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讨湿气之一:湿在皮肤

 鲲鹏展翅1958 2016-11-29

何谓湿气?一提到湿气好像大家都知道,但是真正了解湿气的到底有几人?从各种文献中查到的湿气也只是描述大概,真正描述清楚的我暂时还没有查到。几乎所有的人都懂得湿气,但是几乎没有人能够说清楚什么是湿气。中医本身古文就很晦涩难懂,如果再引进那些记录,估计没有人想看下去,正好中医的以类比象是强项,中医从来不需要直接进入身体内部去阐述,只要从身边认真观察几乎就可以找到可靠的解释。那么解释湿气,我就用简单一点的语言来描述吧。

按照我们现在的理论,普通的水有三个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湿气是属于哪个状态的呢?好像三个状态都不是,又好像三个状态里面都有湿。现代的科学泾渭分明,做什么事情都必须清清楚楚的,但是中医却好像没那么清楚,中医强调这个世的界是混沌的,其实从湿气上面也可以证明中医是正确的。这个世的界从来都是不清不楚的,无法像现在的科学那样呆在实验室里面,刨除所有的干扰。我们所处的世的界就是没有那么清楚的界限,就好像白天和黑夜,从来白天进入黑夜或者黑夜进入白天都不是刹那间,而是在慢慢转变的,湿气也是,无法真正说清楚湿气是我们现在科学所定义的固态、液态还是气态,湿气应该在三种状态都存在。

正常情况下,零度以下是固态,零度到一百度是液态,一百度以上就是气态了,但是一块冰块在零度以下一样会消失,一滩水在常温下也是会消失的,这些消失的水就是变成湿气。我们的身体是封闭的,中医理论上说水进入身体以后要气化才能为我们的身体受用,如果没有气化的水要么直接通过大小便排出体外,要么就慢慢变成湿气危害身体了。具体详见我之前的文章《湿气的来源后果及治疗原则》:

按照解剖的理论来说,皮肤是人体最外层的组织了,具体还分为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西医虽然把人切割的非常精细,但是真正出问题的时候却基本上没有能力为力。中医没有那么细分,一句话“肺主皮毛”,突出了皮肤的问题,也抓住了问题的关键,皮肤的问题就是肺脏的问题,只要用药准确基本上可以做到一剂知二剂已的神奇。

皮肤相对身体来说是面积最大的,但是皮肤也是相对比较薄的,所以湿气停留在皮肤上面的时候,一般会让局部的皮肤衰败,这个时候就会出现皮肤痒或者湿气直接让皮肤局部溃烂。人体的感觉非常神奇,大家都知道酸、痛、痒,但基本上说不清楚这些感觉来自于哪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今天说皮肤,我就谈谈直接对痒的看法:我认为痒是来做皮肤的感觉,当皮肤局部面临新旧交替的时候就会出现痒的感觉,用现在的说法就是皮肤的细胞一直在更替,当活的细胞更替旧的细胞达到白热化的程度,表现出来就是痒的感受。比如脱皮的时候我们一般是感觉到痒,然后就开始有皮层脱落,受伤的伤口在痊愈的过程中,那些结痂的边缘也会痒;皮肤受到外界的刺激时,皮肤无法马上将那些旧去的细胞更替时,皮肤就会出现痒的感觉,如果人体的新陈代谢能力非常强,皮肤能够迅速将旧去的细胞更替掉,皮肤就不会出现痒的感觉。

皮肤痒甚至严重的会出现皮肤溃烂,那些伤口无法痊愈的都是因为湿,中医用药的时候一定要加上祛湿的药物,当然溃烂发生在不同的地方用药自然也是不同的,当这些皮肤溃烂发生在皮肤上面的时候一般也会出现痒的症状,所以判的断湿在哪个层面非常重要,在皮肤上面一般是痒,在肌肉里面就会开始出现酸、痛了,湿在皮肤上面最重要的一个症状就是痒,然后有皮肤局部溃烂。

判的断清楚湿在皮肤之后,用药就比较简单了。肺主皮毛,所以治疗皮毛上面的问题一定要治疗肺脏的问题,中药的麻黄是发肺阳最迅速的药物,但是麻黄发肺阳的时候要保障肺脏有阳气让麻黄发阳,所以使用麻黄的时候一般需要杏仁或者石膏跟着,杏仁和石膏都是白色的直接入肺,但是石膏是去热的,所以在皮肤上面一定要匹配杏仁而不是石膏;脾脏主管全身的湿气,脾主湿,这些湿气脱离脾脏的掌管,出来危害身体的时候就已经代表脾脏的能力不足了,这个时候需要药物来帮忙了,白术生于湿地,它可以将湿地的湿气全部都吸出来,所以一般脾脏的湿气都会用白术来去除,麻黄发肺脏的阳,让皮肤可以痊愈得更快,白术健脾祛湿,加速皮肤的湿气去除,这两个就像狙击手一样,他们还需要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来让他们抵达皮肤,那就是桂枝,桂枝的功能就是载着麻黄和白术抵达需要工作的地方去,于是经方的麻黄加术汤就自然而然出来了。

经典中医的神奇在于中医是非常精准的,中医用药必须在药物和用量都达到非常准确才会做到一剂知二剂已,比如用药的时候要让药物到底小肠的,药物就不可能到达大肠的;让药物到达皮肤的,就不可能让药物到达肌肉。现在的中医很少做到这一点,比如湿气,去除皮肤的湿气跟去除内脏的湿气用药是根本不一样的,但是他们开药的时候就把祛湿的药都开在一起,他们这种瞎猫碰不动老鼠的办法怎么可能治好病呢?经典中医的每一个处方就好像一个作战计划,每一步都已经规划的非常好,要达到什么效果都必须测算好了的,而不是随随便便地到处轰炸,结果病没有治好,反倒把身体搞垮。


讲课的时候正好有一个患者脚上有问题,经过辩证后认为湿在皮肤,我让他去看《咨的询须知》后,建议麻黄加术汤加减,服用两副药后拍下来的照片对比。


2016年11月11日 - 阳光 雨露 - 阳光 雨露

 服药前

2016年11月11日 - 阳光 雨露 - 阳光 雨露

 服药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