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疆红钱的故事

 黄地的书 2016-11-28

在中国的钱币收藏界中,“新疆红钱”享有极高声誉。因为它存世量稀少,铜质纯净,版式极其复杂,而且是中国钱币史中唯一铸有三种文字的钱币。有趣的是,造成以上特点的原因,却是出于无奈。细察新疆红钱特点的形成,可以折射出清晚期新疆社会、经济、文化的各个层面。

在清政府统一新疆之前,新疆本地铸币为较厚的椭圆形无孔钱币,与“和田马钱”一脉相承,面积小于清代制钱,称“老普尔”或“老红钱”,《西域图志》说:“回人(即维吾尔人)称钱为雅尔玛克,以一钱为一普尔,普尔为言文也。”也就是说,一普尔就是一文钱。


准噶尔普尔钱

清朝统一全国以来,十分重视用统一的法制来实施专制统治。《回疆则例》继承了清初确认的“伯克”制度,对回疆地区的度量衡、货币、贸易和赋税、差役作了专门规定。
清政府平定回疆后,行使全国统一的钱币,北疆通行内陆制钱,南疆则将原来通行的“老普尔”改铸为与内陆制钱形式一致的红钱,于1760年(乾隆二十五年)在叶尔羌开始铸造新疆第一批方孔圆钱的制式货币,称“新普尔”,以一枚“新普尔”兑换两枚“老普尔”。
其实在“老普尔”流行时期(十七世纪后期至十八世纪中期),铸币每次变换更迭时,总是强行以一枚新钱兑换两枚旧钱。也就是说,每逢一个新的准噶尔汗上台,维吾尔人民以血汗换来的钱就要被打个对折。这次“新普尔”兑换“老普尔”仍然沿袭旧制,使人民再次遭到盘剥。后来,颇有些头脑的乾隆帝也感到这样做“恐有妨回人生计”,遂下令改为以一换一。
乾隆通宝乌什局红钱

新疆自古以来有使用银块的习惯,南疆通行的白银单位是“天罡”(或作“腾格”),到现在南疆老乡仍将现行硬币叫做“天罡”。清代大体上是大数用银,小数用钱,两者相辅而行。
至于铜钱,北疆通行制钱,与南疆红钱在托克逊兑换,因南疆红钱的铜质纯净,大体是一枚红钱可兑换五枚制钱。到光绪年间因制钱短拙,光绪十六年北疆亦改用红钱。
直到清末宣统年间,新疆停铸红钱,并仿效中原各省机铸铜币,规定折当红钱若干文,为红钱制度之延续。市面上红钱与铜币混合使用。


存世较稀少的宣统红钱

1933年西北军阀马仲英进入新疆,与盛世才争夺新疆政权,军阀混战,向百姓勒索军费,造成通货极度膨胀,市场上银圆、银块、铜元、红钱等金属货币一时间均销声匿迹,退出流通领域,不可复见。
在刚解放时,做为儿童游戏玩耍的铜钱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机铸铜币,无孔,正面为民国时代头像,我们称之为“铜普儿”,其实它并非清代的“老普尔”或“新普尔”,只是一种习惯称呼。另一种是方孔圆钱,我们称之为“马钱”,其实也并非原始的“马钱”。大部分为北疆制钱,正面是清代年号,背面为满文,颜色或青或黄,其中可能混有少量红钱,颜色发红紫,背面文字更复杂。


新疆红钱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新疆红钱最基本的特点就是“红”。除少量为黄铜、青铜、铅、铁,甚至银质之外,绝大部分都是用新疆当地开采的纯净红铜所铸造的方孔圆钱,故称红钱。这一点与内陆铜钱多搀杂其它金属明显不同,使新疆红钱别具特色。比如北疆用的制钱就属黄铜。
究其原因是因为新疆当地铸币水平较低,多采用木炭冶炼,不知烧煤可以冶铜,以致存在“铜厂之弊不在于采铜,而在于采炭,不苦于铜夫,而在于炭夫”。因木炭炉温较低,无法像内陆铸币局那样偷工减料,搀杂铅锌等充数。
正因为红钱成色较纯,所以与内陆制钱交换时,一般一枚红钱可换内陆制钱多枚。

二,内陆各省通常只有一个铸币局,至多也不过两三个,而当时新疆共有九个铸币局:叶尔羌局、阿克苏局、乌什局、伊犁宝伊局、和田局、喀什噶尔局、迪化宝迪局、库车局、迪化宝新局,这主要是因为新疆地域广大,交通阻隔。这些铸币局都铸造过数量不等的红钱。这是造成新疆红钱版式特别复杂的原因。

三,红钱中有半数以上面、背铸有汉、满、维三种文字。中国历史上的铸币大多数都是只有一种文字,即汉字,少数情况下有两种文字,如始自汉代的“和田马钱”为汉文和佉卢文(古于阗国曾使用过的塞族文字)两种文字,故其学名为“汉佉二体钱”,元代曾铸过汉字和八思巴文的钱币,清代从顺治年号起,大部分都是满、汉两种文字。只有新疆红钱有三种民族文字,这在中国古币史中是绝无仅有的现象。这是因为中国的主体民族为汉族,清代统治民族为满族,而维吾尔族则在新疆占多数,故新疆红钱同时有三种文字。其中维文主要用来纪地,即注明铸币局的地点。因新疆铸币局比较多,因地而设,所以有此需要。

四,红钱铸币局虽多,但铸数很少。举例说,道光二十九年,清政府户部宝泉局共铸钱八十四万八千一百三十一串,而新疆阿克苏局共计才铸了二千五百二十串,相差极为悬殊。其原因有二,一是因为新疆人口少,故需求量少,按嘉庆二十五年的统计,新疆总人口为三十四万两千一百多人,只有江苏省的七十分之一,或山东省的八十四分之一。二是因为商品经济不发达,当时以物易物的交换形式仍大量存在,就连当地政府还用南疆的丝绸布匹换取伊犁的哈萨克马,所以对货币的需求量不大。而且因新疆地域广大,交通不便,所以各地红钱之间的交流互易也很少。
因红钱铸数少,所以现今存世很少,而且因纯铜比较缺少,铸币局往往将回收的红钱又重新回炉铸造,使红钱存世更少。正因为如此,新疆红钱成了古钱收藏家眼中的珍品。

五,虽然新疆红钱铜质很纯,成色很好,但铸造技术比较粗糙,反映了当时新疆整体经济技术水平的落后。

南疆库车红钱制造粗糙铜质纯净

六,红钱上的局名、文字、版式错乱百出。一方面说明当时新疆铸币管理体制的混乱和落后;另一方面因币面上使用两、三种不同民族的文字,限于文化水平,翻译也会出现错误;还有一种情况,因官员与“伯克”勾结,鱼肉乡民,大肆搜刮,使红钱不断贬值,铸钱工匠的生活日益困苦,所以在铸钱时粗制滥造,破坏工具,将不满情绪铸进钱币,有一些错乱明显属故意所为的戏作。

七,红钱币值与清代其它币值一样,相当混乱。尤其从咸丰年间起,币制大乱,这反映了清政府日趋腐败,通货膨胀,对人民的盘剥日益厉害。一开始新疆红钱只通行一文小钱,道光八年始铸“折二红钱”,咸丰三年随同内陆开铸大钱,越来越高,有当八、当十,甚至当八十的红钱。后来因受群众抵制,只留“当十”的折二红钱。
清政府除了利用通货膨胀和苛捐杂税进行搜刮之外,老百姓还要交纳大量贡品。官员们即使打着“购买”的幌子,也只是象征性地付一点费。由于清政府的残酷剥削,终于于十九世纪激起民变,爆发农民大起义,为沙俄和中亚浩罕势力阿古柏所利用,一度将新疆从中国版图上分裂出去,建立伪政权,自称为“汗”,并仿照浩罕国币形铸造金币、银币和普尔铜币。后左宗棠率清军收复新疆。长期战乱给新疆各族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光绪九年新疆建省补铸的乾隆背九纪念币

时至今日,新疆红钱因存世稀少,已成为收藏家追逐的珍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