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新农人发展

 静意之星 2016-11-28

新农人作为农业领域创业的重要力量,已经成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先行者。与传统农民不同,他们有新思维、新理念、新的营销手段、新的组织形式和新的知识,他们特点鲜明、类型多样,立足于自身实际发展农业生产经营,在丰富农业业态、改变农村面貌、促进产业融 合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他们既面临着较一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为突出的用地、融资、雇工、物流、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困难,又面临着家庭不理解、社会不认可、对农业不熟悉等自身问题。如何引导和支持新农人健康成长,是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一个新命题。

来源:《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课题组

采编:福小伟

一、新农人概念

     目前,进入农业农村的各类人员,大体可以分为两个群体:一个群体是投资型农业经营者。他们将农业农村作为创业的“蓝海”,主要从事商品性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他们居住在城市,工作在农村。另一个群体是享受型城市消费者。他们注重感受乡村生活、体验田园风光、寻找乡情乡愁, 生产自给自足,吃住在农村,消费在农村。在前一个群体中,有一部分志趣相同、富有农业情怀、追求产品安全和生态和谐的人,把自己称为“新农人”。对于新农人的界定,各方不尽一致,即使在新农人群体内部也存在很大差异,归纳起来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新农人,主要指善于利用互联网服务于“三农”、具有新理念新思维新技术,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或为农业提供宣传、推广、指导、咨询等服务的人或群体(阿里研究院,2015)。狭义上的新农人, 主要指秉持生态农业理念,运用互联网思维,以提供安全农产品、提高农业价值为目标的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二、新农人类型及作用

     新农人特点鲜明、类型多样,没有“等、靠、要”思想,立足于自身实际发展农业生产经营, 在丰富农业业态、改变农村面貌、促进产业融合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1、从身份构成来看,新农人包括大学生创业型、农民工返乡创业型和跨界创业型。大学生创业型。大学生创业型。这种类型主要是指在校大学生或大学毕业生,利用所学知识技能,投身农村、发展农业,是大学生应对严峻就业形势、响应国家鼓励政策的主动选择。这类新农人拥有较高学历,放弃在大城市就业的机会,学成回乡;农民工返乡创业型。这是指一些有文化、有志向、懂技术、懂管理的农民工,积累一定的资金和经验后,在相关优惠政策的引导下返乡创业。返乡创业农民工在外打工多年,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市场营销经验,回乡后从事规模生产或发展特色农业;跨界创业型。这是新农人的主要群体。依据跨界从事农业的动因,又可将这类新农人分为三种:一是企业成功人士看到农业发展的广阔前景和较大的潜在价值,利用自身资源要素优势,把农业作为拓展业务的重要领域,到农村投资建厂办企业,发展农业生产;二是城市白领出于对保证食品安全和振兴农村的责任感,到农村利用自身开阔的眼界、良好的人脉、丰富的经验,带领农民盘活整合农村资源,改变农村面貌;三是城市居民在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下, 把农村作为人生新的起点,寻求个人职业转型的人。


2、从组织形态来看,新农人可分为个体经营型、合作经营型和企业经营型。1个体经营型。初入农业生产、从事农产品电商的新农人多采用这种形式。他们独自创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2合作经营型。有些新农人为扩大农业生产、稳定产品来源,领办或创办了农民合作社,扩大规模,共同发展。3,企业经营型。采取企业这种形式经营,更容易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接受,有助于产品的推广和销售。新农人成立公司、组建团队,从事产品研发和推广,为消费者提供了优质的特色农产品和服务。

3、从生产经营方式来看,新农人可分为自产自销型、单纯销售型和综合型。1自产自销型。这种类型的新农人较少。这类新农人投资建设生产基地,且只销售自己的产品。2单纯销售型。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电商, 这类新农人没有生产基地,利用专业技能和社会关系, 销售自己熟知的特色优质高价值农产品。3综合型。他们销售的农产品来源多样,除了自建基地生产的产品外,部分来自订单收购农户的产品,部分是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合投资共建基地生产的产品,还有一些是代销其他生产者的产品。

      综上可见,不同类型新农人既各具优势,又都各有局限性,其经营状况也存在明显的差异(见表4)


三、制约新农人发展因素

       新农人与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样,在用地、融资、用工等方面面临着相同的困难,但表现更为突出。

1.用地难。用地难是新农人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从事有机农业生产的新农人对土地质量要求高,一般要对土壤进行3~4年的有机转换,投入大、周期长,希望流转的土地相对稳定。受地租上涨预期的影响,农民大多不愿签订土地流转长期合同,致使新农人不敢做长期规划和投资。用地难制约着新农人农业生产规模扩大,加速了人才流失。

2.融资难。这是制约新农人发展的紧迫问题。新农人对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有更高追求,基地建设投入很大,对资金的需求更为强烈,但是,由于缺乏有效抵押物,他们难以从外部获得融资。

3.雇工难。新农人需要大量用工,但农村普遍缺乏青壮年劳动力,只能雇佣一些老年人从事生产,在农忙季节一些重体力活找不到合适的劳动力来干。许多新农人提供货物到家的配送服务,需要一些会开车并善沟通的配送服务人员,这类人员在农村更加匮乏。雇工不足降低了新鲜农产品的配送效率,影响了客户满意度,限制了产品销售半径和生产规模的扩大。

4.物流成本高。据新农人反映,通过第三方物流配送成本较高。一些新农人由于经营生鲜类农产品,对配送时效和服务标准要求严格,大多自建物流系统,导致成本更高。

5.认证费用高且程序繁琐。这是新农人呼吁解决的一个重点问题。目前农产品质量认证程序复杂、时间长、费用高。特别是有机农产品认证机构较多、市场乱、收费标准不一,导致大部分新农人对产品认证望而却步。

6.基础设施薄弱。为保证产品品质,新农人通常把生产基地选在生态环境较好的农村地区,但这些地区乡村路网、田间水利、信息通讯等基础设施相对薄弱,而新农人无力进行投资建设,制约了农产品生产、运输和销售。

7.缺乏专业人才。新农人大多从事优质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和营销,既需要种养、加工等技术人才,还需要包装设计、营销策划、品牌推广、文化创意等专业人才。目前,这些人才的缺口都很大。

       除上述普遍问题,新农人还面临着家庭不理解、社会不认可、对农业不熟悉等自身的一些特殊问题。

四、新农人发展的政策取向

1.引导新农人与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合发展。新农人是农业生产经营中一种新的主体类型。要采取政策扶持、项目支持、规划引导等多种措施,鼓励新农人领办或创办合作社、成立家庭农场, 将他们作为“互联网+”助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力量。要引导他们充分发挥农产品营销的优势和作用,与农民特别是种养业能手在产业链条上合理分工,规避自己在传统农业技术方面的劣势, 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发展市场农业、高效农业、现代农业,实现互利共赢、融合发展。

2.落实相关扶持政策。近年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措施。新农人既是新型农业生产经营者又是自主创业者,但是现实中,这两方面的政策他们基本没有享受到。应将新农人纳入政策扶持范围,使他们同等享受财政、税收、金融、保险、用地、物流等政策,解决他们用地、用工、融资、人才等方面的困难。对于已经将新农人纳入扶持范围的政策,要增加宣传力度,争取让更多符合条件的新农人获得相关扶持。

3.加强对新农人的指导服务。新农人是农村的新兴群体。要加强调查研究,密切跟踪新农人发展动态,针对他们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强化法律政策宣传和专业技能培训,指导帮助他们熟悉涉农政策、掌握生产技能、学会与农民打交道的本领,切实提高他们的经营管理能力。将新农人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范围,针对新农人创业特点、生产需求和地域特色,精心设计培训课程、编制专门教材、组织专班授课,以增强培训精准度。

4.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方式指导农业农村工作。新农人的出现进一步表明,互联网已融入经济社会和人们日常生活中,对农业农村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他们带来的新思维、新理念、新方式, 正在引领和带动着一大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转型升级。这就要求政府相关部门与时俱进,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灵活运用信息技术,积极创新工作手段,提高指导服务“三农”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新三农

中国最具影响力农业自媒体之一

传播涉农政策、发布专家观点

关注“互联网+”农业、休闲农业、品牌农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