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落叶不扫”获赞,广州能学吗?

 nizijun 2016-11-28

上海“落叶不扫”获赞,广州能学吗?

作者:耀琪

今年,上海落叶景观道路从12条增至18条。徐汇区7条景观道路昨天开启了“落叶不扫”模式。作为上海最早推出落叶景观道保洁试点的城区,徐汇也是上海最大的风貌保护区衡复历史风貌区的主要所在地。“落叶不扫”的初衷,是希望将落叶作为风景点缀风貌区环境,从传统的环境保洁升级为环境美化。

有人提出疑问,“落叶不扫”除了好看、满足观景拍照的需求外,是否有更深的文化内涵?其答案是肯定的。除了文艺情怀和优美的环境,该市梧桐树的由来与空间布局,恰恰能反映出这座城市历史的演变流转。这种做法,也是呵护历史风貌区的一种特别思路,胜过了许多人为造作的风景。

来自上海的举措,或许对广州有很多启发。广州四季常青,冬天大面积落叶树种不多,但也并非没有,比如紫荆树等。然而遇到集中落叶,未待满地金黄,就已经被辛勤的环卫工人早早清理干净了。因为在环卫部门的职责范围内,落地的就是垃圾,树叶和废纸并无区别。如果有哪一天不扫了,估计街坊就会批评环卫工偷懒了。

因此长期以来,对大自然心存好感的部分广州人,要想欣赏落叶纷纷的景观是不容易的,得像观鸟那样要抓拍、要守候。在城市马路街道如此,在公园、校园里也同样如此,落叶即垃圾。城市为了整体的秩序,常常一如既往地保持工作节奏不放松。由于人们长期接受了近乎工业化的节律,就逐渐丧失了对自然物候变化的感知力,失去了对于城市自然情趣的感受。

就管理部门而言,“落叶不扫”可能比扫落叶还要麻烦。因为落叶会被碾碎、被踩烂、和更多的人为垃圾混杂一起。加上雨湿天气,腐烂得会更快,一两天不扫,到第三天可能就成灾了。因此管理者未必有心思去跟随自然节拍,而只会遵循工作节奏。然而,上海为什么能做得好呢?

上海徐汇区规定,人行道及靠近人行道一部分覆盖上一层落叶,不影响交通与出行安全。同时,每天傍晚全面清理当日落叶,确保无隔夜、沾上垃圾的落叶滞留路面。此外,根据天气变化,遇上风雨或雾霾天气,暂停景观道试点,施行全面清扫保洁,不影响居民日常生活。如此可见,所有城市美学的背后,还得靠城市化管理,而不是放任不管。这就很需要管理上的敏感度和洞察力了。

“城市要往前走,总会有遗憾存在。”如果一座城市只会耗费巨资去造绿化,只会精心把簕杜鹃剪成方形和球形,那城市的自然原生魅力依然欠缺。为了尊重自然情趣和天地物候,当然需要行政支出更多的成本,比如傍晚天黑才扫落叶。若是对落叶也能细心照顾的话,这就能折射一座城市的人文关怀,还有管理者的精细化能力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