十几个分院。明代在福建莆田九莲山建立的一座少林寺,也以发展少林拳术著称,史称南少林寺。满清灭明后,不少爱国人士,不满外族统治,削发为僧投入南少林寺,南少林寺的主持达宗和尚结交三山五岳英雄,创立佛教洪门,培育和发展洪门子弟,极力鼓吹反清复明,秉正除奸,南少林寺遂成为反清复明的大本营。洪门弟子苦练杀敌本领,其聚义厅上上下下闪耀着精武强兵的刀光剑影。后来由于叛徒告密,南少林寺遭到清政府派兵镇压,寺院被清兵烧毁。

辛亥革命前后,少林寺武功进一步在民间发展,各地武馆林立,不少爱国志士为了推翻清朝统治,积极学习少林武功。当时武术常常被用来作为革命的实战手段,许多地方纷纷建立“大刀队”、“梭標队”,来反抗清朝的统治,且这些团队在反清斗争中都展建奇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