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锦州的历史沿革

 waiwlu 2016-11-29
摘自新浪博客

 

下辖黑山、北镇、凌海、义县和凌河区、古塔区、太和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松山新区等9个县(市)区,
 
 

 

 

锦州早在三万年以前,就已经有原始人类活动和繁衍生息了,凌海市沈家台镇杏树沟村挖掘出来的原始文化遗迹。
  虞舜时期,锦州地域被划分为幽州地域。夏禹时,幽州地并入冀州地,锦州地域属于冀州地。商周时期,锦州地域属于古孤竹国地。春秋时期锦州地域又划归燕国地。
  锦州地域曾出现过一个“屠何(河)”的名字,查阅《辞海》,它解释“屠何”是:屠何,古城名,相传虞舜时期就有此城。《汉语大词典》怎么解释的呢?它的解释为“屠何,古代少数民族部族名,东胡之先人”。《辞源》的解释是“屠何,古国名”。所以说,从《辞海》、《汉语大词典》到《辞源》,这些典籍当中来看,“屠何”既是城名,又是民族名,还古国名,三位一体。这是-古代地方政权的一个特点。
  春秋时期,屠何这个地方建立了一个屠何方国。“方国”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地方政权、民族自治的意思,但它要臣服于中原政权,中原政权把屠何方国列为东北夷。春秋时期,屠何方国的地域面积是这样的:东起医巫闾山,南临渤海,北靠松岭大青山,南有貉国、令支、山戎,西南是燕国,基本处在大小凌河流域。
  这个时期的屠河方国不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生产条件,都是比较好的,所以它开始兴盛起来。在过去一般来说,一个国家兴盛起来就有扩张的欲望。这就像一个人有了钱总想干点啥一样,发展自己的力量。所以在公元前664年,也就是周惠王十三年的时候,屠何方国就派出一些人到燕国这个地方去抢劫掠夺,燕国人称他们是马贼,就把他们打跑了。屠何王一看自己手下人被打回来了,大怒,就倾全国之兵侵犯燕境。这一仗在燕国的国都蓟城(现在北京西南)西北部展开了决战。
  由于春秋时期燕国国小力弱,它的地域范围也不大,也就在北京一带。怎么办呢?燕国就向当时的春秋霸主齐国来求援,齐桓公就派兵支援燕国。结果,齐燕联军就把屠何军打败了,擒住了屠何王。屠何方国从此灭亡了。
  屠何方国中的一部分人融入了古燕国之中,后来也就成为华夏人(汉族)的一部分。屠何族的大部分人就跑到了漠北的乌桓山和鲜卑山一带。乌桓山和鲜卑山在什么地方呢?就在呼伦贝尔以北,内蒙和蒙古共和国北部,成为东胡族后来的支系,乌桓、鲜卑、室韦、契丹等民族的祖先。所以《汉语大词典》不就讲嘛,“屠何,古代少数民族部族名,东胡之先人”,就是从这来的。
  东胡这个民族后来我研究学习认为,它分为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与屠何方国是同时起家的,不分先后,但后来东胡这部分人被匈奴给消灭了。那为什么又出现东胡人了呢?那是一些支系,他们的根是东胡。我是这么理解的。
  公元前663年,山戎又发展起来了。它占领了屠何城。按照当时周朝的记法,是周惠王十四年,也就是屠何方国侵燕国的次年,山戎又发动一次侵略燕国的战争。这齐燕一联合,把山戎又打败了。山戎战败之后,山戎王就往古孤竹国逃窜,那时候的古孤竹国是在今河北省卢龙县到辽宁省朝阳县之间。齐国为了彻底消灭山戎就在后面尾追,一直追到古孤竹国。这里面有个典故,就是“老马识途”,讲的就是这个事。
  
  战国时期,燕国与东胡关系还是不错的。锦州、葫芦岛和朝阳一带都发现了大量的东胡人的墓葬,出土一些春秋战国时候的兵器,说明这些地域都有东胡人在这里活动。东胡族北起呼伦贝尔,南到大小凌河流域,占据了广大的土地。燕国和他们是和睦相处的。后来,燕国派大将秦开到东胡辖地去作人质。《史记·匈奴列传》里这样记载:燕“将秦开被质于胡,胡甚信之”。秦开在胡地生活了多年,对东胡内部的情况掌握的一清二楚,了如指掌。公元前300年,也就是燕昭王十二年,+以秦开为大将,向东胡进军,并连连取胜,把东胡击退2000里,史书上说“启地两千里”。燕国为了保护好这些土地,建立了五个郡,这五个郡中包括辽西郡、辽东郡等。“郡”这种行政机构开始于燕国,要早于中原200年。“辽西”这个词也是出于这个时候,以前没有“辽西”这个名。
  辽西郡与现在的辽西在地理位置上不一样。那时的辽西,东是以大凌河以西开始的,西到现在的唐山,包括河北的一部分;南到渤海,北到朝阳和内蒙古的敖汉旗。现在的“辽西”是辽宁省的西部,地理概念不一样,大家不要混淆了。
  燕国建立五郡之后派兵把守,不让东胡人再到这里来进犯,并且在造阳(现在河北省宣化、张家口以北一带),到辽东的襄平(现在的辽阳),建造了一条长城,这就是历史上的燕长城。
  秦并吞六国,建立秦朝以后,把全国划分为36个郡,36个郡中依然有辽西郡。秦朝建立辽西郡的时候是一级行政机构,没有别的;而到西汉初年则实行“郡、县”两级制。这就是一个历史进步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人口增多、经济发展了,再只设一个郡就管理不过来,就不适合了,所以又加了一个“县”制。当时辽西郡管辖14个县,辽东郡管辖18个县,辽西郡和辽东郡共设立32个县。当然了,那时候的县不能和现在的县来比,那时候的县要比现在的小得多。辽西郡当时人口32万,平均每个县2万5千人。
  公元前206年西汉在锦州地域建立了徒河县,这是锦州古代最早的县级建制。为什么叫徒河县呢?因为濒徒河而设立的县,当时小凌河就叫做徒河。不过,对于汉徒河县到底设置在哪个地方,这里有不同的两种观点。我想锦州市有关部门应该把它弄清楚,因为涉及锦州本城的城龄。
  这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1984年,辽宁省文化厅考古队对全省一些历史城池进行考古。经过考察,发现在现在的葫芦岛市邰集屯镇小荒地村,虞舜时期的古屠何城的南部,发现一处汉城的遗迹。考古专家王绵厚有他的认定标准,他认为这个城就是-古徒河城遗址。还有一种说法,徒河城在锦州小凌河的左岸,在锦州老城附近,这种说法也有一些认定的证据。
  目前,这两种看法在锦州市还没有统一。如果实际情况是前者,那么,锦州城的城龄只能从辽代算起,只有一千年;但如果是后一种说法,那么,锦州城龄就要从汉代算起,那是两千年,中间差了一千年。
  在东汉安帝时期,乌桓族和鲜卑族都发展起来了。特别是乌桓族,要求臣服于汉朝,因为在东汉时,乌桓族就和汉人杂居,所以它提出了内附,就是接受我,我也不捣乱。东汉安帝时采取以“民族而治”这样一个政策,所以说,汉安帝把乌桓人组织起来,成立一个辽东属国。设置的时候是-公元107年。这个辽东属国的级别就是“郡”的级别,设置都尉。辽东属国的首府在现在的义县。义县在西汉时候叫交黎,东汉叫昌辽,后演变为昌黎。
  辽东属国是怎么组成的呢?就是从辽西郡拨出三个县,从辽东郡拨出三个县,一共六个县组成了辽东属国。其中,辽西郡的三个县有徒河县、宾徒县和昌辽县;辽东郡的三个县分别是无虑县(现在的北镇),险渎县,房县(后两县在辽中和海城一带)。
  三国魏时,乌桓部族发展起来了。这时,有三郡(辽西郡、辽东郡、右北平郡)的乌桓人闹起来了,对魏国有很大威胁,曹操为了平灭三郡乌桓人,于公元107年率军从滦河北上,到今朝阳柳城一带消灭了三郡乌桓,斩杀了首领蹋顿,掳走20余万乌桓人,至此,辽东属国消失了。因为徒河县是辽东属国下的一个县,现在辽东属国取消了,徒河县自然也就不存在了,但在锦州地区还保留着昌黎县。
  三国时,辽东的公孙氏政权和三国中的魏国总是闹别扭,不服魏国。由于曹操打败了袁绍,袁绍的两个儿子跑到了辽东。辽东的公孙康一看不好,就把袁绍的两个儿子给杀了并且献给了曹操。后来,公孙渊(公孙康的儿子)为了保持住自己的地位,就在吴国和魏国之间搞平衡,结果遭到魏国的不满。在公元238年,魏明帝派司马懿攻打公孙渊,当时司马懿率军走的是辽西故道。
  辽西故道在什么地方呢?就是从幽州出发,穿过卢龙塞(在今河北省),从六股河北上到今朝阳,然后通过医巫闾山和北镇,再到台安,过辽河达辽东,也就是现在的辽阳,当时叫襄平。司马懿为什么走辽西故道呢?因为那时候辽西走廊还没有开通,这个地方山连山水连水,荆棘遍地,非常不好走,也没有人行走。
  司马懿把公孙政权推翻了。杀害了公孙政权的所有官员,一个不留,并且还屠杀了辽东军民一万多人,还命令从中原来的中原人必须回到中原去,把辽东弄的什么也没有了。
  在东汉的时候还有一个故事,就是辽西郡太守赵苞的故事。东汉灵帝时,也就是-公元177年,鲜卑人老是骚扰辽西。有一部名叫《血战辽西》的京剧讲述的就是这个故事。

历史上两次造成锦州地域几乎没有人烟。
  一次是司马懿征公孙渊以后,把辽东的人口几乎全部掠到中原,致使锦州地域人烟稀少。再一次是北燕时,北魏消灭了北燕后,北燕国天王冯跋带辽西和锦州地域的百姓到朝鲜去避难,致使锦州地域的人口锐减。
  隋唐征高丽一共是九次,隋时征了三次,唐太宗征了五次,唐太宗的儿子李治(当时武则天是其皇后)征了一次。唐太宗第一次征高丽的时候,对大臣韦挺说,从幽州到辽东两千里,这期间是没有州县的,我们要征高丽一定要带足粮草。唐太宗这么说,幽州到辽东(现在的辽阳),可以看出锦州这个地区是没有人烟的。大部分人活动在朝阳、义县、河北一带。
  这里有一个传说。唐朝初年,武则天称帝,徐敬业(徐茂公的孙子)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也参与了讨伐,并写了讨伐檄文,后来徐敬业讨伐失败后有一种说法骆宾王没有被杀,而是装扮成商人出逃。骆宾王出长江到东海,准备逃往朝鲜。但过了黄海以后,骆宾王所乘坐的船突遇飓风,把这个船吹进了渤海湾。狂风暴雨,骆宾王的船眼看就要沉没了。就在千钧一发之时,突然雨也停了风也住了,这时从天上飘下三朵彩云。这三朵彩云传说是原始天尊的三个女弟子——琼霄、碧霄和云霄下凡了,把骆宾王救了。搭救的地方叫临海顿。骆宾王非常感谢三位女仙人的救命之恩,磕头跪拜之后许下承诺,他发财之后就在救他的地方盖一个宫殿,纪念三位娘娘。几年以后,骆宾王真的发财了,就回到临海顿这个地方,盖了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用以纪念三霄娘娘。这个地方就是现在的娘娘宫,这也是娘娘宫镇这个地名的由来。
  虽然这是个传说,但从侧面可以看出,锦州在唐代离海很近,也就15公里左右。为什么现在比那时远了呢?因为海岸线向南撤了。在唐代的时候,锦州是个离海很近的地方,而且森林覆盖、树木茂盛、交通不便。那个时候辽西走廊还没有打通。
  现在我讲第二部分,辽代建立锦州城以后,锦州和锦州地域的历史沿革。
  辽朝,大家都知道是契丹族建立的。在唐末的时候,契丹族就总骚扰中原,它北伐室韦(黑龙江一带),西征突厥,东讨渤海国,拿下渤海国都城——忽汗城(镜泊湖畔)。把渤海国的王族都迁到了契丹国的都城临潢,而在渤海国原来这个地方建立一个东丹国。什么叫东丹国?就是东边的契丹国。以后契丹南下辽东,打下辽阳,进而取下了幽州,然后把河北的一些汉人作为战俘和奴隶,一队队、一群群的赶往北方。当时它是奴隶制社会,抓到的人就是奴隶。过去汉人的头发都是竖起来的,契丹人就把这些汉人的头发用绳子一个一个的栓上,像赶牛马羊群一样的大批往北方赶,到北方建立州县。
  后来,契丹人来到锦州这个地方,就安营扎寨了。锦州城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呢?是-公元911年到公元924年,十几年的时间建立了锦州城。但《锦州市志》上写的是-公元926年建造完成的,是奴隶们建造的。锦州城是个军城,管理机构叫“锦州临海军节度”,这个“节度”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地方官,既管军又管民。
  辽代建造的锦州城周长2700米,是用夯土夯成的城墙,整个城分为南、北两城。契丹族的官吏、贵族住在北城,百姓和奴隶住在南城。当时辽代实行非常严格的等级制度。到辽的中后期,经济发展起来了,城也扩大了,周长扩大到3050米。
  从辽代开始,锦州出现了第一个转折点。因为在辽代之前,锦州一直被别人管着,到了辽代建立锦州城后,它以“州”这个身份出现了。当时辽代的行政设置是“道(府)——州——县”三级制,道和府是同一个等级,州是它们的下属,县再往下。锦州当时管一个小州,这个小州叫严州,现在兴城南边。严州又管个小县,名叫兴城县,在现在的菊花岛的位置。这一片归锦州管。锦州还管着两个县,一个是永乐县,就是现在的锦州老城,那时候叫永乐县;另一个是安昌县,现在在葫芦岛市暖池塘乡安昌岘村。
  虽然锦州管的地方不算太多太大,而且还受别人管着,但它毕竟管别人了,身份不一样了。辽代在中后期发展很快,经济也发展起来了。辽建锦州城一百年之后修的辽塔,也就是现在的大广济寺塔,是-公元1057年建造的,气势恢弘,非常壮观,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是建造不出来的。大广济寺也是那时候修建的。从山海关到辽西各地,现存的塔和寺,90%都是辽代建造的。为什么建造这么多塔和寺呢?因为辽代的国教就是佛教,非常提倡和推崇信佛。义县的奉国寺、北镇的双塔等等都是辽代建造的,技艺非常高超。此外,它的墓葬水平也是非常高的。辽代的东丹王、景宗、世宗等都埋葬在北镇的医巫闾山了,他们崇尚医巫闾山,对它情有独钟。
  在辽代,锦州属翰鲁朵州,也就是皇帝和皇后的私州,由宫廷卫队来统领,专为宫廷来服务。
  
  辽代在锦州一共统治了199年。锦州那时候还有上级领导机关——兴中府。兴中府在朝阳,那时候锦州归朝阳管。
  后来金代推翻了辽代的统治。金代一共在锦州统治了95年。金代统治的时候,锦州得到了迅速发展,辽西走廊这个时候基本就打通了。
  辽西走廊是怎么出现的呢?因为辽代崇佛,在辽代后期就有好多居士、僧人行走在寺庙之间,总去拜佛烧香。鲁迅不是有一句话嘛,“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因为走的人多了,再加上海岸线已经南撤了,大片的土地已经露出来了,辽西走廊慢慢的就出现了。辽西走廊西起山海关东到锦州,或者说是凌海,锦州是东端。有人说锦州是辽西走廊的枢纽,应该说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辽西走廊长185公里,宽最多是十几公里,最窄的地方也有几公里。辽西走廊是中国三大走廊之一,另两个走廊是河西走廊、海上走廊。金代的时候,辽西走廊叫“傍海路”。
  元朝时,锦州有一定的发展,但没有什么太特殊的地方。元代在锦州统治了173年。
  明朝是推翻元朝而建立的。当时明朝实行两种体制,一种是布政使司加上州县制,在关里是这样的;在关外是另一种体制——卫所军制。在明代没有“辽西”这个地名了,它只有辽东这个地名,从山海关往东来都叫辽东。明代在山海关到嘉峪关修建了万里长城,现存的长城就是明长城。明代从绥中到辽阳修建了辽西边墙。从山海关到嘉峪关一共设了九个边卡重镇,人称“九边”,辽西是“九边”之一。
  在锦州地域和辽阳一带,都设置卫所,由军队来管治,取消了州县,大的地方设卫,小的地方设所。按照当时的规定,驻军5600人就设卫,1120人设千户所,112人设百户所。明洪武八年,在辽阳设辽东都指挥使司,辽东这一片就归它管。在洪武二十三年,在广宁(现在的北镇)设立辽东广宁都指挥使司,这是军区一级的级别。在广宁设广宁卫,广宁卫又下设广宁中、左、右三卫,在锦州设立广宁中左屯卫。为什么广宁叫“卫”,而锦州叫“中左屯卫”,多出个“屯”字呢?屯的意思就是可以开垦农田种粮食,这样的地方就叫“屯卫”,自给自足。
  明代在锦州统治了251年,那时的锦州地域是与元蒙犬牙交错的地方。城北有些地名,都是战争的意思,比如大胜堡,就是明军打败元蒙之后取的名字;边墙子,就是修建边墙的地方,现在仍有些遗迹可寻。
  明代的锦州地域经济进一步发展。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派自己的儿子朱植为辽王,坐镇广宁。实际上在明朝后期,随着后金的建立,明代在辽东地区的势力节节后退。而因辽阳那时候处于前沿阵地,所以广宁慢慢的成为明代的辽西政治军事中心,它是继朝阳之后的又一个辽西中心。
  明初,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锦州城墙由过去的土筑修成了里土外砖的城墙,明成化年间,锦州城墙向外扩展,周长为3500米。城门有四个,并建有重楼,也就是两层楼。东门叫宁远(现在福德转盘附近),南门叫永安(南街早市东附近),西门叫广顺(古塔公园西侧),北门叫镇北(在北门口解放路路南)。明清交战中,城墙对保卫锦州起到了很大作用。锦州城墙毁于日伪和锦州解放初期。
  清康熙元年,清政府把中、左、右三屯卫合并为锦县,“锦县”这个名字就是这个时候起的,锦县的设置就在锦州。清康熙三年(1664年),广宁卫改为广宁县。并宁远卫、广宁中前所、中后所为宁远州(今兴城市),同属于奉天府尹(驻今沈阳市)。同年春,在广宁设广宁府,掌管的所在地——“治所”在广宁县,同年十二月,广宁府移府锦州。从此,锦州出现了第二个转折点,也就是锦州府建立以后,管辖区域变大,以后逐渐扩展,它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都得到了很快的发展。
  清政府为什么要把广宁府移到锦州来呢?
  我分析这里有几种原因。一是明清交战以后,广宁在军事上的优势就不再凸现了。二呢,锦州离海比较近,在明代中期以后,锦州的东海口(小凌河的入海口)变成了商港,贸易往来比较频繁。《奉天通志》讲,南方的一些地方比如福建、广东和北方的辽东、直隶(现在北京、天津一带)等地的商船都到锦州来进行贸易,锦州经济很快就被拉动起来了,成为别处不可比的地方。三是辽西走廊打通了,交通方便了,到什么地方去都比较方便。四是清政府看到了锦州的军事地位。基于上述原因,清政府就把广宁府移到锦州。锦州府设立以后,锦州逐渐成为了辽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现在。

义州(今义县)原归察哈尔王管辖,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划归锦州府。清中期以后,关内移民大量涌进锦州地域,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划出宁远州的西境、六股河以西地建立绥中县,划广宁县东境设立镇安县(当时属新民府,今黑山县境)。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划出锦县西境,设立钢屯厅,同年更名为锦西厅。清朝时,行政体制是省——府——州——县——厅制,“厅”是县以下的一种行政机构。同一年,划出锦县东部为盘山厅(今盘锦市)。1907年,成立了奉天省。锦州府归奉天省所管。锦州府管广宁县(今北镇市)、义州(今义县)、宁远州(今兴城市)、锦西厅(今葫芦岛市)、绥中县、盘山厅(今盘锦市)。清宣统三年(1911年),裁掉锦县。清朝在锦州统治了269年。
  1913年,也就是民国二年,撤销了锦州府,重新设立了锦县,改宁远州为宁远县;改锦西厅为锦西县(驻今钢屯镇);改义州为义县。1914年,改宁远县为兴城县,改广宁县为北镇县,改镇安县为黑山县,当时锦州地域各县均隶属奉天省辽沈道。“道”是当时省下设置的一级机构。1929年,废除“道”制,省的名字由奉天省改名辽宁省。锦州地域各县属于辽宁省。
  日伪时期,1934年12月1日成立了伪锦州省,并设立了省公署。1937年12月1日成立锦州市,从这个时候锦州才开始称“市”。伪锦州省、伪锦州市和伪锦县都驻在锦州城这个地方。日伪时期。锦西县由钢屯迁至锦西县城连山镇。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1945年9月4日,共产党成立了辽西专员公署,重新成立了由共产党领导的锦州市,但那时归热河省管。1945年11月份,由于战略需要,共产党领导的党政军就转移到阜新、义县一带,把锦州城让给了国民党。之后,国民党军队从锦州城西门进入锦州。国民党在锦州统治了三年,锦州没有什么变化,只是改了一些街道名称。
  辽沈战役以后,1949年1月成立辽西省,4月和辽北省合并后名字仍叫辽西省,省政府设在锦州。辽西省辖四个市:锦州、阜新、四平、山海关,另外加上这些市所在地区的县。1952年11月,山海关市被划到河北省。1954年8月1日,辽西、辽东两省合并,组成辽宁省,锦州就一直归辽宁省来管辖,直至现在。
  1956年,锦州这个地方成立了锦州专区专员公署,管辖锦州、阜新、朝阳一共15个县。1959年撤消了专区。锦州专区把锦州地区的七个县划归锦州市。1959年实行市管县的体制。1965年,又成立锦州专区,就管7个县。1968年12月,锦州专区又撤了,七个县又回到锦州市。1980年,锦州市革委会撤销,成立锦州市人民政府,这时候的锦州市管辖七个县和三个区。这七个县包括:绥中、兴城、锦西、锦县、义县、北镇和黑山。三个区:凌河区、古塔区和郊区。
  1982年9月,将锦西县的南票镇和沙锅屯公社合并为南票区,将葫芦岛镇和锦西县稻池公社八个生产大队合并为葫芦岛区,这两个区归锦州直接领导。这也就是说,这个时候锦州直管五个区。1985年1月,锦西县变成了锦西县级市。
  1989年下半年,锦西市升格为地级市,1990年1月,中央下文件,锦州和锦西两市正式分开。锦西市于1995年改名葫芦岛市。
  1993年11月,锦县更名为凌海市,北镇县更名为北宁市(2006年又改回北镇市)。
  锦州市古塔区是1955年3月,由解放初期的一区改名而来,因为区内有古塔,所以取了这个名字。锦州市凌河区是1959年4月由锦铁区改名,因为锦州南面有小凌河,而取了这个名字。锦州市太和区是原来1962年成立的郊区,1983年1月将其更名为太和区,因为这个区里有个太和街,所以叫太和区。改革开放以后,锦州还成立了锦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松山新区等。
  从上述历史发展的状况来看,锦州自清初开始,便逐步成为辽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各项事业在辽西及沿海地区位于前列,成为辽西地区和辽西沿海城市群中的中心城市。我们要珍惜目前的称号,不应该有丝毫懈怠,继续开创锦州美好的明天。


本文转自 锦州湾(锦州门户网站)—http://www. 详文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