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平洋战争日本失败原因分析

 老黄牛的书馆 2016-11-29

日本为什么输掉了太平洋战争? 日本难道真的夜郎自大,认为自己已经强大到可以与当时的世界第一强国美国对抗的地步? 今天老蒋就和小伙伴们一起来扯扯, 不妥的地方欢迎大家指正。

【太平洋战争爆发的背景】

首先我们来看看太平洋战争为什么会爆发?

纵观整个二战日本的策略,可以用一句英文来回答:Japan won lots of battles but finally lost the war!日本人打赢了许多战斗,却最终失去了整个战争。

1937年7月7日日本把战火扩大到中国全境时,严重损害可美国乃至欧洲各国的利益,1940年开始,美国及英国等开始对日本实施制裁。而日本当时80%的石油、93%的铜和74%的铁,来自于美国。另一个重要的石油产地——南洋油田(包括马来半岛、文莱和印尼婆罗洲等)则被英国和荷兰锁控制。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个必须依靠进口石油等维持战争机器运转所需资源的岛国,摆在日本面前有两条路:

1:放弃七七事变后侵吞的中国土地,回到之前的状态;

2:迅速搞定中国战场,逼迫中国政府向日本投降,形成既成事实。然后再与美国谈判,确定各自的利益格局。

日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第二条道路,并企图通过占领越南、缅甸等打通陆上通路,然而中国政府一直咬牙坚持抗战,同时美国、英国和荷兰等相继对日本实行贸易制裁,其中美国为了抑制日本的生命贸易线——南太平洋海运,将舰队驻扎在珍珠港,这对日本的战争补给产生了极大的威胁。

在这样的格局下,日本人只能选择在与美国开战,打通战争所需资源的贸易线路,力图成为南太平洋的霸主。

太平洋战场,日本失败的原因有很多,老蒋想分为国力对比、战争策略和武器装备三个方面分析。

【日美国力相差悬殊】

先看看太平洋爆发时美国与日本的国力对比。

根据Military production during World War II提供的数据: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时,美国GDP是日本的7倍。

英国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提供的二战中国家的相对战争潜力对比:

再列一些数据,1941年时,美国

  • l 钢铁产品是日本的6倍
  • l 煤炭产量是日本的8倍
  • l 汽车产量是日本的80倍

最后一个容易被大家忽略的是:美国的人口是日本的2倍,而其中受教育的人口总数,会操作汽车和机械的人口基数远远高于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日本在战争初期死去大量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后,一直没法弥补飞行员的空缺。

虽然二战全面爆发后,美国需要同时兼顾欧洲和亚洲两个战场,但是第一两国国力相差悬殊,第二日本轰炸珍珠港后极大地激怒了美国人,这是20世纪第一次美国遭到他国的直接侵略。对于美国而言,太平洋战争是脸面之战,非胜不可,如果面对这种奇耻大辱美国都不能够报复,那么正在拼命争取全球老大地位的美国就不可能被全世界的小弟们认可。

战后统计,美国投入了大约1/6(15-20%)左右的国内资源用于太平洋战场。而日本除了应对美国,还需要同时面对中国和东南亚各国的抗争,在这样的情况下,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能够投放的战争资源明显要少于美国。

作为一个岛国,维持战争机器运转的石油等原材料等均需要进口,根据《大国的兴衰》提供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日本运输这些原材料的航运和保护航线所需的飞机制造能力一直远逊于美国。



因此,国力对比来看,太平洋战争时,美国的国力远强于日本。

【战争策略错误】

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一直秉持的战略理念就是“Kantai Kessen舰队决战Kantai Kessen)”,简单地讲就是一战决定胜负

这种策略跟日本的战争历史有关系,作为一个岛国,日本之前打过的所有战争,都是“一战定胜负”,换句话说,日本人总是依靠一次集中大多数力量的关键性战役来彻底击垮对方,从而获得胜利。甲午战争如此,日俄战争也是这样。

地处狭小岛国的日本军队,从来没有真正建构起一个强大的能够支持长期战争的后勤体系。因此在二战期间,中国战争和太平洋战争上,日本鬼子总是在寻找一次决战的机会,打垮对手精锐部队,逼迫对方投降,从而解决所有问题,可惜的是,无论在中国战场还是太平洋战场上,他们遇到的对手都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

梦想在一次大决战中打败美国舰队,从心理彻底击垮美国人,然后通过谈判结束战争,是日本在太平洋战争的基本策略。然而这种决战战略,对于后勤补给力量极强的美国,根本不奏效。

日本把十分有限的兵力分散在中国、东南亚及太平洋广阔海域的各个岛屿上,战线过长,而且长期忽略对运输船队的保护,反观美国,通过航空母舰获得制空权,借助潜艇干扰贸易航行、实施跳岛策略等各种战术,成功地将日本拉入战争深渊,直至最终彻底失败。


至于日本人这种急于获得胜利的决战思维,对占领区平民百姓烧杀抢劫,导致被占区长期强烈反抗,也大大牵制了日本的兵力。下图是一名菲律宾女游击队员向美军示范他们是如何砍下日本人的头颅的。

【武器相差悬殊】

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国不仅将生产能力发动到极致,还充分利用其科研能力,不断研发改进其武器装备,考虑到太平洋海战上,主要的武器对比上是航空母舰等舰艇、潜水艇、战斗机、精准轰炸的轰炸机以及单兵装备,以下选取战斗机、精确轰炸装备和单兵装备进行比较。

根据Fighter aircraft介绍,日本整个太平洋战争期间的主力战斗机一直是零式战斗机,战争初期零式战斗机与美军战斗机的kill ratio据说高达6:1,整体性能高于美军的F4F、F2A、P40等战斗机,但是随着战争的进行,美军的F6F、F4U、以及P38、P47、P51,都相继装备美军,这些战斗机在大部分性能上,都超越了日本的零式战斗机。至于用来替代零式的中岛Ki-84和川西N1K战斗机,直到战争结束,还只是小规模装备。

作为德国的盟国,日本还从德国获得了Me163战斗机的授权,研发了J8M战斗机,但是直到1945年7月7日才进行了第一次试飞,而且试飞失败…

老蒋还特别想介绍一个被许多人忽略的先进技术:诺顿轰炸机瞄准器(Norden bombsight)。

在二战期间,精确的空中轰炸对日军来讲,一直是一个难题。

但是,这个难题美军早就解决了!

早在二战以前,为了实现精准轰炸,美军就委托C.L Norden公司开发了诺顿轰炸机瞄准器(Norden Bombsight)-Mk.15/M系列,它能够把空速和风速作为参数加以计算,从而得出飞机的地速,并根据风向、航向、偏航角等数据,测算出最佳投弹时机。这个装置一直是美军的高度机密。

在使用“诺顿”的情况下,理论上投弹手可以从约7000米的高空将炸弹投到距离目标半径30米的圆周内。高空飞行和投弹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战术意义,这可以让轰炸机飞行更远的距离,地面上的大多数高炮也难以对其构成威胁,而炸弹的命中精度却不会因投弹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为了保护诺顿的秘密,每次执行任务前,专门人员才把诺顿轰炸瞄准具装上轰炸机,执行任务后又立即拆下,交给专业人员保存和维护。如果轰炸机在敌占区迫降,投弹手必须用手枪朝“诺顿”的关键部件射击,将其破坏。因为这种方式的破坏效果不够理想,美军还为装备“诺顿”的飞机配备了铝热剂枪,这种特殊的枪可以利用铝热剂释放的强大热量把“诺顿”烧成一团废金属。

至于单兵武器,日本在1905年设计定型的单发步枪,与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使用的半自动步枪——M1卡宾枪和M1加兰德步枪,火力上相差甚远。至于M2火焰喷射器、添加了红外线照明可应用于夜间作战的M3卡宾枪等先进武器,都是日军在太平洋战争中的梦魇。

终上所述,日本在国家整体实力、战争策略和武器装备上,都逊色于美国,太平洋战争的失败不可避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