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为全民健康开“处方”?听听高层声音!

 txw40 2016-11-28


城市健康要依靠社会治理大处方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说过:“下水道是一个城市的良心。”今天我们能不能说健康城市建设是一个城市的良心?在保障城市大家庭国民健康的工作当中,既要依靠医疗卫生小处方,更要依靠社会治理的大处方。这就需要将健康融入所有的政策,来建立跨部门的合作机制,来动员全世界的共同参与。从立法、政策、规划、管理、社会动员各个层面贯彻大卫生与大健康理念,努力实现健康服务的全覆盖。缩小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之间的健康差异,真正实现全民健康的目标。


——摘自11月2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在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市长论坛上关于健康城市建设的发言


中国中医药报记者魏敏整理    



李斌:健康促进须抓好“六个坚持” 

        

11月21日,在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开幕论坛上,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做题为《建设健康中国,增进人民福祉》的主旨发言,提出,未来15年,我国的健康促进事业将重点抓好“六个坚持”。李斌强调,力争到2030年,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健康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


为此,未来15年,我国的健康促进事业将重点抓好“六个坚持”:


一是坚持预防为主,把健康危险因素降到最低。二是坚持重心下沉,让居民获得优质便捷服务。三是坚持改革创新,构建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四是坚持健康公平,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五是坚持发展健康产业,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健康需求。六是坚持健康促进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牢固树立“大健康”理念,将健康促进融入经济社会总体规划和各项政策制定实施的全过程、各环节。    


文:中国中医药报记者魏敏



我国38个城市试点健康城市建设 
   

     

11月21日,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市长论坛上,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介绍中国健康城市发展情况时表示,目前我国在38个城市启动了健康城市建设的试点工作,并积极推进健康社区、健康机关、健康企业、健康家庭等健康细胞的建设,以铸牢健康中国的微观基础。


目前,我国健康城市建设重点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建立有利于健康的政策机制,将健康城市纳入政府的绩效考核内容。二是在健康影响因素评价方面,在居民健康状况调查等基础上,制定健康城市的发展规划。三是开展以社区为重点的健康细胞工程,即建设健康社区,建设健康村镇、建设健康单位、建设健康学校、建设健康家庭。四是探索全民健康管理工作的模式,对不同的人群实施分类健康干预。五是开展健康城市的评价,将对所有国家卫生城市进行第三方评价。六是开展试点和示范工作,全国首批确立38个试点城市,同时将定期评选优秀示范城市,以示范引领带动全面广泛的开展。到2017年全国将建立指标评价体系和组织管理机制,到2020年将建成一批健康城市的示范市,推动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    


文:中国中医药报记者魏敏



新媒体编辑:刘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