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种常见女性生殖道炎症的显微镜所见

 智能人做超人 2016-11-29

3种常见女性生殖道炎症的显微镜所见

江苏医药圈 2016-10-10

3种常见女性生殖道炎症的显微镜所见

阴道分泌物检查在妇科疾病诊治的众多检查中,可谓是最常规、最基础、最经济的检测手段,却能为临床诊治提供十分重要的信息。作为妇产科专科医院检验科的一员,每天操作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常常超过四百份。一份看似普通的标本如何为临床提供线索?一台简易显微镜,一张普通玻璃片,一份常规阴道分泌物标本,碰撞在一起会激发出怎样的火花?在此,为大家介绍3种日常工作中较为常见的阴道炎阴道分泌物镜下形态。

常见阴道炎形态学检查

阴道滴虫病


0.9%氯化钠溶液湿片法

低倍镜:可见到呈波状运动的滴虫及增多的白细胞被推移。

高倍镜:阴道滴虫呈梨形;圆形或水滴状,比白细胞大2倍左右,体前1/3处有椭圆形的核,核前有基体。由此向前发出4根鞭毛,尾部有1根鞭毛,借助鞭毛和波动基呈螺旋状前进(如图1所示) 。

革兰染色: 滴虫胞体呈浅红色,核呈蓝紫色,可见鞭毛(如图2所示)。因滴虫能消耗氧,使阴道成为厌氧环境、易致厌氧菌繁殖。约60%患者合并细菌性阴道病,因此高倍镜下常可见到线索细胞(如图3所示)。


图1  0.9%氯化钠溶液湿片法 滴虫(10×40倍)


图2  革兰氏染色法 滴虫(10×100倍)


图3  革兰氏染色法 线索细胞(10×100倍)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0.9%氯化钠溶液湿片法

低倍镜:可见假菌丝呈分枝状或竹节状。

高倍镜:见真菌孢子呈卵圆形,有出芽状或保龄球状,假菌丝呈分枝状或竹节状(如图4、5、6所示)。

2.5mol/L的KOH溶液可溶解其它细胞成分,使上皮细胞透明,真菌假菌丝、孢子变得清晰易见。常见真菌假菌丝扎入阴道上皮细胞中,呈“串树叶状”。(如图7、8、9、10所示)。

革兰染色也可清晰见到真菌的芽生孢子和假菌丝(如图11、12、13所示)。查见孢子和假菌丝,还要注意观察上皮细胞是否改变,若查见线索细胞>20%,pH测定具有重要鉴别意义。若pH<4.5,可能为单纯假丝酵母菌感染;若pH>4.5,可能存在混合感染,是外阴假丝酵母菌病和细菌性阴道病的混合感染。

图4  0.9%氯化钠溶液湿片法 假菌丝(10×40倍)


图5  0.9%氯化钠溶液湿片法 假菌丝(10×40倍)


图6  0.9%氯化钠溶液湿片法 假菌丝(10×40倍)


图7  2.5mol/LKOH溶液湿片法 假菌丝(10×40倍)


图8  2.5mol/LKOH溶液湿片法 “串树叶状”假菌丝(10×40倍)


图9  2.5mol/LKOH溶液湿片法 孢子(10×40倍)


图10  2.5mol/LKOH溶液湿片法 孢子(10×40倍)


图11  革兰氏染色法 孢子(10×100倍)


图12  革兰氏染色法 藏在白细胞团中的孢子(10×100倍)


图13  革兰氏染色法 “串树叶状”假菌丝(10×100倍)


细菌性阴道病

0.9%氯化钠溶液湿片法

高倍显微镜下寻找线索细胞。线索细胞为阴道鳞状上皮细胞黏附大量加德纳菌及其他短小杆菌,似线索状排列,细胞边缘不清。在高倍镜下该细胞边缘呈锯齿状,细胞可见溶解、核模糊不清、浆上布满折光性强的斑点或小颗粒(如图14、15、16、17所示)。

革兰染色:高倍镜下的线索细胞,浆上布满紫色或蓝紫色的球杆菌(如图18、19、20所示)。

图14  0.9%氯化钠溶液湿片法 线索细胞(10×40倍)


图15  0.9%氯化钠溶液湿片法 线索细胞(10×40倍)


图16  0.9%氯化钠溶液湿片法 线索细胞(10×40倍)


图17  0.9%氯化钠溶液湿片法 线索细胞(10×40倍)


图18  革兰氏染色法 线索细胞(10×100倍)


图19  革兰氏染色法 线索细胞(10×100倍)


图20  革兰氏染色法 线索细胞(10×100倍)


作者介绍: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检验科  

检验师  李翠 

主要从事临检及微生物检验工作

来源:“复旦形态学在线”微信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