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隋朝瓷器承前启后为唐朝瓷器辉煌铺平道路

 自华居 2016-11-28

隋朝瓷器承前启后 为唐朝瓷器辉煌铺平道路

陶瓷驿站2016-07-24

隋朝历史很短,不足40年,但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朝代,她为唐朝的辉煌打下了坚实的根基。在陶瓷史上,隋代的陶瓷工艺虽然不曾有什么独特的建树,可她却为一个新的陶瓷时代拉开了序幕。

隋代 白瓷束腰盖罐(1954年陕西西安姬威墓出土)

隋以前烧瓷窑场主要都集中在长江以南和长江上游的四川地区,北方的烧瓷窑场极为稀少,亦无文献述及。入隋以后,南北方瓷业才开始了飞跃性的发展,窑场及其烧制的瓷器明显增多,各种花色、风格、样式的瓷器开始呈现,形成各竞风流的局面。

隋代 青釉兔纽莲瓣纹权,高12cm,底径12.7cm

隋瓷胎釉在各地窑口之间略有差异,在总体上看,其共同点是胎体较为厚重,胎色因烧制地点和原料而各有变化,以灰白居多;釉仍属石灰釉,呈玻璃质,透明度强,多呈现青色,青中泛黄或黄褐色;器体施釉一般不到底,多是用支具托垫叠烧。

隋代 青釉印花带盖唾壶,通高14.2cm,口径8.4cm,足径10.6cm

隋瓷的装饰纹样以花草为多,并常在布局上巧妙地穿插替换而组成新颖图案;盘碗类器多在中心装饰,由朵花卷叶组成圆形图纹;瓶罐类器物的装饰主要集中在肩部和腹部,一般用花朵、卷叶纹组成的带状图案。

隋代 白釉高足杯 高10.2cm,口径5cm,足径4.4cm

隋瓷装饰手法有印花、刻花、贴花、堆塑等,其中印花应用最为普及广泛。隋代已烧制出胎质洁白,釉面光润的白瓷,开启了唐代瓷业”南青北白“局面的先河。

隋代 青釉模印塑贴四系罐 高17.7cm,口径9.6cm,底径9cm

隋代的瓷器,青瓷较南北朝时更加发展,生产中心虽然仍在南方,但已有逐渐向北转移的趋势。白瓷生产已较多,质量有较大提高,白瓷胎较白,釉已不再明显青泛黄,而是白中微泛灰兰,接近纯白色了。

隋代 淮南窑青釉划花莲瓣纹四系盘口瓶 高43cm,口径15cm,足径13.5cm

隋代瓷器的主要器形有:盘口壶、鸡头壶、带系罐、瓶、高足盘、俑等,其造型有较为鲜明的时代特征。

隋代 白瓷龙柄传瓶(1957年陕西西安李静训墓出土)

鸡头壶:盘口较南北朝时更高,颈更细长,颈部加饰几道弦纹。腹部更为瘦长,鸡头却趋向写实而且又较靠近颈部。龙柄、带系。

隋代 白瓷鸡首壶(1957年陕西西安李静训墓出土)

盘口壶:体形较南北朝时高磊,盘口更高,颈较长较直,腹更瘦长,有四至六个条状系。

隋代 越窑青釉瓜棱执壶 高20.4cm,口径5.8cm,足径7.7cm

罐:北方流行的罐多为四系,直口,无颈,罐身近椭园形,腹中部凸起一道弦纹。南方流行的罐,多为六系或八系,直口、无颈丰肩,罐 身瘦长。

隋代 白釉罐 高19.2cm,口径9.7cm,底径15.2cm

瓶:小盘口,颈较细长,腹略呈椭园形。

隋代 青釉盘口瓶 高32.5cm,口径6.6cm,足径9.2cm

高足盘:有些文献上称做浅盘圈足豆,这是隋代特有的器形:浅盘,口微外撇,盘心平坦,常有阴线圈纹,并留有几个支烧痕。高足呈喇叭状。

隋代 青釉印花高足盘 高12.5cm,口径27.5cm,足径14.5cm

隋代时间短,瓷器制造业来不及形成自己的显著成就,算是一个南北朝之後短暂的过渡阶段,但它孕育着瓷器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唐代瓷器巨大成就的到来。


点击展开全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