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宋铜钱概论

 黄地的书 2016-11-28

  960年赵匡胤发动骑桥兵变,建立宋朝,此后直到1127年,金朝军队进入宋朝京城汴梁,宋徽宗宋钦宗二帝成为金军俘虏,北宋王朝共延续了167年。

  北宋是我国货币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由于较长时间的相对统一和社会安定农业手工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火药应用于军事、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是科技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标志,大都市出现繁荣景象中小城镇星罗棋布,乡村贸易活跃市场挣脱了旧有模式的束缚商品经济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在此基础上,货币经济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以及区别于其他历史时期的特点。北宋时期既朱兴了大量铜钱、铁钱,又印行了纸币,金银在此时期也重新回到流通领域。铜钱.铁钱有折十、折三大小之异,纸币则有交子、钱引、小钞之别,有不同面额之别,所以,宋代是多种货币并行的历史时期,钱币品种之多,是史所罕见的。

  宋代矿冶业空前发展作为铸币原料的铜铁.锡、铅等以及金、银的年产量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北宋中期原铜年产量一度超过2100万斤,约为唐代年产量的20倍。银铁铅锡的年产量也比唐代有成倍的增长,矿冶业采用了不少新技术湿式采铜技术(宋人称胆铜法)在当时世界上更是遥遥领先,江南信州、饶州广东韶州,湖南潭州等铜矿产区开采时间长,产量大且相对稳定,成为北宋时期铸钱用铜的重要生产基地从事矿冶业生产

  宋朝官方垄断钱币的制作和发行,且十分重视钱币的制造和发行。为此官方颁行了许多严密的制度和法令。为了保障原材料的供给,宋朝颁行了统称为“铜禁”的一系列法令其:内容包括:原铜全部由国家收购(有时官方不同的机构以不同的价格收购)禁止私人私自从坑冶户处购买原铜禁止私人保有和贸易原铜,禁止制造礼器法器、乐器以外的铜器,佛教~道教寺观中铜钟、神像等的制造,要经官方严格审批,禁止以原铜制造鑰石(黄铜器)禁止原铜出境等,为了保证市面上有足够的铜钱防止出现钱荒,官方严格禁止民间熔毁铜钱制造铜器禁止携带铜钱出境包括用于贸易)禁止大量储藏铜钱同时也禁止私人铸造铜钱铁戋为了保证上述禁令有效,官方颁布了与之配套的严峻的刑法,

  宋朝除主管经济事务的三司,尚书省户部.工部之外还专门设置了负责矿冶铸钱事务:的坑治铸钱司(有时同时设两个或多个),为了铸行铜钱铁钱,官方根据矿冶、燃料等的分布情况及交通等情况在全国设置了许多铸钱监,大的铸钱监有工匠上千人,有严格的内部分工和生产流程,其规模和生产能力都是当时在全世界领先的。北宋的钱监数前后有变化,时有新设,也时有裁撤,见于记载者约有40个铜钱监(含北宋后期设置的铸钱院)35个铁钱监,饶州永平监、池州永丰监.建州丰国监江州广宁监韶州永通监、惠州草民监是北宋最著名的大铜钱监,邛州惠民监.嘉州丰远监兴州济众监等是最著名的铁钱监,据时人毕仲衍《中书备对》记元丰初年计有17个铜钱监9个铁钱监,这些钱监分布在全国各地。

  北宋时期朝廷统一规定铸造铜钱铁钱所用原料的配剂原料重量.成品重量。北宋后期人蒋仲本记述(见庄绰《鸡胁编》卷中)“国朝铸钱料例,凡四次增减”铜钱通常为铜、铅锡合金,宋太宗时,铜约占的62%,铅26%,锡12%。每贯成重4斤半至5斤。每枚铜钱约重1钱,10枚钱重1两,此后有些变化另因各地原铜供给情况有别,宋廷对特殊地区的铸钱用:料也作了特殊规定。对折(当)十折(当)二等大钱的铸钱用料,宋廷也作了专门的规定。北宋初年四川所铸铁钱每贯成重6斤半。宋真宗景德年间铸当十大铁钱,每贯成重25斤半。大中祥符年间,每贯论斤10两,陕西河东铁钱与四川有别。

  北宋初期,四川地区民间出现了兑换券交子,当交子发生信用危机时,官方明智地将其收为国有,全世界最早的纸币由此产生,为了印制纸币,官方设立了专门的机构一交子务.钱引务等。北宋末年,为了兑收当十钱,官方又发行了一种临时性特殊纸币―小钞(有学者认为,现今仅存的北宋纸币印版拓片即为此种纸币之印版拓片)。为了防止伪造纸币现象的泛滥,官方不但设立了专门制造纸币用纸的大型作坊,而且在纸币印制上采取了多种防伪措施。

  北宋是我国历史上铜钱年铸行量最多的时期平均年铸行量达到二百多万贯。最高年铸行量达到四五百万贯,约相当唐代年产量的十余倍。北宋铜钱生产波动相对较小,因而连续一百多年的高额生产使铜钱的总存世量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每年国家财政收支铜钱都多达数千万贯这带动了巨额钱币每年周而复始的循环式运行。宋代在铸行铜钱的同时,还在四川、陕西、河东等地区铸行铁钱。铁钱年铸行额平均约四五十万贯,最高达到88万贯,其数量之大,在我国历史上也是罕见的。北宋纸币的发行量呈不断增多的趋势,最初一界单行,每界一百余万贯,北宋中期改为二界踏行,实际发行量较前增加了一倍,此后每界的发行数额不困增加。北宋后期,行用范围扩大,发行量失控,导致贬值。整顿后发行量重新回到北宋中期的水平北宋时期金银也具有部分货币职能和法偿能力。官方每年财政收支的白银约几十万两,多时达100万两以上.

  北宋前期,四川、福建江南等地区兼行铁钱,这是沿袭五代十国时期后蜀、闽江南等兼用铁钱的制度,随后,福建、江南地区停止使用铁钱,只用铜钱,四川地区却因宋廷将大量铜钱运往内陆逐渐变成只用铁钱不用铜钱的铁钱区,宋仁宗宝元、康定以后,官方强令陕西河东行用铁钱,于是陕西河东变为铜铁钱兼用区,这种在统一政权下不同货币区的划分是我国历史上罕见的,由于铁钱制造成本低,官方铸行铁钱数量失控,造成铜铁钱数量比失衡导致铜铁价值比失控,经济秩序混乱,给百姓造成巨大的痛苦,宋神宗元丰年间,下令广西路铸行铁钱,宋徽宗在位时期,行使铁钱的区域又有扩大。

  宋徽宗崇宁末年朝廷下令铸行夹锡铁钱,在河北京西及原行用铁钱的地区行用,并强行规定夹锡铁钱与小铜钱等价行使,又下令许多铸造铜钱的钱监改铸夹锡钱,夹锡铁钱铸。行不久,朝廷又下令将夹锡钱的行用范围缩小为河北河东陕西三路,大观年间,宋廷重又扩大夹锡钱的行用范围,增加铸夹锡钱的钱监,大观三年底,宋廷下令停止铸行夹锡钱,政和元年初,宋廷令陕西.河东复铸行夹锡钱,不久,又撤消此令,政和二年,再次铸行夹锡钱,行用地区扩大到荆湖、淮南、广南,政和六年,宋廷再次下令停止铸行夹锡钱,此后可能仍有反复,最终,宋廷下令夹锡铁钱只行用于陕西河东,且规定夹锡铁钱与普通铁钱等值行使,宋廷几次铸行夹锡钱,主要是贪图铸夹锡钱本小利大,但铸行夹锡钱却导致经济秩序的混乱,故最终不得不停止。

  北宋初期只铸行当一小钱(小平钱),宋真宗景德年间,四川始铸行当十大铁钱,宋仁宗康定庆历年间,宋与西夏发生战争,军费吃紧,始铸行折十大铜钱,同时铸行折十铁钱,主要在陕西地区(宋代的陕西含今甘肃、青海、内蒙山西的一部分)行用,折十铜钱后改为折三折二行用,北宋中期,在较大范围内铸行折二铜钱,北宋徽宗即位,曾在陕西铸行当五铜钱,随后又铸行当十大铜钱(据载,宋徽宗是宋神宗第十子,认为“折十”不吉利,下令改折十为当十,同时改折二为当二、折三为当三),并于崇宁三年年初推行于全国,小平钱当二钱―度停铸,由于铸行当十钱引起盗铸泛滥,官方于次年冬下令当十钱改作当五当三行用随后下令除京师河北陕西河东外,余路停用并回收,但由于铸小平钱赔本,官方的政策摇摆不定,曾下令复铸当十钱,扩大其行使范围,但不久又下令停铸,改当十为当三。

  北宋的钱文通常由年号中的二字加上“元宝”“通宝”构成,只有少数例外,宋初沿袭五代以国号入钱文的作法,铸行“宋通元宝”(或读为“宋元通宝”),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曾铸行“太平通宝”·雍熙、端拱年间没有铸行年号钱,宋仁宗宝元年间,为避免年号中重出“宝字,改钱文为“皇宋通宝”,宋徽宗建中靖国年,因“建中”为唐代年号,改钱文为“圣宋”,除此而外,从淳化至靖康,共有29个年号,铸有27种年号钱.

  北宋铜铁钱钱文用多种书体,这在我国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宋太宗喜欢书法,他亲自用真书篆书草书三种书体题写了淳化年的钱文,这不但打破了钱文不用草书的惯例,而且开创了皇帝亲书钱文的先例,由此产生了所谓“御书钱”(除宋太宗外,至少宋真宗宋徽宗也都书写过钱文,宋徽宗书写的钱文字形优美,历来为钱币爱好者珍爱),另外,由于同一钱监必须同时铸造同―规格的三种书体的钱,实际上又开了后代所谓对子钱的先河,宋太宗以后,虽然钱文不―定由皇帝亲自书写,但往往沿袭宋太宗时的作法,同一钱文用多种书体书写较为常见的是用篆隶、行三种书体,由于钱文是由国家统―颁下的,同一钱监往往在同一时期同时铸造同样钱文的不同书体的铜铁钱,这就使北宋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对子钱,宋徽宗时铸造的钱币,其钱文之精美令人叹为观止.

  宋代白银比黄金更多地发挥其货币职能,流通领域的白银,多呈银锭银铤状。无论从文献记载还是从出土文物看银锭银铤都以五十两者最为多见。其他重量的银锭、银铤、银锞子也有一定数量。有些银锭银铤上有铭文除标示重量外,还有标示工匠、用途、商家等的。宋代金银也被铸成方孔圆钱形状的,但不是法定货币也较少用于交换。其中宫廷铸造的较为多见,系用于赏赐及婚嫁、生育的礼品。有些金银钱则是宗教界铸造,用于祈福禳灾等黄金在宋代用于交换的情况较少,历年出土者也较少,见于记载和出土较多的是重量较小的金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