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课讲稿:作文写作中不可滥用成语

 老斜杠 2016-11-28

   

微课讲稿:作文写作中不可滥用成语

陈龙岩(原创)

很多同学在写作作文时,喜欢在文中使用很多成语。认为只有如此,才能写出一篇很有文采的好文章。实际上,很多同学所谓的“多用成语”,往往是“滥用成语”。

“滥用”,一是过度使用,就是将意思相同的成语用在同一个句子中,使句子内容重复;二是胡乱使用,就是将成语用错了地方,造成笑话。所以说,在写作时如果滥用成语,那还不如不用成语。

同学们所熟悉的课文,如胡适的《我的母亲》,吴敬梓的《范进中举》,文中几乎没有使用什么成语,但是,谁能说他俩不是典范运用白话文的语言大师呢?可见,好文章不是靠成语支撑出来的。为文者将自己要表达的意思用朴实通俗的文字流畅地写出,则文章大致即为佳品。当然,作者的行文风格如果具有独创性,则所写的文章又更佳。成语是可以用的,用得好、用得巧,可以达到言简意赅的作用,为文章增色不少。如毛泽东写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不远万里”这个成语的运用,使整个句子的意思用精炼的语言表达出来了。但是有些同学,在作文写作中滥用成语(更令人头晕的是,作者还要把这样写成的文句不合逻辑地联结成篇)。似乎不用花哨的成语来装点门面,便不能显示自己的文笔绚烂。其实这是不必要的,因为这样的文章就像一个将脂粉搽得过厚的女子一样,给人们的感觉必然是不见其美,反觉其丑。鲁迅先生与托尔斯泰、莎士比亚一样,是世上少有的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运用了一万以上不同词语(含成语)的作家。但是,在鲁迅先生任何的单篇作品中,他并不会刻意堆砌,而是恰到好处地使用词语(含成语)。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以一名高中生的一篇使用了大量成语的作文为例,在评说中告诫广大为文者,文章中滥用成语,犹如让读者吃满桌油腻的荤菜,定然令人反胃。正确的写作方法,应是在需要使用成语时才使用。而这样写就的文章,人们阅读时就如同品尝可口的素菜之时,偶尔来口荤菜一样,会觉得非常惬意。吕老先生在另一篇反对人们滥用成语典故的文章中也说:“汉语有丰富的宝贵遗产,值得咱们骄傲。可是毕竟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语言,现代人说现代话,听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好得很。干吗老想掏老祖宗的兜儿呢?”

同学们要掌握成语,而且掌握得越多越好。但在写作时,该用成语时就用,不该用成语时不用;一个句子中用一个成语就够的,就不要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相同的成语;尤其注意,不能用错成语。用错了,不但不能显示自己有文化,反而让自己丢脸了。

一句话,成语可以备而不用,但切不可滥用。    2013-07-2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